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会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性教育的探讨

2020-09-10李攀

客联 2020年6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价值观核心

李攀

【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较弱的会计类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了目前较为紧迫且趋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现有的较为全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对会计类大学生结合实际地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大量的财务造假丑闻也一步步蚕食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对公司会计披露的会计信息的信任。包括红光实业、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事件,以及近年来赴美上市公司因为财务信息问题被集体做空,都进一步说明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成为会计人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趋待解决的問题,特别是在当前深化改革的关口上,如何扭转一切向“钱”看,增强会计人员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成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所面临的挑战。

虽然近年来会计弊案频发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但是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高等教育作为会计人的摇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则变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现状

(一)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针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阿姆斯特朗等人(2003)建议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使用品行伦理理论,并描述了这个理论中的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征即普遍可以接受的品行、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完整的道德判断标准、道德榜样。许萍(2005)从教育的基本功能来分析,认为大学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不能把道德教育排斥在外。李秀莲(2005)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把这种教育理念渗透到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是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人才健全品格、高尚道德的基本要求。孙振丹(2005)认为在强化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应强调会计诚信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使学生一开始学习会计就认识到会计诚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强化会计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曹荣(2004)指出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基地——高等院校的会计院系应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适应教育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杨萍(2005)指出在我国目前会计专业使用的国内出版的若干套教科书中,涉及到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还很少见。而把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单独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教学的,在中外高等学校中也不多见。而且其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说教式教学,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能达到使学生真正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理念的目的。王涛等(2004)认为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从总体上来看存在着严重的边缘化倾向,只有师范、医学等少数专业开设有职业道德课程,而绝大多数专业是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在极少的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又多是向学生灌输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方法老套,教学手段陈旧,缺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训练。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一个部分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并且学习时间短,学生数量众多,大量的会计类专科毕业生成为了我国会计基层员工的主力,他们的诚信教育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规范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历届领导人都很重视会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从朱镕基总理在国家会计学院的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一直到胡锦涛主席的八荣八耻,再到十八大以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都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反观我国的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则远远不能达到要求,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1、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缺失

根据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对高等院校校48位会计教授的问卷调查结果看,有56.75%的教授回答他们所在的学校没有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剩下部分学校虽然开设有这方面的课程,但是也只是流于形式,仅仅是为了应付“会计从业资格或会计职称”类的考试。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不明确

高等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向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而在部分高校则被形式化为空洞、抽象的行为规定。比如诚信、独立性、客观、公正等等,学生学习起来乏味,再加上教学模式上依然沿袭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不能深刻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现实意义以及财务舞弊所带来的危害性。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要么因为高校不够重视,要么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上缺乏有效和系统的方法。而针对高职类学生,因为高职类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仅仅只有两年半,在开设了公共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以后所留下的空间已经很少,如何在既有的时间范围内有效的开展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也是我们不同于本科院校所面临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表述则是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即:代表国家建设目标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表述美好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代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的问题比较突出。教学内容、抽象、空洞,讲解乏味,针对性不强未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无形中造成许多学生的厌烦情绪,(下转第9页)

(上接第7页)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2、教学方法、手段过于生硬

目前,某些高校仍然把传统的课堂说教和灌输作为主要手段,突出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环节。某些教师没有很好地利用课内、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考察和参加改革开放的实践,无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无法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性理解和体验,从而也难以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个人思想素质和行为。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集中包含在思政课上,高校的思政课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树立提供广泛且坚实的理论支撑。我国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以教育我们的大中学生成为一名爱国、敬业、友善、诚信合法的现代公民,其中的爱国、敬业、友善、诚信也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故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职院校会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不谋而合的。而如何有针对性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融入具体学科,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也本文要探讨的问题。这样既解决了高职院校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足的问题,也弥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空洞性问题。

四、高职院校会计大学生针对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讨

(一)理论教学

裴俊红(2006)提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多种,例如说服教育法、传授会计道德知识与进行道德锻炼相结合的方法、个人示范和集团影响相配合的方法、典范诱导和舆论抑扬相统一的方法等等。我们通过课程改革是否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即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合理优化避免了学生的重复理论学习,节约了时间,也让学生因为结合了本专业的实际而变得更容易接受。

(二)实践教学

董丽英(2007)指出由于会计职业与社会实践、生产经营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具有高度的自律性和能动性,只有按照道德发展规律,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周齐武等(1997)指出教师应参加实践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准,并勇于走人社会实践,运用自身的知识服务社会,再将实务界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加以讨论和研究,向社会学习。曾对美国的商业教育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学者波耶(Boyer)指出,“好的教学意指:教授既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学习者。”所以在目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中针对会计类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例如在示范性教育方面,可以将带领学生目的性地参观党的优秀教育基地改为带领学生针对性地参观优秀会计模范教育基地;在警示性教育方面,可以将带领学生目的性地参观监狱,请劳动改造人员现身说法变更为针对性地请会计违法人员现身说法,一方面既便于学生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另一方面因为结合了本专业,也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映像,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9.

[2]孙体楠.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状况与教育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9(2):13.

[3]彭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

[4]美国会计学会下属的 Bedford 委员会.未来的会计教育:为职业界的拓展作准备[J].会计教育,1986(1):168.

[5]许萍.关于大学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探讨——基于教育基本功能的分析[J].財会通讯,2005(1):103-106.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价值观核心
我的价值观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