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月挂垂虹,不识太湖简村大名

2020-09-10丁云

现代苏州 2020年3期
关键词:古桥野鸭剃头

丁云

“2019年度蘇州市区村镇建设优秀示范项目”中,“南厍村示范区及南厍老街示范段改造”是“传统村落保护项目”一项的唯一上榜项目。

不查不知道,这个位于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内的千年古村真是集各种色彩于一村:明清时是因松陵镇出入太湖的必经之地而盛极一时的渔港码头;民国后又随着松陵镇的发展和陆路交通日趋发达转而为江南乡野;如今又因古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将传统与现代融于一身。春暖花开,一定要去南厍走一走。

潮起潮落,太湖东南有条“卧龙”

说起松陵八景,“回首简村凝望久,不知明月挂垂虹”,“简村”即是南厍村,村子历史陡然已走过千年。

夕阳西下,太湖渔归,百舸竞渡中千帆争先入港,川流不息。近海捕捞的渔船满载太湖渔产,青虾、大闸蟹、白丝鱼、白对虾……船上的水手们清箱捞鱼,将渔获一屉屉垒放。码头边,人流如织,鱼贩们热火朝天地忙着交易。

渔港两侧是齐整的青石驳岸,中心大街上青砖铺地,砖木廊棚连绵1公里长,渔村先后建了13座庙宇、10座石桥。茶馆、理发店、杂货店、铁匠铺、药材店遍布村里最中心的大街上……

人们说,古老的南厍,似太湖东南角上的一条卧龙。龙嘴处有一风雨亭(即风水墩),似一颗龙珠矗立在湖水中,龙头朝西对着飘渺的太湖;南厍港像龙身贯穿整个南厍,网线浜、直亨港、野鸭浜、秧田港、五路港、唐家港、九曲港等共计18条义港像龙爪,错落有致地伸展到南厍的每个角落。

南厍的祖辈们,在龙头修筑了城隍庙,在龙尾建造东岳庙(东隍庙),并在龙爪上南供奉财神庙、北供奉地隍庙,另有孟将庙、五路堂、三官堂、简草庵、观音寺、湖仙庙、尼姑院等庙宇,在龙身上构筑了永宁桥、聚龙桥、宁境桥等桥梁。

夜幕降临时,近千搜船只到南厍借港避风、停泊过夜,各条义港灯火通明,人潮涌动,还伴随着各式悦耳的叫卖声,以及茶馆里的说唱声。

历史蜿蜒至今,廊棚、古桥、庙宇所剩无几,古桥存永宁桥和聚龙桥两座,街市的茶馆保有两家,仍是旧时茶馆风貌,或仍存有老虎灶,八仙桌四散排开。茶馆里提供面食,人们从早市开始吃面,之后喝茶,到中午才逐渐散去。南厍留有的三家剃头店不知今天是否仍在?那种一个剃头师傅、一张老式木质剃头椅、一面镜子外加剃头工具的配置,剃头工序也是理发、修面、掏耳的老三道工序。

毗邻太湖皆物产丰富,假设南厍没有美食,说不通。古时,黄雀、野鸭外加狗肉,号称“南厍三宝”。今天,仅野鸭可家养而被保留,加上酱鹅和风肉、腊鸡(鹅),结为新“南厍三宝”。据说整个南厍村不过3000人,南厍街上的数爿卤菜店能经久不衰,都因酱鹅的回头客不断。而野鸭和风肉、腊鸡(鹅)则为季节性美食,野鸭在每年秋冬上市,南厍风肉、腊鸡(鹅)是民间自发在腊月制作,历经压、腌、晒、风干等多道工序制成后,可煲汤,或蒸煮后切片。

春暖花开,去江南“升级”水乡踏青

沿南厍港东西1000米、南北300米,被划定作为古村保护范围,两座古桥及古街、长廊等古迹是重点保护对象。2005年6月,苏州市首批古村落保护名录将南厍囊入保护之列。2017年10月,南厍成为吴江区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单位。在吴江着力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南厍作为江南水乡的标杆,既要富民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同时创新健全城市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传统乡村业态结构“加速”升级。

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启动了“南厍e村”项目,以原始村庄为蓝本,从市政、景观、文化多角度以“田园村舍,梦里简村”为主题,设计改造、提档升级特色田园乡村。规划中,其中的“上海白相里·南厍绿水人家”是首个入驻项目。

“白相里”在方言中意思即是“好玩和有趣的地方”,项目为多人出行提供娱乐、居住解决方案,以整栋房屋出租为主要模式。

数位客人在一栋包括了儿童套房、客厅、起居室、厨房、餐厅、多功能空间、私人院落等的房子里早餐、娱乐、休息,颇有些50年前充满人情味的农村生活方式。人们可以享受乡野丛林绿水旁的静谧时光,尝尝太湖农家菜;或者烧一次土灶柴火饭,与家人朋友一道喝喝茶、聊聊天。3000多人的常住村民中,村中闲置劳动力解决了用工问题;村上到吴江主城区车行距离10分钟以内,距离并不远;作为江南古村落,南厍的乡村经济也相对繁荣,除作民宿小楼外,其他房子就用于乡村生活供销社、茶室、乡村KTV、精品农家菜、小型婚礼广场、小型议事厅等,为村民游客提供服务。

春暖花开,一定要去南厍看浮绿水的野鸭野鹅聊天发呆。

猜你喜欢

古桥野鸭剃头
剃头店
深灰狼和母野鸭
大班班本课程“古桥”的实践探索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快乐的野鸭
马剃头
剃头佬儿
不敢来了
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