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系统分析

2020-09-10易鑫金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交通规划土地利用一体化

易鑫金

摘 要: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法没有全面考虑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反馈与协调机制,其研究成果很难发挥支持作用。本文对城市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与交通需求特性的关系及其动态演化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与交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剖析,阐述了实现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一体化规划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交通规划;土地利用;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城市社会是经济活动的集中地,其中交通作为城市的一个子系统,实现着城市人流、物流的有效移动和运转功能,是城市繁荣、有序和发展能力的象征[1]。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其所拥有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如何使这些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最佳的利用效益以实现城市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是当前城市发展规划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依据[2]。脱离土地利用的交通规划是不可能满足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因此,研究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约束、相互协调的有关重要理论问题及其测算方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1 我国城市交通及规划现状

1.1 城市交通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了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建设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但是,由于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法是单一的面向交通的规划,没有全面考虑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反馈及协调机制,因此,我国很多城市的交通建设过程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交通拥挤问题仍然存在,城市交通仍然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

1.2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方法的不足

我国对城市交通系统及其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针对21世纪的城市交通问题,已有的理论在以下几方面存在不足[3]:①现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或方法是单一面向交通的规划理论或方法,解决交通问题是规划的唯一目标,没有全面考虑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动态反馈与协调机制,没有考虑资源的优化利用及环境保护,因此,以此方法规划的城市交通系统,其建设过程不一定符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②现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基本上都是套用了西方国家的“四阶段”模式,尽管我国在引进“四阶段”模式时,对模型作了较大的修正,但仍没有摆脱其束缚。而西方国家的“四阶段”模式建立时,当时的状况是社会尚未信息化。21世纪是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会引起居民出行行为、出行特征的根本性变化,传统的“四阶段”模式到21世纪是否还能适用,否定多于肯定。③现有的理论中,还没有建立规范化的土地利用与交通互动机制、交通能源消耗、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方法。

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

2.1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供求

2.1.1 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需求特性的关系

由于交通需求是派生需求,交通需求的产生取决于生产活动、生活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发生地点与居住地点的空间距离,目前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目的构成是上班、上学及其回程出行,因此,居住产业与学校的空间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通需求的总量特性、空间分布特性、时间分布特性、出行距离特性等,进而影响着交通方式构成,可以说土地利用是影响交通需求特性的最主要因素。

2.1.2 交通供求关系的演化机理

当交通需求增大,无法得到满足时,根据供求关系当前所处的状态不同,有两条途径可以实现交通供求关系的平衡:当管理水平低下,交通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可以通过实现交通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使得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缓解交通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矛盾,实现交通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当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尚未完善,不同交通方式的基础设施构成与城市的交通需求特性尚未完全协调时,可以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建设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来提供更大的交通容量,同时使交通方式分担关系更加合理,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工程实施更加完善,城市需要从长期对策的角度调整城市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进而改变城市居民的交通需求特性,来满足交通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通过改变交通需求特性来实现供求关系的平衡。

2.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实质上反映了土地利用与交通设施的关系。由于土地利用是出行生成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所以土地利用的状况将决定对交通设施的需要。与此同时,交通设施的供给则改变了土地使用本身的可达性,并促使土地利用状况发生改变[4]。

在一个城市中,从土地开发利用出发,总是希望土地利用效率越高越好。这样的开发必然导致出行生成的增加,从而提出对交通设施的更高要求,使交通设施得以改善。然而,随着可达性的增加,又会吸引人们对该地区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继续投入。要实现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与交通的协调关系。

3 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一体化

3.1 城市发展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城市是个有机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成长演化。规划的作用就是保证城市的健康成长和向着更加理想的形态演化。城市在胚胎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发展重点,不同规模和状态的城市是该有机体在演化过程中一个特定时间点城市形态的空间表现。土地资源短缺、人口密度大是中国城市的基本特征,因此,中国城市必须选择高密度开发和公共交通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城市发展的变化极大地影响城市的交通状态。

3.2 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

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具体分为5个阶段[5-6]: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宏观互动反馈和调整阶段;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微观互动反馈和调整阶段;土地利用相协调的道路网络规划阶段;土地利用相协调的综合交通系统规划阶段;以及实施规划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交通系统的角度对城市结构和土地利用进行评价、反馈和调整,后两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对城市结构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支撑以及对给定的城市结构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交通需求的满足问题,最后階段是规划的实施问题。

4 总结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实现合理的城市结构,实现高密度的土地利用和就业岗位与居住布局协调一致的用地形态,保留适当的绿地、公共空间和城市有机体生长发展的余地至关重要。从交通系统的角度,提供与交通需求特性相一致的、能够支撑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现的综合交通系统,使其对城市结构和用地形态进行反馈和引导是城市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即使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其中所设计的模型和问题也很多,需要强调的是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不可分割性,致力于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构成这一框架的许多具体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陆化普.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李贵财.关于城市道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创业家,2012,3(24):56.

[4]韩玲,姚红云.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综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S1):589-593+664.

[5]刘建朝,程浩岩,宋顺锋.城市规模、土地利用与交通承载力[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7):99-107.

[6]王真,郭怀成,郁亚娟,等.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9,24(04):91-97.

猜你喜欢

交通规划土地利用一体化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在土地利用、能源与碳排放研究的应用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留用地安置制度分析及完善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交通规划课程考试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云模型的单路口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