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

2020-09-10杨承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6期
关键词:激励策略运用分析小学数学

杨承荛 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激励策略,要适当、适时,且要注意个性化,切勿过于一致。如可以在提问问题中、小组合作中、班级竞赛中融入激励,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内在潜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励策略;运用分析

一、举办竞争类活动,适时对学生激励

竞争实则也是激励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一种方式,小学生年龄虽小,但是其好胜心是非常强的。一旦形成竞争性的氛围,学生就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日常数学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级内部组建竞赛类的活动,尽可能地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竞赛活动中,继而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氛围,不断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这一节课程时,主要是以计算为主,需要学生了解加减乘除各个运算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算时的规律。如第一部分需要学生了解加减的意义以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如“324+268=592”,那么如何迅速算出“592-268=?”“592-324=”的答案?第二部分是乘除意义以及关系。如“3×4=12”“12÷3=?”“12÷4=?”第三部分则是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如“32+54÷6-5=?”,很明显这三部分内容讲解是由易到难的。

在学习完整个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设计题目,题目就分为这三个等级,保证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参与到班级的激励竞争中。让学生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同学计算得又快又准确。班级的前三名上台分享学习的经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不要忽略中差等学生的测验结果,在学生参与比赛时,多关注这类学生,适时地拍拍肩膀,语言鼓励,使得这部分学生能积极地参与。

二、在小组活动中进行激励,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通过语言和肢体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激励之外,还可以在班级内部组建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部探讨问题,继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积极性不高,这也影响了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因此教师可以将激励策略融入小组活动中,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作用,不断地优化课堂小组活动的质量。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这一节课程时,需要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式,并会利用公式计算面积。在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时,需要学生对图形观察、比较、计算、转化,整体较难,因此可以将这类内容融入小组探究中。将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公式,评比哪个组用时最快,方式最准确,可以免做一次数学家庭作用。免做家庭作业属于激励方式之一,教师也可以用礼物或者是其他的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思考、探讨的积极性。在这种激励方式下,有的小组总结出网格法以及割补转化法,最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在小组探究活动中融入激励策略,使得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也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提出启发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激励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气氛,数学教师需要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了保证问题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除了要善于提问之外,还要考虑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当问题抛出之后,学生的挑选以及差异化的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合理挑选学生回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差异化评价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比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一节课程时,需要学生先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差别。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联系以及差别。这个问题考验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可以叫一些中等成绩的学生回答。当学生能够回答出问题但回答不全面时,教师可以利用口头表扬的方式,“这位同學总结的不错,不过是不是不太全面呢?”可以先鼓舞,然后再提出问题,可以满足学生内心的些许自豪感。除此之外在激励时也不能太单一,要形成差异化。如男生之间在激励时,可以有些许差别,男生可以用肢体,如拍拍肩膀,表达再接再厉的意思。女生性格较为腼腆的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即使回答错误。教师也可以通过逐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比如上个问题的答案,有学生将线段总结为一根线,实际上是不严谨的。教师可以引导:这根线两端有终点吗?通过引导说出答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完善分析激励后的效果,优化激励策略

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使用切忌过多,也切忌大范围地进行使用,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融入。而且融入时教师一定要明确是对哪位学生、何种性格、何种学习层次、采用了何种的激励方式,继而对被激励之后该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的成绩进行分析,从效果分析对激励的策略合理进行优化。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节课程时,考察的是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很多学生难以通过直观的查看方式,找到不同角度立体图形的平面图。此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开始在下面利用身边的类似形状的物体在搭建模型。于是教师立刻对这种行为进行了鼓励。“有的同学非常好,开始主动思考,用身边的物体搭建模型了。”随后教师就会发现很多学生都开始模仿,而这位被表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也越来越积极。这就是激励的一种正面的效果。相反如果激励产生了负面的反应,就需要对原有的激励策略适当进行优化,也可以采用一定的补救措施,挽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其中数学是该阶段较为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在小学学好数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面对一门并不熟知的课程时,学习时必然非常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可以融入激励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述,激励策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够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信心,已经被教师逐步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数学这门课程本身就较为抽象和复杂,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在面对这门课程时,往往内心是排斥的。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必然能够缓解学生学习时的紧张感以及自卑感,让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缩小数学课堂的两极分化现象,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基于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探析[J].李华燕.求知导刊. 2019(30)

[2]关于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探析[J].刘晓敏.中华少年. 2019(23)

猜你喜欢

激励策略运用分析小学数学
高职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励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激励策略探究
论教师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