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历代书法风格转换与书法创新

2020-09-10刘铁军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书法史书法艺术理论

刘铁军

摘要:我国书法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书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时代特色等,分析历史书法,我们可以看到历经三千多年历史的洗涤,文字无论从形态、结构、意向等都发生很大变化,这无疑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无数优秀先人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审美角度还是字体结构,书法风格的转换和书法创新,都在秉承历史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展现更加独特的美感和经典文化艺术。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史;书法创作;风格转换;理论;创新

引言:中国书法艺术历经千年,具有自己独特特色,中国书法艺术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的岁月,也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历代书法风格的转化和书法创新都是时代背景下顺势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历史书法艺术风格各有千秋,风格的变化与当时艺术事业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书法艺术风格是艺术思维集中体现,正是因为艺术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创新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书法创新的要素

(一)批评与欣赏

书法创新离不开批评与欣赏两大重要因素。书法欣赏是一种能动性的主观认知,例如,王羲之书法作品《兰亭序》被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字势雄逸,如鱼跳龙门、虎卧凤阙;南朝萧子云书法被梁武帝赞为“笔力骏劲,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实,当与元常并驱争先。”都是受后世瞻仰的著名书法家,之所以创造这一文学奇迹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胸中有丘壑,思维引导行为才能引领书法的创新。

人们的一般思维认为,欣赏是情感占主导地位,而批评是理性占主要作用,前者发挥基础性作用,后者是进一步的升华,其实书法的鉴赏,欣赏和批评形影不离,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赏中有评,评中有赏,这才是唯物的、客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因此,欣赏书法时,不能人云亦云,应当有自己的思考,不能盲目崇拜,充分分析字帖内容,欣赏其过人之处,同时也懂得进行批评思考,开拓思维,力求书法更大空间的创新,才能有效激励书法创作者不断进取,将书法艺术推向着更广阔的空间。

(二)传承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牛顿曾经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有今天书法的创新进步离不开古人书法瑰宝。没有历史的发展就像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是不能创新成功的。例如,书法艺术上“前圣后圣”,就是说书法家也有先后顺序,依次秉承;“合矩同规”之论,是指名家风范和艺术精神的连续一贯。黑格尔说过,人类历史创造活动并不是随心所欲,是在特定时间,特定条件下创造的,是对过去的继承和创新。同理,书法艺术也是深刻解读传统艺术后创新,离开力历史的创新和发展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书法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许多著名书法成就是在传统基础上对书法的延续和创新,因此,可以理解为书法艺术历史,对书法创新和书法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书法艺术创新演化过程

(一)汉字完形的创新之旅

书法的出现促进了我国汉字的发展,为我国书法艺术转化和艺术创新开拓了前景。商周时期的象形文字,以形成字,代表字体“大篆”,是我国书法艺术的最初阶段。这一时期,字与画融为一体,青铜文化的神秘都蕴含在大篆体文字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春秋战国时期,书法已经取得很大进步,逐渐发展成书法艺术。

秦朝统一中国为全国文字统一奠定了基础,丞相李斯将“大篆”升级为“小篆”,汉字在结构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小篆”字体简单利于文化传播,进而产生了隶书。隶书打破了六书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造字规则,奠定了标准楷书形成基础,是汉字历史重大转折。同时,草篆、章草和楷书模型的出现,都加快了汉字的发展。

晋代书法讲究“韵”,这个时期文件改革较为平缓,逐步规范和完善书法艺术,人们的思想和灵气都淋漓尽致展现在书法风格上。南北朝书法讲究“神”,文字主要是楷书,字体放中有收、浑中有巧、粗中有细,融合了豪放、粗犷等书法风格,将书法和性格完美结合。南北朝时期的魏体字体,是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相结合创造的文字,充分体现了中国书法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国汉字成为世界文化奠定了基础。

(二)丰富书法艺术内涵的创新过程

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唐代书法风格崇尚“法”,首先,政府宏观作用,唐太宗李世民在热爱书法,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书法艺术,处于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书法展现出力度美。其次,唐朝的碑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唐朝认真研究了东汉末年的隶碑,北朝造像的楷碑,唐代严守法师的楷碑,丰富完善了唐朝楷书,使其笔画详备、框架分明、有法有式,得到很大范围的普及和推广。最后,唐朝书法爱好者进行了很多理论方面研究,在理论指导下进行书法实践,推动了书法法则的发展。充分利用汉字发展规律,创新唐朝楷书,成为楷书学习的基础,是唐朝书法创新的伟大成就。

宋代书法风格讲究“意”,将绘画知识、诗词文学知识引入书法是宋代书法理论的显著特点,强调了书法艺术的率真及韵味。这个时期书法艺术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展现了自己独特风格。直到北宋时期,继承唐代书法基础上,逐渐展现自己的特色,以 “意”代“法”,书法在诗词歌赋等才学的基础上将个体的真性情自然流露,最为突出的书法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他们藉挥毫写字以抒情达性,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成为风尚,书法于法度之外多了几分意趣内涵,形成一种尚意抒情的风格。

发展到元明时期,在宋代书法基础上,向着探索自我方向迅速发展,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书法艺术发展倾向于风格“态”,书法肆意挥洒,姿态或优雅或豪放等,其中领军人物是赵孟頫,他的书法博采众长,轰动当世,赫赫有名,被称为元朝第一书人。虽然元朝书法备受争议,很多评论家对崇尚“态”的书法不甚喜爱,不过元朝书法家的探索和创新勇气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虽然他们的智慧结晶还存在一定瑕疵,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书法艺术和风格的转换和创新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明、清代书法更讲究“质”,明末书法风格为愤世嫉俗,将生命力转化为一种情绪,融汇于作品中,以王铎、傅山等人作品为代表。清中期“扬州八怪”将自我张扬的个性展现在书法中,书法挥洒自如,肆意潇洒,历代书法难以媲美。晚清时期,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等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力求表现自己的独特精神面貌,他们或以淡墨书写,或变章法结构,使书法平稳创新,推动书法艺术的大力发展。

結语:书法风格转换与书法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历史的见证,如王羲之《兰亭序》已成为不朽之作,矗立于历史文化长河。本文从书法创新与发展要素展开分析,进而对不同时代的书法作品进行鉴赏,可以看出书法的创新既是追求审美风格的创新,完善文字形态结构,又是丰富书法艺术内涵为目的的书法艺术创新,秉承历史,保持活跃的思维是书法艺术在历史长河迭代更新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参考文献:

[1]严都岿.历代书法风格转换与书法创新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175.

[2]曹云鹏.历代书法风格转换与书法创新分析[J].艺术百家,2012,28(S2):281-282+280.

[3]施娟.分析历代书法风格转换与书法创新[J].艺术品鉴,2015,02:173.

猜你喜欢

书法史书法艺术理论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从书法典籍谈临摹与仿书的区别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书法史上的养生名帖研究
极简中国书法史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