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悦读善思

2020-09-10汪筱筱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1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问题设计

汪筱筱

摘要:阅读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并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认知,培养积极情感,良好态度,达到有效学习。因此阅读课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让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所收获,只有这样英语阅读才能变成“悦”读。本文旨在分析当下阅读课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教学提出笔者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生本课堂;初中英语阅读课;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237

一、阅读课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文结合笔者以往阅读课上问题设计的缺陷,以及旁听他人阅读课后所做的反思,举例了一些初中英语阅读课设问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背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导致阅读课的有效性不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考时间自足,閱读任务仓促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在提问后,并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总是迫不及待地希望学生给予答案。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问题,恨不得马上把答案说出来。一旦有其他学生举手,便马上把机会给予他人,造成未能回答问题的学生心理尴尬,久而久之便害怕发言。还有的老师为了注重课堂的一气呵成,专门请学优生来回答问题,在其他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或还在思考时,问题便已经被回答了。这样很多学生便成了课堂的旁观者。

2.只重预设,不重生成,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要讲究预设,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课堂的生成,那是生本课堂迈向生态课堂的必要条件。当然,教学不是为了预设而进行,预设只为生成做准备。预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课堂中的学生个性是鲜明的,是不同的,因此课堂是充满复杂性和变化性的。这时就要考验老师能否抓住课堂中的有利契机展开教学,将学生引向自主探究,从而学会学习。

3.忽视学生个性差异,设置唯一答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课的设问应激发他们的自主思考,同时更要尊重他们的思考品质。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接受的教育历程也不一样。因此他们所形成的认知水平和价值观念也有所差异。如果老师用唯一的标准答案限制了他们的思想,只会逐渐抹杀他们的学习热情,使自主探究学习变成被动的教师单向输入。

4.形式固化,不符合实际应用和情感需求

很多老师关注的是课前课中阅读问题的设计,忽视了读后任务的有效性和关联性。笔者见过很多的阅读课的读后任务都是复述文章或者是做个报告等,考查的只是学生的记性和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是教师对文本解读的不到位表现。阅读课应关注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理解,但更应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文本深层次的理解,包括发展实际应用能力和树立积极的情感认知。

二、生本课堂的阅读课设问技巧

1.有易到难,层层递进

生本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也会存在很大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如何做到在课堂上一视同仁,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时阅读问题的设置就起到关键作用。对于学困生来说,细节题是他们能够解答的,答案只用根据问题中的关键词,然后找出文中对应的关键词便可以得出。因此可以多向他们提问这类问题,让他们在收获答案的同时,也收获信心和勇气。

2.互助互学,动态生成

就如上文所述,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些问题仅凭他们的一己之力是无法很好得到解决的,如此互助学习便应运而生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辅助作用,给出学生任务的指令即可。因为在笔者看来,解决学生的难题,生生互助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但互助学习对教师也提出了高要求。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做科学的预测;要明确提醒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而且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有相应的教学准备。

3.注重百花齐放,不求一枝独秀

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喜欢用唯一的参考答案去约束学生,使得学生为了追求与参考答案的相似性,而不断地扭曲自己的思维。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堂好的阅读课,除了细节题,本不应该有唯一的参考标准,而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笔者认为生本课堂的阅读课应该更多地设置推断题,主旨大意题和主观题等,并引导学生在得出自己见解之后,能给予支撑的依据。而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肯定学生什么地方回答得好,什么地方回答还有欠妥当。至于哪里欠妥当,需要学生先自己思考,再请其他同学给出缘由,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学生去思考,使得课堂上学生的回答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至于答案是否有必要出现在问题的下面,笔者的观点是视情况而定,如果学生给出的答案比较统一,符合参考答案,那么答案可在讨论后出现在题目下方。但如果出现了多个合理的答案,教师可以将答案罗列在黑板上,使每一位学生的回答都得到尊重和肯定。

4.贯穿情感,端正价值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在现实的阅读课堂中,更多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期望学生能有良好的应试能力,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交际性参与,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失去独立思考问题和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会感到乏味。没有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就达不到有效阅读。而且阅读课如果不重视引领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的话,学生也做不到全面发展。情感和价值观在课堂上的导入可以从读前,读中和读后问题设计里一脉相承。在读前导入情感和价值观,读中引领情感和价值观,读后巩固情感和价值观三部曲中,实现培养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最后,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素动态结构,其中每一个问题设计都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在生本课堂的英语阅读课中,教师只有把独立思考,互助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课堂的不确定性和应对之道留给自己,才能真正地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实现以生为本。

参考文献

[1]李旸.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环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周智忠.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6):44-48.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问题设计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精设计,巧提问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