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高中校园欺凌成因与防治策略

2020-09-10冷钧

高考·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农村高中校园欺凌

冷钧

摘 要:校园欺凌常因产生致病、致伤、甚至致死的严重后果而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住校生占比较大的农村高中,此现象更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和表现形式。因欺凌对象常是贫困与弱势群体,影响着他们的学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大局,需要找到其具体成因和解决办法。文章对此进行研究,旨在为农村高中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农村高中;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

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由于其受害者常出现致病(特别是精神疾病)、致伤、甚至致死的后果,已严重威胁校园安全和学生成长。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就是将这一现象赤裸裸地呈现在大众面前的作品。而地处政治、经济等条件都相对薄弱的农村高中,留守学生多,寄宿学生比例大,校园欺凌问题更有其特殊性和危害性。对农村高中的校园欺凌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探讨解决办法,于农村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教育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高中校园欺凌问题发生的原因讨论

目前农村高中校园欺凌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目前的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学生和留守老人,學生们的成长缺少父母的陪伴,隔代教育的老人们在难以守住教育底线,溺爱、放纵、时紧时松、疏于管理等成为常态,导致孩子出现很多道德问题、心理问题。一些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大和暴力倾向出现,而家中老人不敢管、管不了,逐步让孩子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的欺凌者。而另一些孩子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受到欺压不敢反抗,甚至不敢告诉别人,而成为校园欺凌中的受害者。

其次是教育和法律惩戒功能的削弱。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如明令禁止体罚学生,却对教师惩戒权无明确界定,一旦家长对于教师管教学生行为或方式表现出不理解,教师管理行为动辄得咎,也逐渐变得不敢管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胆子越来越多,欺凌弱小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同时,我国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太仁慈,甚至成了学生违法乱纪的保护伞。学校、家长、教师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态度也助长了校园欺凌的风气,我们总打着保护受教育者的旗号,纵容了作恶甚至是犯罪。这一方面,美国的法律实践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刘怡然事件中,两名被处终身监禁的欺凌者(中国留学生)及其家长第一次出庭时完全懵掉了,在国内原以为小事一桩,没想到在美国很有可能要把牢底坐穿。

三是农村生活中部分恶习影响,使寄宿生中形成不良团伙,出现团体欺凌行为。因其具群体性,危害和影响也更大。如:部分学生形成打牌赌博恶习,就纠结为团伙,利用周日放假时间,在校外寻找场地设置赌场,引诱甚至威胁其它学生参与打牌赌博。参与者输钱甚至欠下赌债,不仅严重影响其学习与生活,还逼迫其引诱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使受害学生不断增加。再如:有的学生形成团伙在学生宿舍中售卖香烟,各楼层有对应负责人,威胁有此恶习的学生必须从团伙成员购买香烟,形成经济欺凌等。

四是目前的不良社会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利用,学生接触不利、有害信息也变得更加便捷,如网络暴力小说、黑道游戏等对学生思想观念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这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同时,受功利社会的影响,占有更好社会资源的学生对相对弱势的学生容易形成心理欺凌。如某学生被发现抑郁症倾向,通过心理教师了解、调查,其最大诱因,是受高考政策影响,该生从父母务工地转入户籍所在地中学读书。因自幼在外省读书,语言与本地学生差异大,而常常被其它学生嘲笑、孤立,引发心理障碍和抑郁倾向。

二、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策略

要有效地解决农村高中校园欺凌问题,必须有的放矢,做好以下的相关工作。

一、需要构建学校、家庭教育联动机制。构建学校、家庭教育联动机制,学校能够及时地向学生家长做学情反馈,家长也可以及时与教师沟通。通过沟通交流加强,学生在校、在家情况相互了解,教师和家长在教育方面会有更加一致的目标,这对于补充学生家庭教育缺陷或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现状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现和处置。

二、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功能做强化。教师不仅仅是教育的执行者和班级的管理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教学管理中,特别需要强化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这样,教师的尊严与形象可以得到强化,管理才有效果,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震慑作用会更加显著。为了让教师在教育学生和管理班级方面没有后顾之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可以通过法规、制度对教师的权利进行肯定。有了法规做后盾,教师的管理底气更足,校园欺凌行为将不再无所顾忌。

三、需要加强教育实践中的道德和法律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改变不良思想观念,指导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遏止不良行为的产生,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法律法规教育能够学生更加真实的体验法律的严苛,同时可以让学生对违法和犯罪后果有清楚的认知,这样,校园欺凌问题也能够得到缓解。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自主管理。通过校园广播、墙报等积极营造活泼、富有朝气的校园文化,使不良思想和文化对学生的侵蚀有效地减少,让学生的思想观念更阳光、更积极。同时,通过学生自治管理机构等,加强学生校外行为监控,防止不良团体的形成,或提前发现不良团体的危害,让各种欺凌行为及时预防、及时发现、及时处置,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校园欺凌问题对于当前的学校安全、育人效果、教学质量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本文旨在为农村高中教育实践提供更为一些参考,促进更多贫寒学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滕洪昌,姚建龙.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全国10万余名中小学生的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18(3):5-11.

[2]魏丽萍,孙东升.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行为分析及应对策略[J].学周刊,2018,13(13):34-35.

[3]黄晓婷,吴方文,宋映泉.农村寄宿制学校同伴侵害对内化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1):93-101.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校农村高中校园欺凌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还需完善的农村高中语文教学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浅谈农村高中班主任管理
浅析寄宿制学校内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如何打造农村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