APP下载

数字重塑 人才立新

2020-09-10韩明晓

在线学习 2020年2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数字化人工智能

韩明晓

数字化时代,学习力成为组织和个体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学习力,实现组织目标、个体价值和绩效持续改进,已成为组织赋能与人才发展变革的关键。

2019年12月5日,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2019清华大学人才发展论坛(第五届)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论坛以“数字化时代的组织赋能和人才发展变革”为主题,清华大学副校长郑力出席并致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杨百寅,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等十余位来自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和业界大咖,围绕主题各抒真知灼见,传播创新经验,共享思想洞见。

数字化和终身学习是数字时代重要特征

当前,全球已进入一个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化时代,一切都正在转化为数据。人类既是数据的生产者,也是数据的消费者,数字化生存成为数字化时代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论坛上,清华大学副校长郑力揭示了数字化时代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数字化,二是终身学习。“数字化体现了教育技术的巨大变革,终身学习则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创新思考。”他指出,“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正在改变人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一批新的教育模式正在涌现。

进入终身学习时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不仅是一种思想体系,更是一种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是构建未来教育体系的指南针。郑力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当终身学习遇到数字化,终身学习理念与数字化深度融合,将会对组织赋能、组织学习和人才发展产生哪些重大影响?他强调,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全新学习生态中,大学应该既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倡导者、传播者,也是终身学习资源集聚和专业服务的实践平台。大学的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服务应该成为学术教育、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与能力教育贯通衔接的中转站。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全国高校第一所继续教育学院,是清华大学专职开展教育培训的实体机构,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是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震表示,学院把“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当作发展使命,深入贯彻落实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办学育人理念,正确处理继续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着力提升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继续教育学院”,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转型发展,构建产业新生态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目前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原有经济业态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思路。伴随数字经济而来的,是全新的产业集群体系,内含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多板块的协同互融。如何推动数字技术的相互融合,加强数字资源应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数字经济新时期,产业发展转型面临着新思路、新机遇与新挑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作题为《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的报告。他指出,教育育人与生态育人结合在一起,才能适应转型时期的人才需求,各个组织要为人才成长创造一个更加优秀的生态环境。要建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形成产业新生态。此外,他还就区块链促进数据共享、優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区块链只有让整个产业生态优化和转型升级,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聚合个体价值,提升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时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学习力成为组织和个体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激活所有个体,赋能所有组织,把个体价值聚合成组织智慧?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杨百寅从人才发展、组织创新等方面出发,深入浅出地辨析了感性知识、理性知识和活性知识。“感性知识是人们对现实性、可行性的认识;理性知识是人们对规律性、科学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更加重视活性知识”。他指出,活性知识是人们对事物的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真正激活企业发展的是活性知识,一个人若仅仅具备有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没有活性知识,无法成长为人才。

结合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人工智能教育与人才培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茂松从宏观视角进行了分析。他强调,人工智能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非常重要,一定要兼顾到人工智能精深和博大这两个特点,并提出要面向“科学家”的人工智能教育(上游)、面向“工程师”的人工智能教育(中游)、面向所有工科的人工智能教育和面向“产业工人”的人工智能教育(下游)。他认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MOOC可以有效助力人工智能教育,缓解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侧问题,促进人才发展,更好地推动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副书记曹建雄表示,智能时代从标准化管理走向价值观引领,更加关注人,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其中育人是本。

进入数字化时代,人才的引领地位、驱动作用更加突出。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温暖指出,人才工作要有整体思维、系统眼光,着重在营造人才发展生态上下功夫。他用“氛围、架构、政策、平台、市场、包容、赋能、服务、耐心、干部”十个关键词总结了浙江省为营造数字化时代一流的人才发展生态,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和人才共成长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数字化时代的人才发展一定要求速效,要建立人才标准、人才分流、个性化发展、从业务中来和回业务中去的闭环人才发展方案,并据此达成重要的商业成果或组织转型、变革,为组织创造价值。”DDI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朱彦昌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完全颠覆过去的时代,成功的关键就是提升组织力。企业的业务绩效与组织力呈高度相关性,良好的组织力是提升业绩的基础。他认为,心智、领导者行为和文化是发展组织力的主要因素,组织力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找出组织力提升的高报酬路径。

协同共生,共创企业发展

在当今数据智能和网络协同的时代,工作和管理的本质变为“协同”,其边界、方式、逻辑、技术手段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院长谢文虎以《营造“洼地效应”,促进认知迭代》为题,介绍了近年来学院以战略为引领、以行动学习为重要抓手推动组织学习变革的做法和成效。“培训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企业的每个角落、每个岗位和每项服务上。”行动学习不只是实施培训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推动工作的主要方式。他认为,作为企业的重要职能机构,企业的培训机构一定要发挥上接集团战略、下接企业绩效的作用,围绕企业战略举措和业务需求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

数字化时代呈现出技术组合化、产业互联化、商业科技化、安全复杂化、产品智慧化,组织的形态将会重构,组织使命和价值主张将会重塑。华润集团智能与信息化部常务副总监董坤磊认为,在这样的形势下,第一,要促进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协同共生”,改变企业的工作效率;第二,要加强组织和人才的“协同共生”,赋能企业发展;第三,要在“战略、创新、执行”三大支点的驱动下,加强企业在驱动力、组织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和人的关系等方面的敏捷化探索;第四,数字化时代企业的用人需求,将向洞察新业务商机、推动变革、勇于创新、快速交付、主动学习、团队协作等方面转变;第五,要加强领导力的培养,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化发展。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数字化人工智能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