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琼: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应用

2020-09-10孙琼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5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孙琼

摘要:读写结合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并公平对待、同等教育,从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终实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一是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二是为了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身心特征;三是为了确保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应用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教育,要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培养读写结合意识性、注重读写结合实践性、拓展读写结合普遍性,可以巩固学生语文学习成效,提升语文综合素质,将语文知识与技能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完善。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的意义

(一)读写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阅读文章后才能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才能领悟到文章的具体内容,在讨论中才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说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表达。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词语和语句,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语言能力的运用,做到将阅读和写作相互配合和补充,将阅读中积累到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除需要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之外,对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任务,需要教师在这一方面加强投入及研究,而读写结合策略的应用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对阅读重点内容进行划定,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主题,引导学生依据该主题进行深入想象及思考,并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自由探讨,在此基础上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内容,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将思考内容转变成为文字形式进行语言创作,在不断进行训练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培养要求及需求得到满足。

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有效应用

(一)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就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而言,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写作练习属于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及作文练习,可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而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属于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过程,并且学生语言转化能力及输出能力也会影响其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在学生实行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更理想的写作,同时,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对相关描写手法及写作技巧进行学习及掌握,并且可以将这些写作手法熟练掌握,这样一来也就能够避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语言空洞及描写乏力的情况,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思想得以深化。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读写结合的应用加强认识及重视,通过以读代写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在学生进行文章阅读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再次体会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实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有效训练,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及要求,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有效提升。

(二)通过仿写的方式充分展现出读写结合的实用性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时,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不能单一化地开展阅读教学或是写作教学,而是应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读写结合教学的优势。首先,教师可让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把握文本的思想与内涵,再安排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与写作不断地内化语文知识,充分体现出读写结合的实用性;其次,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许多“生活化”的内容,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进行相互融合,使学生能够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

例如,在教学《桂花雨》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当中的重点段落:“桂花纷纷落下来........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一重点句段,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阅读与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安排学生进行仿写的习作练习。例如,有一位学生是这样进行仿写的:“当一阵春风吹拂过桃花林,片片粉红色的桃花落英缤纷地坠落到大地之上,漫步于桃花林中,仿佛让人感觉置身于传说中的美丽的‘桃花源’中。”通过这样的仿写,充分体现出学生日常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并在习作当中流露出自身的真挚情感。通过对生活的细节化的描写,在写作当中彰显出真情实感,从而充分展现出读写结合的实用性。

(三)增强阅读的目的性,掌握写作方式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性的阅读来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在符合小学生实际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实现语文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教师在激发学生良好阅读兴趣的同时,还需要加强阅读过程中的目的性。首先,加强阅读材料选择的目的性,能促进学生对某一主题内容的特定理解。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实际写作方式、文章的表达手法和修辞手段进行具体地分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其次,教师要结合现有文本内容的写作方式和行文脉络,有针对性地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模仿此类写作手法的基础上,加强自我的写作练习和实际的情感感悟,从而让学生在加强阅读技巧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并促进知识的实质性应用,达到阅读教学效果。

结束语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阅读与写作的部分是绝不容忽视的一大点,教师需要不断钻研自身所掌握的文学知识,不断进行新知识的积累,为学生们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转变自身陈旧的教学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之进行分析整理,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各项教学设计的布置,帮助学生有效的对语文的阅读写作能力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春丽.探究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19):74.

[2]王琼.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有效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19(18):138.

[3]陸林春.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8(33):51.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