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建设可信教育体系的引擎

2020-09-10左力

在线学习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分区块体系

左力

2019年3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第一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清单,197个区块链信息服务获批通过。正保远程教育“Link100职业能力链”、好未来“未来学迹链”、北京智汇糖“智汇糖儿童成长教育系统”等教育行业区块链信息服务赫然在列,区块链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式拉开序幕。

半年后的10月18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第二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清单,教育行业再添学分在线“COOC学分链”、中科宇创“学习成果区块链”、思源云教通“思源教育链”等区块链信息服务新星成员。12月25日,教育部首张“可信教育数字身份(教育卡)”正式发布。作为全国首个试点区域,广州市自治区的2万余名师生领到了首批教育卡。随着国家对区块链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企业开始加入探索区块链与教育融合应用的队伍,为构建可信、公平、安全的教育生态寻找新的技术支撑。

区块链是建设可信体系的必然选择

诚如清华大学产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朱岩所言,当前,中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必须对社会基础制度做出转变,创造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体系来释放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发展潜力;其次,“消费互联网”始终无法解决交易信任的根本问题,急需通过技术手段构建可信的社会体系和商业环境,进入“可信互联网”时代。而基于分布式存储、非对称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核心技术开发的区块链,天然具备去中心化、可溯源、防篡改等特性,成了人工智能时代建设可信体系的必然选择。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狀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区块链的发展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作为社会发展的底层基础,教育的荣辱兴衰,直接影响着其他行业的成败。因此,不难理解国家为何如此高度重视区块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早在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便指出,“区块链系统的透明化、数据不可篡改等特征,完全适用于学生征信管理、升学就业、学术、资质证明、产学合作等方面,对教育就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两年后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同样有类似的指示:“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

无论是中央高层的“10·24”讲话,还是《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三者之间都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把区块链当作构建可信教育体系的技术支撑。

先行先试,引领带动,“Link100职业能力链”“学习成果区块链”“COOC学分链”等教育区块链产品的相继问世,为构建可信教育体系提供了更多可能。

多方协作推动区块链与教育深度融合

在已经通过备案的6个教育行业区块链信息服务中,“Link100职业能力链”、“学习成果区块链”和“COOC学分链”已真正落地应用。记者在联系好未来准备探访“未来学迹链”的进展时,相关对接人表示项目尚在探索之中,暂时不便透露,“思源教育链”和“智汇糖儿童成长教育系统”到目前为此则未见公开露面。

可信教育体系的建设,并非一家之事,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从公布的项目名称可以看出,通过备案的6个教育行业区块链信息服务,基本都是用于记录学员学习、成长的数据,共同为可信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助力。伊利诺伊大学的相关调查显示,全球每年售出的虚假学历高达20万份左右。学历、论文、资质以及个人履历等造假,一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因此,在教育领域引入具备去中心化、可溯源、防篡改等特性的区块链,无疑能为可信社会带来崭新的局面,重塑教育生态。

记者采访了解到,“Link100职业能力链”通过证书鉴真、通用积分愿景和区块简历三方面的应用,为用户的征信、就业、学习、资质证明等信息做强有力的背书,助力个人职业发展。“学习成果区块链”通过记录用户的学习过程数据,为用户提供能力评测、能力证书和原创保护等三种服务,营造良币驱逐劣币的良好环境。“COOC学分链”则通过联合中外数百所院校形成学分联盟链,全程记录联盟院校学生的成绩、学分、学历和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为国内国际学校提供学分转换服务和诚信背书,推动国家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业升级。

教育防伪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区块链改变教育的生态,重塑教育规则,从而达到有教无类的境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京津冀大数据教育区块链试验区,正是基于这一关乎人才发展的愿景而创建的。

京津冀大数据教育区块链试验区廊坊开发的廊坊市教育局数据监测平台,是区块链在公立学校应用的典型代表。监测平台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一体,对学校、老师和学生进行精准画像,推动京津冀乃至全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平台的区校两级应用,既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又能调动区校双方合作的积极性,提升协同效率。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模式和国家课程标准开发的新高考改革测评系统,甚至有望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于2019年12月25日发布的“可信教育数字身份(教育卡)”,也是区块链在教育行业的一项最新应用。目前,首批教育卡已发放到全国首个试点区域广州市白云区2万余名师生手中。该卡创新实现了法定身份、教育身份、网络身份三大身份的统一认证,并结合区块链技术构建“可信教育身份链”,是当前区块链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教育领域融合运用的新样态,构建我国教育信用体系的里程碑。

区块链人才培养高校在行动。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同济、西安电子科大、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数十所高校都已经纷纷开设区块链相关课程,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甚至开设了国内首个区块链工程本科学位专业。作为该专业的设计师,朱岩大胆构想,为学生设计了一套区块链化的培养体系:没有教授、没有教材,也没有教学计划,而是采用一种分布式、并行参与的教育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生态,重塑教育规则,真正实现区块链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面对区块链人才的爆发式需求,朱岩表示,区块链人才培养需两条腿走路,即一边构建正规的教育渠道和教育体系,一边不断优化微观生态和产业生态,用产业生态带动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具体而言,就是开展区块链的专业教育、实施区块链的产教融合以及生态构建人才体系。

当前,区块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面临着运行推广阻力大、产权归属不明、系统网络容量小、隐私保护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和挑战,亟需高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制定可行的利益分配方案,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毋庸置疑,区块链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及广泛应用,任重而道远,但这一革命性的转变,确实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学分区块体系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百度推出“区块链操作系统”BBE平台
区块链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Unicorn正式上线区块链浏览器UIC—Explorer
区块链投机者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