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七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

2020-09-10刘颍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1期
关键词:适应性学习

刘颍

摘要:学习适应性是指克服学习困难,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本文就小学升入初中的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利用AAT量表加以调查,并用文献法从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加以分析,最终根据现状所产生的原因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初衔接;学习;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276

一、基于文献综述的现状分析

1.生理现状

“小初衔接”意味着个体由儿童状态转变至青少年状态,属于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就生理发展而言,七年级学生正值身体外形变化、内部器官完善以及性器官成熟的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第二性征的显现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获奖导致程度不一的情绪困扰。

很多研究考察了生理上的早熟禾晚熟对青少年心理特征、社会性特征和适应性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我们理解青春期的起始时间和发展速率与众人不同的那些青少年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在男孩身上,早熟与积极的自我评价是联系在一起的,而晚熟则一般与消极的自我评价联系在一起(Alsaker,1992;Richards&Larson,1993)。对于青少年女孩来说,早熟女孩由于与同伴有很大的生理上的差异,使得她们的自尊受到消极的影响,这更容易使她们遇到心理上的困难;而晚熟女孩由于生理上相对不太成熟,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她们的期待或要求会更低,使得她们相对早熟女孩来说不容易遭到长辈的尖锐批评。

“另类假设”(Alsaker,1995)提出,青春期开始的时间不合时宜,无论是早熟和晚熟都会给青少年的适应带来困难,因为它把青少年放到了社会性发展的“另类”中。尽管每个青少年所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并且受到成熟速率与性别交互作用的影响,但是与自己的同伴步调不一致是会带来混乱和压力的。

综上所述,早熟男孩和晚熟女孩在小初衔接中更能表现出好的适应性,而晚熟男孩和早熟女孩则相反。

2.心理现状

受生物学背景的影响,皮亚杰(1950)把智力定义为有助于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基本生命过程。所谓适应,皮亚杰认为是有机体能够应对情境需要的能力。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前运算阶段(2~6、7岁左右);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该认知发展阶段意味着智力将随着时间而出现显著改变,且这样的改变不仅仅是量的改变,更可能是质的变化。而皮亚杰进一步指出,个体间进入形式运算阶段的时间差异很大,在形式运算阶段的表现更受到个体性向及特殊专长的影响。因此,“小初衔接”中,发展较慢的学生将在学生成就的表现上处于不利地位,而容易产生衔接后学习适应不良的情况。

此外,Hargresves指出,“小初衔接”的学生存在着一些学习适应的潜在问题:因衔接而产生的焦虑将对未来的学习适应造成阻碍;衔接时的成就动机及对学校的投入程度将影响其对中学的整体性适应。

另外,Midgley的研究表明,个体的自尊在中小学衔接期间会短暂下降,对学习适应有不利的影响,不过自尊降低的状况将随着时间而逐渐恢复。

综合上述理论,在“小初衔接”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衔接时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焦虑程度、成就动机和自尊心)显得十分重要;良好的衔接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积极的人生经验和机会。

3.行为现状

“行为主义之父”华生认为,習得的外部刺激和可观察的反应(习惯)之间的良好联结是人类发展的基石。也就是说,儿童的可塑性是很大的。根据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学习理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观察学习。“小初衔接”中的学生也同样在观察榜样进行一些模仿行为。模仿他人行为具有适应性的价值,因为模仿可以使人无须亲身经历结果便能达到学习的成效。

由此可见,个体在衔接后即使没有加以引导,也能够通过模仿周遭的人、事、物,进而逐渐适应环境。因此,学习环境对于“小初衔接”中学生适应性是有重要影响的。

二、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现状分析

在新学年开学第3周,随机抽取我校7年级学生两个班(共100名)作为研究总体,利用AAT量表对其适应性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下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9份。调查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研究总体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大多数居于中等层次,其次是中上水平,小部分是中下水平,优秀水平的学生为数不多,仍有个别适应性差的学生存在。

从各内容量表来看,分量表1(学习态度)中的学生“听课方法”还有待提高;分量表2(学习技术)中“学习和记笔记”、“学习技术”以及“应试方法”均评分较低;分量表3(学习环境)中学生对“学校环境”的评价普遍较高,而“家庭环境”和“朋友关系”方面则评价各异,需要在衔接过程中多加引导;分量表4(心身健康)中,学生对自己的“毅力评价”最差,并且对“独立性”的评价也不尽如人意。

三、思考与建议

基于上述“小初衔接”中学生适应性方面的现状分析,我认为,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应该将他们的“现实需要”放在关注的首位,所谓“现实需要”指的是心理发育过程中的需要、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需要以及行为表现为何产生等。而暂时不要急于关注学习成绩,切忌总是将初中的考试分数与小学的考试分数相比较。根据以上思考,我提出几点关于培养七年级学生适应性的建议:

1.关注孩子的生理发育现状,是否出现早熟或晚熟现象。

若出现与正常身体发育速率不一致的情况,应注意个别引导。如:对于晚熟男孩,多鼓励多肯定,消除其自卑感,以树立其自信心为主;对于早熟女孩,应注意与其谈话的方式,平等对待,以正面教育为主。

2.入学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以了解其对学校的投入程度。

可以通过写自我介绍、课间多参与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朋友式”交谈等。若出现不积极参与学校或班级的情况,及时采取正面措施,多使用“迂回战术”——当管理员、当小组长或设计与其特长相符的有益活动令其参加并获得荣誉等,并强化其对学校或班级的参与度,以消除不良成就动机。

3.通过各学科上课情况、作业情况、小测或单元考试情况等,迅速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状态是否以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对于仍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切忌急躁、批评甚至嘲讽,应该尊重其发展速率。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或者令其动手操作、感知来学习,以集中其注意力、抓住其学习兴趣以及保证其学习热情为主,耐心等待其顿悟的一天。

4.借助榜样的力量,无须事事亲力亲为。

教师首先以身作则,以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并以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知识,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另外,还可以利用适应性优秀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使他们共同解决问题或组织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优秀学生将成为其他学生的模仿对象。

5.开学初,班主任及各科老师应上好“开学第一课”。

令学生明白各学科的具体学习方法、该准备些什么、每天或每周该做些什么、学习目标是什么、如何做笔记、试卷的题型构成、老师的评卷特点等,使学生有个大致的认识,而不至于迷茫、盲目。

6.特别关注特殊家庭(如单亲、孤儿、留守等)和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的学生。

利用心理咨询技巧,多予以个别辅导;并令适应性优秀的学生主动与其成为朋友,进行“心理一帮一”活动。

7.在平时的接触过程中,多强调“毅力”和“独立性”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并持之以恒,鼓励学生自己备一本“记事本”而不要事事依赖成人,鼓励学生管理学生(可以利用自习课的机会)等。

参考文献

1.【美】David R.Shaffer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2.雷雳、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

3.华国栋主编,教育研究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7

4.白丽英主编,中小学生心理测量与心理档案,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

作者單位:广东省梅州市城南中学

猜你喜欢

适应性学习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杂交中稻新品种展示结果分析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生学习与生活分离的社工干预行动项目设计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