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新媒体语境下常用女性称谓语研究

2020-09-10姬辛欣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义特征新媒体语境发展趋势

姬辛欣

摘 要:微博、微信等很多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了日常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媒介,文章选取近十年新媒体语境下“美女”“白富美”“女屌丝”“妹纸”“菇凉”“女神”“女汉子”“小姐姐”等八个常用的女性称谓语进行研究分析。首先阐述了其来源及语义特征,其次从使用词语模和新造缩略语的角度对其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其具有词义形象色彩增强、借用亲属称谓语、不规范用语增多等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女性称谓语;语义特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3-0161-02

称谓语,是指其对象是人的,由于身份、职业性别等而得来的,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的一套名称[1]。称谓语一般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表示亲属、血缘关系的——即在具有亲属关系的人间使用的称谓语属于亲属称谓语,具有封闭性。表示人们社会关系的——即在社会交际中使用的称谓语属于社会称谓语,具有开放性[2]。在这些称谓语中,把那些只能用于女性的称谓语又叫做女性称谓语。现如今,很多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已经成为人们手机中不可缺少的APP,也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沟通媒介。近十年人们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交流过程中,常用的女性称谓语也与时俱进,从“美女”“白富美”到“女神”“小姐姐”,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本文选取“美女”“白富美”“女屌丝”“妹纸”“菇凉”“女神”“女汉子”“小姐姐”这八个在新媒体语境下产生的,代表不同时期的常用女性称谓语,来研究近十年新媒体语境下常用女性称谓语的来源及语义特征、结构特征、发展趋势。

一、来源及语义特征

所选取的八个女性称谓语,有以下三个来源:旧词新义、新造词语、方言。现将其来源及语义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一)旧词新义

“美女”“女神”“小姐姐”是原本就有的词语,作为女性称谓语后,语义有所增添或减少。如“美女”原指容貌美丽的女子,包含“美丽”“女性”两个义素,作为称谓语时更多是对女子的统称,美丽与否都可称为“美女”,义素也随之变为“±美丽”“女性”。“女神”原指神话中的女性神仙,2013年左右开始作为称谓语的“女神”,用来指气质脱俗、容貌美丽的女性,也指被倾慕、暗恋或迷恋的女性。“女神”一词语义发生了较大偏移,义素“神仙”消失,增添了“美丽”“被倾慕”等义素。

“小姐姐”本就是一个女性称谓语,是未成年之间用来指称比自己年纪大的小女孩。2017年“小姐姐”一词从一个二次元节目扩散到全网,一直到现在都是很流行的女性称谓语,2020年春节晚会上岳云鹏、孙越在相声节目《生活趣谈》里也谈到了称谓语“小姐姐”,可见其影响之广。“小姐姐”现在常用来指称温柔可爱、美丽大方的年轻女性,使用上不局限于未成年,也不局限于比自己年长的女性。与之前的语义相比,义素“未成年”已经变弱,新增了“可爱”“美丽”“年轻”等义素,语义发生了较大偏移。

(二)新造词语

在所选取的新兴女性称谓语中,“白富美”“女屌丝”“女汉子”属于新造词语。

“白富美”和“女屌丝”自2012年左右开始流行,两词义有相对性。“白富美”代指皮肤白皙、经济实力强、 美貌的女性,“女屌丝”代指相貌平平,经济实力不强,不受异性关注的女性。“女屌丝”虽然含有些许贬义色彩,但作为称谓语在使用过程中,更多是一种玩笑、自嘲的语气。“女汉子”是和“女神”同时期流行起来的称谓语,同样在语义上有着相对性,通常被定义为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假小子”性格的女性。

(三)来自方言

“妹纸”和“菇凉”这两个新兴女性称谓语来自方言,都是在2011年开始流行。“妹纸”一词来源于湖南话、河南话中的“妹子”“菇凉”一词来自兰州方言的读音。虽然读音、字形有差别,但“妹纸”“菇凉”与“妹子”“姑娘”的理性意义没有差别,只在色彩义中的感情色彩上有差别。“妹纸”“菇凉”更给人一种可爱、萌的感觉,这样的称谓更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存在语言使用不规范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这八个女性称谓语有着不同来源,语义特征也发生着变化。还应该值得一提的是,这八个女性称谓语在词义上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词义的模糊性这一特征。如“美女”一词并没有明晰的界限,大多数场合下年轻的女性都能被称为“美女”;“女屌丝”多用来代指相貌平平、经济实力不强的女性,但使用时词义也常常是模糊的,甚至可能暂时用这一称呼来表示针对对方某一行为的评价及看法;“小姐姐”一词现在常用来指称温柔可爱、美丽大方的年轻女性,但在使用过程中很难严格去界定到底谁可以被称为“小姐姐”,谁不可以被称为“小姐姐”。因此,这八个新兴女性称谓语在使用中常常有着模糊性,尤其是与传统的女性称谓语“女士、大姐”相比,從词义到使用范围都较为模糊。

二、结构特征

(一)使用词语模

李宇明在《语法研究录》一书中提出“词语模”的概念,他提出,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一框架就像造词模子(简称“词语模”),能批量产生新词语,并使其产生的新词语形成词语簇。并认为词语模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模标是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由词语模构成的新兴称谓语灵活性、能产性、搭配自由度高[3]。“词语模”的提出,为分析流行语提供了更清晰的思路。在上述八个新兴女性称谓语中,使用最多的模标是“女”。如“美女”是模标“女”在后,模槽在前,这样的结构称为前空型,类似的还有“森女、剩女”等;又如“女神”“女汉子”“女屌丝”是模标“女”在前,模槽在后,这样的结构称为后空型,同一类型的还有“女王、女文青”等。除此之外还使用了模标“小”,如“小姐姐”,属于后空型。模标“小”构成的“小XX”结构在当下很流行,产生了很多新兴称谓,如“小哥哥、小鲜肉、小正太”等。加上模标“小”,更增添了可爱、卖萌的意味,符合当下网络中的流行趋势。

(二)新造缩略语

为了称说简便,人们常把形式较长的名称进行压缩和省略,所得到的就是缩略语。“白富美”就是一个典型的缩略语,将“皮肤白、富有、美丽”进行压缩,得到了这样一个极含褒义色彩的女性称谓语。其实在新兴称谓语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如与“白富美”同时期的“高富帅、矮穷矬、傻白甜”等。

三、发展趋势

从最早的“美女”到现今最流行的“小姐姐”,在新媒体语境下,近十年来的新兴常用女性称谓语也在悄然地发生着一些变化。现将其发展趋势分析如下。

(一)词义形象色彩增强

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会使人看到词语就会有生动具体的感觉,这就是所謂的形象感。如“垂柳”能让我们想象到柳枝弯弯的姿态,“碧空”一词仿佛让人看到天空的湛蓝,这些都是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在消费文化盛行的今天,人们反对同质化、单一性,追求个性,更加迫切地期望能够定义自我、标识自我,其自主选择意识不断强化,进而关照他者和自我,践行属于自己的价值观[4]。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形象色彩强的称谓语来凸显他人和自我。“美女”一词是具有形象色彩的称谓语,虽然作为广泛流行的称谓语后,“美女”不再仅仅指漂亮的女性,但当我们说到“美女”一词时,出现在脑海里的大多是年轻的女性,而很少会是中老年女性。在“美女”之后流行的女性称谓语,形象色彩进一步增强。如“白富美”“女屌丝”“女汉子”,运用表示外貌特征、经济实力、行为特征的语素来构词,使人们看到这些词就能在脑海里产生相对应的具体的女性形象,形象色彩较“美女”一词明显增强。

上述形象色彩较强的称谓语之所以会流行,与新媒体语境下人们的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在微博、微信上聊天时,大多时候较为放松,有时也会开个玩笑,活跃气氛,这些带有较强形象色彩的称谓语就满足了人们称呼上的需要,有玩笑、戏谑的成分。当然,一般情况下,具有较强形象色彩的称谓语更多用于熟人之间的称呼。称谓语形象色彩增强的益处是随之易产生一系列的称谓语,如“白富美”“高富帅”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媒体语境对话下无呼可称的尴尬。

(二)借用亲属称谓语

“小姐姐”是现下新媒体语境中最流行的女性称谓语。这一称谓语和之前的“美女”“女神”等比较,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小姐姐”中的“姐姐”属于亲属称谓语。在日常交际中,用到“哥”“姐”等亲属称谓语,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一种亲近感。且“小XX”结构易于被人们接受,有学者进行调查发现,38.67% 的受访者认为,该结构在较陌生的社交场合中给称呼带来方便,可化解尴尬;61.33% 的受访者认为,在与相识的人交往中可以营造更轻松的氛围,46.89% 的受访者认为可显得更亲切[5]。

“小姐姐”一词之所以能从2017年流行至今,与“姐姐”这一亲属称谓语的借用以及“小XX”结构的使用是密不可分的。当人们在运用称谓语“小姐姐”时,可以用来称呼相识多年的朋友,也可以称呼陌生女性,都有利于较好地拉近与他人的关系。称谓语“小姐姐”没有“美女”的调侃意味,没有“女神”高高在上的不可靠近感,也没有“白富美”“女汉子”等仅适用于特定范围的限制,更多地给人一种接地气的亲近感。

四、结语

微博、微信等很多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媒介,文章选取“美女”等八个代表不同时期的女性称谓语对近十年新媒体语境下的常用女性称谓语进行分析。从来源上来看,这些女性称谓语有旧词新义、新造词语、来自方言三个来源,语义特征从义素上来看也有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从结构上来看,主要有使用词语模、新造缩略语这两个特征。从十年前的“美女”到现今的“小姐姐”,具有词义形象色彩增强、借用亲属称谓语、不规范用语增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曹炜.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3.

[3]李宇明.语法研究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5.

[4]李英姿.新媒体语境下新兴称谓语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4):97-103.

[5]崔颖坤.流行用语“小XX”结构的语义及语用情况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21):204-205.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语义特征新媒体语境发展趋势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
新媒体语境下里约奥运会的报道及媒介价值取向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摄像传播的特征研究
浅谈现代汉语中名词作谓语现象
浅析网络用语中的新兴结构“第二最NP”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新媒体语境下国产电视剧的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