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前车马慢,如今交通很赞

2020-09-10向煜

现代苏州 2020年3期
关键词:苏州人苏州公路

向煜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信件都很慢,“千里江陵一日还”也是遥不可及的美好梦想。那个年代,诗很多,远方却很远,去一个地方要很久很久。

从前,小桥流水的苏州,河道密布,小船在水中摇曳,载着人们悠悠地去到目的地。画面很美,然而,效率很低。后来,轿子、马车、人力车、独轮推车、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直到地铁、高铁、飞机,车、马变得越来越快,代步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代变迁,如今苏城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正不断改写着时空的距离,而城市迅速发展的每一个细节,似乎都能在出行的路上看到、感受到。这样的感受,对于市民来说,或许比任何一项宏观的数据统计都来得直观、深刻。

从船到车 苏州人脚下的路,越走越宽

很长一段时间,水路都是苏州主要的出行方式。除了日常出行外,自上世纪60年代,苏州市轮船运输公司首开苏杭客班后,客运量逐步增长,到1985年达到136万人次,高峰日苏州出发量达5000-6000人次。但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公路兴起,苏杭线营运车辆猛增,苏杭线水路客运量则从1985年的高峰逐年跌落,1995年降到28万人次。

从水上出行转向公路,要归功于苏城公路的迅速崛起。“我的长辈当年出门,基本靠水路,等到我懂事,公路建设开始兴起,慢慢地,苏州人出门的交通工具,变成了公交车、小汽车。”张老伯今年80岁,谈起从年少到壮年再到老年时代的出行方式变迁,他有些激动。“不止是出行方式从船变成了汽车,苏州的路,也是越修越宽、越修越漂亮。”

所谓“若要富,先修路”,苏州兴筑公路始于1922年,因时代原因,一直到1949年苏州公路的总里程仅为484公里,还以碎石、弹石、煤屑路面居多,且部分为“勉强通行”。1978年苏州公路的总里程为1128公里,1985年苏州则基本实现乡乡通公路,这一数据到了2018年则达到12173.20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接近600公里,里程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说到高速,在1998年之前,苏州人最熟悉的可能只有那条长70.32公里的沪宁高速公路。但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的苏城,怎么可能仅满足于一条高速公路呢?

1998年后,苏州高速公路建设进入飞速发展期,2002年苏嘉杭高速南段建成通车,2003年苏嘉杭高速北段正式运营,2004年董浜至常熟段的开通标志着苏嘉杭高速公路全线开通。这也意味着苏州以往南北向运力薄弱的不利局面得以扭转,其与途经的3条高速形成“三横一纵”的“丰”字形网络,而与沪宁高速组成的“十”字交叉点,又使苏州成为了长三角的副中心,有力推进了苏州经济发展。

2010年全线通车的环抱苏州市域的绕城高速,不仅成为了江苏省第一条低路堤,集景观、旅游、生态为一体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还串联起了周边各高新技术开发区,并使苏州所有乡镇基本实现15分钟上高速的目标。

有数据显示目前,如今全市95%的乡镇15分钟内就近上高速公路,苏州中心城区30分钟内到达各市(县),1小时交通圈覆盖全境,2小时交通圈基本覆盖长三角城市群。

从绿皮车到高铁 联网成片的铁路,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

“2009年,我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就来了苏州。工作原因,出差是常态,主要的目的地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芜湖等地,火车成为了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常州人徐立来苏州十一年了,他说从2009年到2019年,十年间,他切身感受到了苏州铁路的变化。

很多苏州人应该都清楚,2010年之前,苏州境内的铁路只有1条京沪铁路,而此条铁路的运行已逾百年。对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苏州来说,仅仅1条铁路,显然是承载不了苏州人对铁路日益高涨的需求的。

于是,2008年京滬高速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相继开工建设,2年后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3年后京沪高速铁路也正式投入运营。“苏州境内铁路的不断增多,对我们这样三天两头需要出差的人来说,当天往返已经不是梦想,有时候恍惚间,甚至都不觉得自己是出了苏州市。”

除了现有的铁路外,记者也了解到,沪通铁路、盐通铁路南通西至张家港段、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沪通铁路二期相继开工建设,通苏嘉甬铁路、沪苏湖铁路、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等序时推进,正在加快构建三横一纵“丰”字形铁路网。

事实上,苏州人对于铁路的需求量,确实是越来越旺盛。据统计,1949年,苏州铁路旅客年发送量仅为125万人次,到了1980年旅客发送量突破500万人次,2018年这一数据上升到9430万人次,约是1949年的76倍。

同时增加的还有苏州的铁路枢纽。近年来,苏州也初步确定形成两主九辅铁路枢纽,其中两主为苏州站和苏州北站,九辅为苏州南站(汾湖站)、张家港站、太仓站、苏州新区站、苏州园区站、昆山南站、常熟站、常熟西站及盛泽站。可以说,对于苏州人来说,实现“市市通铁路,市市有火车站”的目标不远了,这将大大提高人们的出行满意度。

从没有地图难出行到四通八达 畅通的交通为苏州插上腾飞的翅膀

曾经与东沙湖基金小镇的投资人聊天,他们打趣地说,现在去虹桥机场全程可以说只有小镇门口一个红绿灯。“小镇出门左拐,有一个红绿灯,接下来一路高架转高速,全程畅通无阻,对于小镇里很多要全国各地看项目的投资人来说,真是太方便了。”

记忆中,旧时开车去上海,长辈们好几次都要中途停车研究下地图,开错路也是常有的事情。虽说现在出行依赖智能导航这样的窘境不太会出现,但每每要去外地,我们更要感谢的应该是苏州日臻完善的交通系统。

如果说一辆辆外观亮眼、内饰整洁的公交车、轨交,一列列飞驰在轨道上的高铁、动车,发达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让苏州人公共出行实现了出门基本靠“脚”到家门口“抬脚上车”的跨越,那么各种快速路、高速公路的通车,则大大加强了苏州与其他区域、城市的链接,四通八达的交通,不仅让市民出行变得跟便捷,也让苏州城市发展、经济发展与外部联系更紧密。

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苏通长江大桥南连接线、苏锡高速公路、常昆高速公路、太仓疏港高速公路等相继建成通车……1998年至今,苏州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在境内建立起了“外通江河、内联腹地”“一纵三横一环六射四联”的高速公路网络,为苏州率先实现现代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猜你喜欢

苏州人苏州公路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播放”音乐的公路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最是那水一般的温柔
家乡的彩色公路
张建霖
中国十大壮美公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