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一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2020-09-10王嘉慧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1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王嘉慧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华音乐的重要组成,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保证。高一,是奠定高中生音乐基本素养的关键时期。当代高中生对流行音乐甚是痴迷,然而面对民族音乐却兴趣寡淡,借助有效的教学措施,深化高中民族音乐教学,将有助于广大高中生深入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使命感,提升其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一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190

引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广阔的中华土地上繁衍生息,同时也创造了具有各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民族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并越发迸发出新的光彩。民族音乐起源于民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凝结,是中华艺术的瑰宝。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族音乐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我国绝大多数高中生更痴迷于流行音乐,认为民族音乐枯燥乏味,不愿意去接受和学习民族音乐。这就需要我们高中音乐教师通过教学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让其认识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

一、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的民族音乐不仅只有民歌,还有包括民乐、戏曲、说唱音乐及舞蹈音乐等多种类别,是极其丰富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民歌近30万首,曲艺音乐300多种,戏曲剧种400多种,这些丰富的民族音乐是各民族长期劳作、文明发展的精髓,是民族交融的深刻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高中是广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的重要阶段。深化高中学生民族音乐的学习,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人们常说音乐是无国界的,是可以破除基本语言交流障碍的,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世界“语言”。民族音乐是传统文化的有声诉说,是文化交流的使者。通过对不同民族音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各地域的文化特色,开拓眼界,增强内在的民族自尊心,使学生建立爱国主义情操,自觉地肩负起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

同时,学习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当代的学生的音乐认知范围往往仅停留在流行音乐上,对其他音乐类型了解甚少,审美认知是十分狭隘和偏执的。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追求是盲从的,大多是基于对明星、歌手的喜爱,谈不上对音乐的赏鉴和品评。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韵味、音乐风格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民族音乐教育在高一音乐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民族音乐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改变当前的局面,是每个音乐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面就列举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进行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音乐鉴赏》“独特的民族风”为例,该小节主要是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进行鉴赏学习。

高一学生对民族音乐认知较少,可以从一些学生较为熟知的少数民族的音乐引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例如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王洛宾先生改编的《掀起你的盖头来》,以及广为流传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这些歌曲传唱度较高,生活中也比较常见,借此使学生增强对民族音乐的亲切感,触发其对相似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现代学生的思想是十分活跃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为高中民族音乐教学提供强大助力。有一些民歌是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例如教材第二单元中的《孟姜女哭长城》,这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进行讲课以前,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该故事的语音视频资料,将音乐题材内容立体化,生动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歌曲的内容,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三)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加强音乐教学内容的拓展

对于部分教学内容,可以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去查找相关方面的资料,课前可以以PPT形式,分小组展示调研成果。从多角度认识当地的民族文化和音乐,让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主导者,使音乐课成为全员参与的互动课堂。例如学习《音乐鉴赏》中《高亢的西北腔》时,可以课前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调研,对陕北、西北地区的民俗习惯、生活劳作方式和特点等进行调研,了解歌曲产生的相关背景和文化,使学生事先对“信天游”、“花儿”等音乐载体有所认知。同时,这一部分的歌曲对演唱者的歌唱水平要求较高,应降低演唱教学的目标,以学生了解和鉴赏为主。通过对《刨洋芋》、《去上高山望平川》、《脚夫调》的赏析,了解西北民歌的曲调特点。

在学习《飘逸的南国风》时,可以进行情境互动式教学。其中《弥度山歌》旋律轻快,曲调优美,是当地地区十分有特色的山歌情歌代表,海誓山盟的恋人,通过高山上的相互对唱,借由山谷折射他们的身影,是一种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情感表达。演绎时可以进行男女对唱,模拟山歌对唱的情境,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怀。

另外,在学习各地民族音乐时,可以适当地将教材外的歌曲扩展进来。中国民族音乐根据地域、民族不同,曲目众多,教材难以将其完全囊括,这就阻碍了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系统整体了解。例如教材中《独特的民族风》,该节仅介绍了三个少数民族的歌曲,那么教师在讲解时还可以加入朝鲜民歌、傣族民歌等其它民族歌曲,使学生对不同民族的歌曲都能有所体验和了解。在学习各地方民族歌曲时,可以适当地加入本地的民族歌曲进行鉴赏,贴近生活,更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注重民族音乐的多方面培养

民族音乐是多样性的。除了对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民歌教学,还应加强学生对其他形式民族音乐的了解。例如我国的国粹—京剧,民族乐器古筝、琵琶等。《音乐鉴赏》第三单元就着重对民乐进行了介绍,包括丝竹乐、鼓乐。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民族乐器培训班,组建民乐乐队等,从多方面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与学习。

三、总结

民族音乐是我国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结晶,是需要我们深入挖掘的艺术宝藏。高中教师应丰富自身的音乐教学方法和策略,多角度多方面地深化高中生的民族音乐学习,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金清秀.传承民间音乐,弘扬民族文化——浅谈高中音乐中民族音乐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16,36(05):130.

[2]张豫敏.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民族音乐教学方法[J].北方音乐,2016,36(05):132.

[3]王臖.浅谈民族音乐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14(18).

作者單位:浙江省苍南中学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深化策略分析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