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蒲松龄的“仙乡”想象与中国古人的朴素共产主义思想及其意义探究

2020-09-10郑欣怡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聊斋志异共产主义

郑欣怡

摘要:“仙乡”想象和“共产主义”都是源于社会现实,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分别中国古人和马克思主义者所提出的两种社会理想模式。虽然二者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但是都是为谋求全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产生的。所以研究二者的关系,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问题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聊斋志异》;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模式

中国古人一直保有朴素的共产主义理想,并且有自己的思想体系,有自己的路径与方法,有自己独特的语境与智慧,对与人类通向共产主义社会,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创新发展充满积极的意义。从孔子的“大同社会”到《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均主义,都彰显着中国古人发源于本土的乌托邦思想以及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

而诞生于清朝文人蒲松龄之手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这一文言短篇小说集中,也包含着中国古人浪漫的朴素共产主义思想。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其中,《粉蝶》《仙人岛》《翩翩》等篇目借由“仙乡”“仙岛”等想象,展现了中国古人对于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想象,尤其在《翩翩》一文中得以彰显。

一、蒲松龄的“仙乡”想象与马克思主义者对理想世界的描述

(一)蒲松龄的“仙乡”想象

蒲松龄的“仙乡”想象,在《粉蝶》《仙人岛》《翩翩》等篇目中均有体现。

“溪水疗病、剪叶成物、扯云做衣”种种奇事都在仙乡中得以实现。包括对于疾病治愈的问题:“乃与对榻寝。生浴后,觉创疡无苦。既醒,摹之,则痴厚结矣”。生活资料的极度丰富:“乃取大叶类芭蕉,剪缀作衣”“乃持掇拾洞口白云为絮复衣,着之温暖如襦,且轻松常如新绵。”食物饮酒的富足:“少间,具餐。女取山叶呼作饼,食之,果饼;又剪作鸡、鱼烹之,皆如真者。”;“少减,则以溪水灌益之”。都是在明清生产力依然有一定发展,但仍然乏力的背景下,文人墨士对于物质极大丰富,生产力高速发展状态下美好生活的想象与洞见。

(二)马克思主义者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科学成分,根据资本主义社会整体的发展规律,对实现全人类最高利益的理想型社会进行了概述:“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 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可见,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社会”包含以下几点:首先,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力高速发展。其次,生产资料彻底摆脱了私有制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全部归全社会所共有。再次,遵循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再其次,生产力高度发达,剥削阶级的社会形式将不复存在,与阶级相关联的一切最终都会消失。而在此基础上,对于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所有成员都需具有高度集中的共产主义修为和高尚道德品质。

二、中国古人的“仙乡”设想及其意义

(一)中国古人的“仙乡”设想渊源

蒲松龄在《翩翩》的结尾写道:异史氏曰:“山中十五载,虽无‘人民城郭’之异,而云迷洞口,无迹可寻,睹其景况,真刘、阮返棹时矣。”

此中提及的“刘、阮”二人的故事,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所辑《幽明录》,《太平广记》卷六十一引《神仙传》“天台二女”条中记载的刘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采药误入一处仙境,与两位仙女结为连理。后因思乡归去惊现人世已数代矣,阐发对神仙境界的想象和对人生的感慨。

中国文学中的“仙乡”思想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并逐渐以“桃花源”为固定意象。以“桃源行”命名的诗篇,自唐代起不断涌现,“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宋词的词牌如“武陵春”、“阮郎归”等,也是以“武陵人捕鱼为业”的世外桃源和刘晨、阮肇二人遇仙的故事为背景创制的。

(二)“仙乡”的共产主义设想的意义探究

《翩翩》基于“桃源”模式,但主干却是浪子回头的故事,赋予“仙乡”以人性救赎的意义。

在其“仙乡”的想象中,罗子浮因奸人所骗,骄奢淫逸以至染病后偶遇仙子,在神仙洞府里过起了衣食无忧的夫妻生活。仙乡式“共产主义幻想世界”并非作品落脚点,教育惩戒的目的初见颜色,还需要一波三折去引导读者关注促成浪子回头的深层原因。

“为匪人诱去”中的“诱”字,强调长辈溺爱、年幼无知是罗生误入歧途的前冈,仍有拯救价值。罗子浮浪荡之性不改,翩翩、花城联手施教,敦促好色之徒浪子回头。罗、翩二人生活仙风迷濛,充满了浪漫的共产主义想象痕迹:“乃收落叶,蓄旨御冬”“持襆掇拾洞口白云,为絮复衣”。后续,罗子浮内心的善良本质在物质的充裕下慢慢浮现,欲回乡赡养叔父。他在远离俗世的山洞中实现灵魂的自新。正是在物质条件充裕的“仙乡”背景下,加之翩翩、花城“教育者”干预,才使人摆脱俗世背景下世人对于金钱、色欲、权力等诱惑与纷扰。而这也隐射了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现状。

清朝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被发达的手工业所冲击,市场逐渐发达。朝廷不良风气盛行,科举制度僵化等社会问题使得文人逐渐投入美好的“仙乡”想象中,并且试图在这一近似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之中洞见破局之道。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力高速发展。生产资料彻底摆脱了私有制束缚,按需分配的背景下,剥削阶级的社会形式将不复存在,而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将提升,激化的社会矛盾也都将得以缓解,从而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便是蒲松龄等文人墨士在中国古代“仙乡”想象中寄托的朴素共产主义愿望。

中国古人的“仙乡”世界对实际的社会存在是一种幻想,但“共产主义”则是一种饱含科学价值的预测,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马克思主义和“仙乡”想象的精华相融合起来,促进当代和谐理想世界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运抟主编.中国语文: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1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0.

[3]赵云彩.略论《聊斋志异·翩翩》的桃源意象[J].名作欣賞,2012(35):30-31.

猜你喜欢

聊斋志异共产主义
诗歌集
聊斋志异小翠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成语连线
由对立走向友善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半部《聊斋志异》手稿去哪儿了
《聊斋志异》原典出版目录索引(1991-2007)(续)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