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

2020-09-10李洁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1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转化策略

李洁华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当前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更加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授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如果教师不注重改变教学手段,在各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很有可能影响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以一种正确的眼光看待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现状与转化策略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基本现状,再提出促进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现状;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193

一、针对于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基本现状的探究

当前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有待完善,由于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未能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以至于班级中存在“两极化”现象,学生不能够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所积累的数学学习问题越来越多,逐渐失去学习欲望和主动性。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是具有多样化的,教师应以一种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学困生的基本现状,落实改善教学,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和健康成长。对于当前部分学困生来说,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时期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阶段,对一些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很难保持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数学学习时如果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枯燥、乏味,将会促使学生失去学习欲望,所以学困生所存在的主要特征就是不愿意学习和做作业,在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也不会主动请教教师。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开始学习一些较为抽象和系统的知识,如果学困生基础较为薄弱,那么很难将重点知识掌握牢固。而且部分教师在授课时未能落实充分衔接知识点,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率较低。除此之外,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为深远,依然采用落后的教学手段授课,而数学学科具有特殊性,要求学生在掌握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做题技巧。所以只是单纯背诵各重点知识是很难让学生获得良好学习体验的,教师所采用的手段较为落后和单一,也不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不利于让其掌握正确学习技能和方法,从而成为班级中的学困生[1]。

二、针对于促进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可行性对策的探究

(一)始终关注和提问学困生

为了实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转化学困生,要求教师注重多鼓励和提问。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单纯依据成绩来评断学生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评价手段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信心和勇氣,所以如果学生有一次成绩相对落后而受到打击,那么很有可能失去学习信心[2]。教师则应善于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工作中和学生相互交流沟通,进行有效互动。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更希望受到教师的认可和关注,如果教师一直保持严肃的形象,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压力,对数学学习具有排斥感和抵触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来改进师生关系,让学生和教师有效互动,而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激发其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并积极采用激励式手段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各学习环节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学困生提问时,要注重合理性,避免提出的问题难度系数较高,影响学困生回答的热情。在当学困生正确回答出教师的问题后,要及时表扬。回答错误时,也要委婉指出,并积极鼓励学生能够在后续学习和回答问题中善于总结、大胆回答。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倍数与因数”的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班级中的学困生先背诵乘法口诀表,实现通过背诵来加强对学困生的引导,深度学习倍数,并寻找出倍数,在这一潜移默化过程中让学困生能够获得良好学习体验,而且在当学困生能够背诵正确时,要进行赞赏。在面对背诵错误的学困生时,教师也要委婉指出,并给予其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这种激励性的评价会让学困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3]。

(二)依据学困生基础因材施教

因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内容是具有广泛性的,并且部分知识点难度系数较高,学生在学习时也会存在不同问题,而教师则应依据学困生基础,落实因材施教。要想学好数学,要求学生应具备良好逻辑能力,而且大多数的数学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学生在前一章节学习中并未对所学习的知识全面掌握,在后续学习时就会存在困惑,影响数学学习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后续教学工作中避免盲目追求教学速度,而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是否能够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要多带领学生回顾重点知识,巩固基础,落实让班级中的学困生也能跟上自身的授课节奏。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应依据学困生特征和条件来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让所有人都能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坚持遵循采用先慢后快、先易后难的教学原则,避免因为某一数学知识点较为简单而放弃讲解。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就要在实际授课前和班级中的学困生相互交流,掌握其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可行性教学方案。并且在授课中专门向学困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像“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都是什么?”以此来让学困生全面展现自己,提升数学学习能力[4]。

(三)根据学困生情况加强指导

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应对班级中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查和研究,掌握学困生的基本学情,其中调查学困生的情况内容是具有多样化的,主要包括心理、学习基础、认知能力等。在了解学困生的各项特征后,再为其进行合理规划,落实加强指导,实现让学困生进行深度学习。而且在教学中要教师应注重为学困生传输做题技巧,让其掌握解题的内涵,体会数学学科的魅力。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分数加法和减法”这一内容时,部分学困生在看到小数点后感到十分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来处理问题,像“22.4+18.5”这一问题学困生很难算出最终的答案。在这时,教师就应传输学困生解题技巧,先让其保证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对齐,然后再用手盖住小数点,实现假设这是整数,因为在学习这一内容前学生掌握和学习过整数加减法,所以这将会降低该节课的教学难度,从而顺利得出正确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要让学生牢记之前小数点是在哪里,避免马虎而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5]。

总结: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重视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发展的重要性。因为本身对于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阶段,对一些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所以部分学生有可能存在学习上的问题,而教师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手段处理学困生的问题,很有可能导致在班级中发生“两极化”的现象。而为了促进转化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和提问学困生、依据学困生基础因材施教、根据学困生情况加强指导、掌握学困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改进其学习方式,让其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转变以往学习态度,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为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丽霞.刍议怎样激起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5-66.

[2]拉毛吉.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质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4):52-53.

[3]闫宏军.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8(3):96-97.

[4]阿衣提拉·买买提.维吾尔族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调查及对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8,(14):31-34.

[5]杨宝霞.如何提高小学中高段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8(4):16-17.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玉成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数学转化策略
浅析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管理应用策略的提出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元认知思路构架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例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