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对“用教材教”和“教教材”关系的思考

2020-09-10崔强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1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崔强

摘要:自从新课改以来,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所谓“新理念”、“新方法”,令教师应接不暇。其中有一种关于教师如何对待教材的争论,就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而且把“教教材”划归于“传统教学”,把“用教材教”挂靠于新课程理念。最近听了不少青年教师的数学课,发现一些教师,热中于追逐“新理念”,惟恐别人说自己是在“教教材”,从而努力去表现“用教材教”,一堂课内。

关键词:数学教学;用教材教;教教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199

教师的教学很少顾及教材的编写意图,而是着力引导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 “发散思维”,你说了我说,热热闹闹地进行“讨论”,最终学生的收获甚少,课下抽查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学生对教材内容仅仅有一个大概的模糊的认识。那么如何理解和处理好“用教材教” 和“教教材”的关系呢?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切实抓好“用教材教”环节

首先,教师“用教材教”,要充分地熟悉教材。熟悉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前提。首先要了解教材中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熟读教材,理解教材,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教材的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了解本课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等的要求。熟悉教材安排。熟悉课后习题,明确习题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关系,把握解题关键,决定取舍,补充习题;哪些在课堂练习,哪些在课后完成。总之,凡是与教材有关的内容都要做到熟练掌握,条理清楚,为分析教材、开发教材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教师“用教材教”,要准确地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就是掌握教材的本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弄清各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了解学生情况,探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分析教材一般要做到:①分析本课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分析教材已有的知识基础与后面教材的联系,以便新旧联接。②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本课学习的影响,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以便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③分析本课教材的内容,真正理解教材,提炼出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分成几部分,每部分都是什么内容,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确定目标水平。④分析教材中的能力因素,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统一。⑤分析教材的特点,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等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析教材的编排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⑥分析教材知识点、线、面的联系,突出教学重点,确定教学难点。

二、建立“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和谐统一的关系

时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确实有把“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人为地对立起来的倾向,大家都害怕归到“教教材”行列。说你的课堂教学是“教教材”,意味着你是搞“传统教学”,缺乏新意;说你的课堂教学是“用教材教”,意味着你是应用新理念教学,有改革的味道。课堂上采用一些花里忽哨的做法常常冠名为“用教材教”的现象并不少见。

其实,人为地把“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对立起来是不科学的,容易给人误导。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连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把握不准,连教材的编写意图也琢磨不透,连教材中的事例和素材的作用也认识不清,也就是说,还没有过好“教教材”这一关,怎能做到 “用教材教”呢? “用教材教”的境界高于“教教材”,但高境界怎样到达?做起来比说起来难得多。教师需要沉下心来教书,先必须“啃教材”,潜心钻研教材,咀嚼教材,只有洞悉教材意图,熟悉教材体系,明确教材重点难点,这才具有“教教材”的资格。至于要达到“用教材教”的境界,还必须在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所以, “教教材”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阶段,也是“用教材教”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只是因教师个人素质高低和努力程度不同而长短不同,想跳越这个阶段是不现实的。而且只有“教教材”教到得心应手之时,才是“用教材教”的境界初现之时。因此,学校要重视引导数学教师先过好“教材关”,不要让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东西迷失这些教师。

另外,如果认为教师的作用仅仅就是“教教材”,只要把教材吃透讲清就行,那就错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侧重点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但不管重点是“教”还是“学”,教材的作用是绝对不能轻视的。“教教材”不应受到排斥,关键是要教得有科学性、艺术性,教得要高效,教得要有趣。不能把教材当教条,不能呆板地教,不能枯燥地教。只有教师教得得法,学生才会学得有趣、有效。 我认为在处理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的关系时,必须重视以下问题:①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要以学生“学教材”的情形而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坚决不讲;②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学生学习教材时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教材的讲解者,更不能成了教材的“宣读者”;③教材是主要依据。既然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就不能随意脱开。我们强调教材是主要依据,并不排除其它课程资源,但是其它课程资源只能是一种辅助,不能喧宾夺主,课堂上使用辅助资源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教材,有利于学生把教材呈現的知识融会贯通。教与学必须紧紧围绕教材进行,那种脱离开教材的华而不实的课堂秀是万万要不得的,也是与新课程理念格格不入的。

通过以上思考我认为,只有我们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用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来审视教材、建设教材。教学中尊重教材,充分了解教材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补充,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本形式,更是“用教材教”的具体体现。只有科学、合理、灵活、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实践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参考文献

[1]庄剑峰.关于“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9(17):3.

[2]何迪远.追求“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和谐统一[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7(01):17-20.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直维能力的培养
践行生活化原则,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解析
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