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语境下个体把关的特点与影响

2020-09-10赵新月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把关人个体新媒体

摘 要: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出现许多变化。个体、算法以及媒体平台都对传统的把关模式造成了影响。从个体层面看,由用户个体提供的信息是新媒体时代信息的重要来源,从信息的发布到信息的传播,个体在信息的把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语境下个体对信息把关的特点以及造成的影响,探索个体应如何增强把关能力。

关键词:新媒体;把关人;个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3-0155-01

把关人,即采集、制作信息的过程中对每个环节乃至决策产生影响的人。[1]把关人概念最早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1947年在《群体动力学的新领域》一文中提出。

新媒体主要是指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或通信技术的具有高度互动性的媒介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这两者融合形成的移动互联网,以及其他数字媒体形式。[2]新媒体具有极强的社交性和互动性,在新媒体时代,用户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信息的消费者。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生产传播的把关人主要是记者、编辑等人,他们受到来自媒介组织、社会、政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用户的话语权大大增加,他们在信息的生产、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把关作用。

一、新媒体时代个体把关人的特点

新媒体使人人都能成为把关人,用户个体对信息的传播过程有重要影响,从信息的产生到信息的传播,来自用户个体的把关无处不在。

(一)广泛性与去专业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充当“把关人”角色的人一般为职业新闻人,普通公众很难参与其中。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普通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信息。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把关人来源广泛,他们不是专业的媒体人,也不是职业的新闻记者,具有广泛性和去专业化的特点。

(二)价值标准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内容。在不违背社会道德底线、法律底线的前提下,用户可以自由表达观点,不需要受到新闻价值、新闻要素以及市场标准等因素的制约,把关标准呈现出多元化趋向。

(三)二次把关影响传播效果

在互联网上,信息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传播效果。能否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一方面与信息的重要程度、信源的公信力与影响力有很大的关联;另一方面,信息的转发、评论人数,即信息的关注度对信息的传播效果有重大影响。因此,用户对信息的二次把关是影响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把关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

用户可以传播多样化的内容。无论是社会新闻,还是服装搭配、娱乐明星新闻,他们对自己使用的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具有决定性作用。用户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手段传递信息。新媒体用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发布信息,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信息平台,如微博、微信等传播信息。

(五)“意见领袖”作用突出

在社交媒体中,很大一部分话题是由“粉丝”数量众多的“意见领袖”或者公信力高的传统媒体发起的,普通人的影响力远不如“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作为普通人,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博得大众的广泛关注。

二、新媒体环境下个体作为把关人的影响

个体成为新兴的把关人,对网络社会中的信息传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个体自由传播信息,是个体自由表达言论权利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信息量的增加,虚假信息、谣言不可避免会出现,并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一)个体作为把关人的正面影响

1.自我纠正机制。作为信息的消费者,用户在查阅信息时,对信息的评论以及分析,对他人发布的信息具有纠正作用。由于社交媒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不同用户与信息发布者的互动、反馈有利于及时更正错误信息。

2.提供信息证明。当有虚假信息在网络上传播,个体用户可以提供自己掌握的情况,对事实进行查证,可信度高的信息还会得到其他用户的赞同与转发。在这样的信息生产与转发机制下,用户可以为证明信息的真实性提供大量资料。

3.聚合大量信息。“信息聚合”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将不同信息聚合起来,提供给公众。在新媒介时代,用户也发挥了“信息聚合”的功能。他们围绕不同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提供自己掌握的数据资料,可以为公众共同讨论的话题聚合大量相关信息。

(二)个体作为把关人的负面影响

1.信息超载。新媒体时代把关人角色的泛化使每个个体都可以发布、传播信息,而这也带来了信息超载。由于信息量过大,传统媒体对信息把关的难度增加,对信息的把关和过滤主要由算法来完成,而算法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2.虚假信息。个体用户发表、传播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虚假信息。在信息量巨大、信息传播迅速的情况下,虚假信息很难被人们发现并及时制止其传播。传统媒体中的事前把关在新媒体时代变成了事后把关,由此引发的虚假信息的传播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3.信息碎片化。在网络空间中,用户对信息的传播和获取都呈现出碎片化趋势。在信息传播方面,用户媒介使用的碎片化导致其信息传播也是零散的、去中心化的。在信息获取方面,由于很多用户缺乏对信息的深度思考,很容易受到他人对信息解读的影响,甚至误读信息。

三、个体如何增强把关能力

(一)信息生产方面

1.提高媒介素养,负责任地进行信息生产。媒介使用素养不仅体现为对相关技术的掌握,还表现为对新媒体技术合理、合法以及有节制的使用等。[2]新媒体语境下,一方面,个体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生产活动,对各种公共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另一方面,个体对媒体的使用应该合理合法、有节制。对于发布的内容,要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发布虚假信息;同时,要对该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估,以免自己发布的信息对他人利益、公共利益带来损害。

2.提高新闻素养,负责任地进行信息再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发布的门槛不断降低,新闻与其他种类信息的界限也日渐模糊。面对多样的信息,个体应该对信息的真伪以及信息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怀疑的态度对其进行积极查证,主动、负责地对信息进行再传播。

(二)信息消费方面

1.增强信息判断能力。新媒体特别强调用户个体对信息的把关,用户作为信息的消费者,要增强对信息的判断能力。首先是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只有真实的信息才有传播的必要,如果一条信息缺少最基本的新闻要素,那么其真实性是被怀疑的。其次是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在浏览、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该信息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否符合社会观念、是否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此外,要获取全面的信息,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如果通过社交媒体只是看到了一个事件的部分内容,则应当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该信息,特别是传统媒体对事件的解读与报道,以了解信息中事件的全貌,对其形成完整认识。

2.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对某一信息的判断很容易受到他人观点以及信息环境的影响,甚至形成、助长错误的观点。这就要求个体对信息进行把关时,要对信息的是非、正误作出独立的思考和严谨的判断;对于他人的观点,要理性看待,不能盲目相信他人的观点以及群体的意见。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用户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个体对信息的把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缺少了传统媒体的层层把关,来自个体的把关程序更加简化、价值观更加多元,这为伪新闻、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在信息生产环节,个体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但在信息传播环节,来自用户的把关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营造良好的社會信息环境,一方面,来自官方媒体、传统媒体的引导必不可少;另一方面,提高个体用户的把关能力也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57.

[2] 彭兰.新媒体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416.

作者简介:赵新月(1999—),女,河南安阳人,本科,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把关人个体新媒体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印度电影“把关人”受贿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