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儒学诗礼堂

2020-09-10陶瑾

现代苏州 2020年3期
关键词:礼堂家风苏州

陶瑾

古香古色、轻盈素雅的建筑,儒学思想贯穿的空间,本土历史与乡贤文化的展示地……牛橋村有这样一座利用村民老屋改造而成的新学堂,诗礼堂秉承传统,传播儒学知识,重视家风家训,帮助人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今天的牛桥村是吴中区临湖镇最大的村,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生态的美丽乡村。在当地人心中,诗礼堂就像一个小型博物馆,如今,这里也成为苏州乡村振兴学堂新的现场教学点。

牛桥与孔氏之渊源

提起聚族而居的孔子后裔,是不是感觉离苏州很遥远?其实,苏州也有孔子的嫡系子孙聚居,其中一个重要地方就是吴中区临湖镇。

在临湖,孔姓是大姓,有许多还是孔子的后裔,临湖跟孔子有着颇深的渊源。根据民国《吴县志》、《横金志》、《孔子世家谱》、《孔昭晋履历》可知,迁居临湖的孔氏有两支,其中一支要从孔子的第五十五世孙孔克信说起了。孔克信是元朝的尼山书院山长,因兵乱游学到苏州,于是寄籍苏州,元顺帝很器重他,封他为平江(今苏州)知府。孔克信去世后葬在吴山(七子山东部支脉)。孔克信的曾孙孔镛(1417—1489)考中进士,曾担任按察副使的职务。孔镛的儿子孔彦光迁居吴趋,彦光的弟弟彦仁则迁居临湖渡村。如今,临湖孔氏主要聚居在渡村集镇、牛桥、塘桥、前秧、吴舍等地,还有迁居苏州城里和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

孔子教子学诗学礼,历来传为美谈。几千年来,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品格的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依然为大多数人所推崇。历史上,临湖孔氏因读书而走出了一批名人,其中进士有三人(如按《孔子世家谱》则是四人),此外还有两名举人,以及其他一些英才。

历史的印记,并不会成为过往云烟,如今留存在了孔子诗礼堂。诗礼堂地处临湖镇牛桥村赵家扇42号,房屋为木结构的屋顶搭建在砖墙上面。据悉,老宅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2019年,牛桥村在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加固加牢,整体修缮,再加以版面、灯箱、盆景、字画、屏风等装饰物点缀,打造诗礼堂。

记者看到,整个诗礼堂分为上、下两层,主要设置了儒家文化、孔氏与临湖、牛桥孔氏名人、孔氏家风家训、牛桥家风家训、牛桥新乡贤等主题,彰显了清、淡、雅、素的文化风貌。进门口,白墙黛瓦上就看到了尊贵的孔子像,还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门头上是一个篆体字“仁”,孔子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往里走,可以看到一个长台,上面的三件摆件也是有讲究的,瓶,是指平安;鼎,誉为一言九鼎,言而有信;假山,有生生不息的寓意。沿着走廊往前走,灯箱上有《论语》第一篇“学而”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走廊前方是一户赵姓人家,由于一百多年前与孔家有过约定,孔家的走廊要方便赵家出入。现在孔宅房屋转让牛桥村村民委员会打造新时代实践样本诗礼堂,与赵宅需经诗礼堂出入继续维持原来约定。所以平日这户赵姓人家是要从这里出入的。

院子的走廊是碑刻的儒家文化长廊,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是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西面墙上的手绘图还有关于孔子的行教图。

国学教育、成人礼在行动

牛桥村历来注重乡风文明建设,重视家道传承。诗礼堂的展柜,陈列着一块石碑,是牛桥村宝树堂堂主谢惠强先生捐赠的,乃孔子六十四世孙的墓碑,距今有307年了。他另外还捐赠了几把上好的椅子,都是祖上传下来的。

谢惠强是宝树堂红木家具制造和雕刻工艺的第一代传承人,也是当地新乡贤,一直以来默默地为村里出了不少力。他潜心研习国学经典,创办了宝树书院公益学堂,自己花钱请来学者专家,购买学习用品,组织村里的孩子免费学国学。

如今,牛桥村又多了一个公益儒学大讲坛,诗礼堂让青少年感悟传统,思索未来,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面对孔老夫子画像,与父母互换信件,佩戴成人纪念徽章,书法家赠送大作,放飞理想气球……去年,牛桥村的31名初三学子在诗礼堂度过了一个特别的青年成人礼。当天直播引来46万网友围观。

在互动环节,学生为父母呈上了密封珍藏的书信,寄托着孩子对家长的养育感激之情,家长也将珍藏多年的心里话写在信里。不少人看完信红了眼眶。“通过开展成人礼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责任、仁义、孝廉等激励价值的基础上,启发他们爱国、进步、理性、奋进等精神品格。引导青少年知礼、识礼、明礼、守礼,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牛桥村党委书记黄永志表示,2020年,诗礼堂将努力打造“精致学堂”全新格局,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苏州智慧”、“吴中样本”。他也希望在诗礼堂的熏陶下,常态化开展家风教育和传统文化培训,丰富居民的文化视野,提升道德境界。“以礼育人,以礼传家,以礼兴村”,这是牛桥村人共同的心愿。

猜你喜欢

礼堂家风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家风伴我成长
普通礼堂建声环境的技术改造
全国最美的10所高校礼堂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一声雷响
Dr.Martin Luther King Day马丁·路德·金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