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2020-09-10杨小波

高考·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矫正策略历史教学

杨小波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可以帮助他们正确的用历史眼光去认识世界。笔者试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偏差和相对应的矫正策略出发,初步探知有效的历史教学策略。

关键词:历史教学;认知偏差;矫正策略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有助学生形成发展性思维,用历史眼光去认知世界。那么,现在高中历史教学存在哪些方面的认知偏差呢?有无相对的矫正策略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下方面加以浅析。

一、认知偏差:

(一)教师层面:教师存在认知偏差,定义为“副课”。

由于受招生、就业观念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历史普遍被多数老师认为是“副课”,可有可无,高中文理分科后更是如此。

(二)学生层面:学生存在认知偏差,视其为“睡觉课”。

在高考招生制度影响下,学生普遍“重理轻文”,连文科学生也将历史学习狭隘地定性为多背多记多做题,而忽视了用一种历史思维去学习,致使学习过程无聊乏味,上课时昏昏欲睡,下课时机械识记,更有甚者以题海战术提高成绩,严重违背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矫正策略

针对以上存在的认知偏差,教师要因材施教,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觉地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其具体策略如下:

(一)教师方面:

1. 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杜绝墨守成规。

教师尤其是历史教师应从自身消除历史课是“副课”的观点,正视所任学科,肯定历史课程对于学生正确“三观”培养确立的作用。

2. 提升专业素养,构建学科体系,形成学科思维。

教师只有掌握了清晰明了的历史结构、才能让学生明白原来历史彼此间也有密切联系,古今纵向比较、东西方区域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层面比较、单一层面纵向比较等都能让学生發现异同,对于学生理解记忆效果非常明显。另外教师还要努力拓宽自身知识面,授课中可以选择用插图、情景模拟、视频或生动的故事来贯穿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喜欢历史老师,喜欢历史课,将其变成一堂生动有趣的课。

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可总结为

一条主线:儒家思想演变

二次融合:西汉、两宋对儒学的改造

三点突破:(1)汉代儒学独尊

(2)宋代理学提升到哲学高度

(3)明清儒学焕发生命力

四个阶段:春秋、西汉、两宋、明清

通过脉络学生会对儒学发展演变作为重点区理解掌握,

还可以用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来总结

春秋:应用而生

战国:巍然大宗

秦朝:沉重打击

西汉:正统地位

魏晋、隋唐:此消彼长

两宋:新发展

明清:活跃

3.多反思,勤总结

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更加深入透彻有效的应对新问题,例如反思教案的撰写,精心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设计精致,对于教学,学生引导,成绩提升的作用特别大;反思课堂“意外事件”,让“意外”在预料之中。反思教与学;反思学生活动等

4.“史料教学”

“论从史出”,所有历史事件都有其背后不为人知的背景故事,而这些背景故事恰恰就可以作为历史教学的有效材料,通过材料来理解会更加直观有效。史料教学在近几年我的教学实践中应用比例很大。例如反映认同感,家国一体,民族凝聚力等的材料非常丰富,运用史料教学,即提升课堂趣味性,又可以教学相长。

5.“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提出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在中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高效的课堂教学多种多样,但最核心的是教师要改变传统“一言堂”,改变学生无奈、被迫“接受”的现实,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例如可通过情景再现、模拟对话、兴趣小组、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学生方面

1.学习方法是关键

老生常谈的学习策略是课前预习、认真听讲以及课后复习,但在实行过程中往往学生困惑特别大,例如如何有效预习、复习做笔记?因此,教师指导学习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此简单列举:

(1)采用自问自答,调动各种感官“手眼口脑”参与学习。常言道:“不动笔墨不看书”,“没有深度思考的阅读是低效率的阅读”

(2)做笔记时采取线、圈、特殊符号的标注等

(3)展开丰富想象和思考。举例说明,如在讲秦朝皇帝制度时可以大胆想象秦始皇的外表长相、服饰配色、性格爱好、上朝例会等来理解皇帝的唯我独尊

(4)运用谐音、公式、浓缩、位置记忆法等,例如:记忆马克思出生时间1818、逝世1883,可以谐音记忆为“一爬一爬爬上山”;清军入关1644可以记忆为“一溜死尸”,意思是,清军入关,尸横遍野;如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可以记忆为“东汉蔡、能造纸”;还可采用公式记忆法:事件=时间+地点+经过+后果+影响;改革=时间+人物+内容+意义;比如可以采用浓缩记忆法:如记忆丝绸之路可采用“长河新、安西大”,意思是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运到安息(今伊朗),转到西亚,再到欧洲的大秦(今罗马)

(5)积极主动参与历史兴趣小组交流讨论等

2.科学的时间安排是保障

例如在学习超过90分钟以上可以选择文理科间交叉复习或放松听十分钟音乐、远眺等。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交叉安排,高效学习原则的基本做法是:(1)学习活动间应安排生活、劳动等其他活动;(2)超过90分钟的学习安排文理科穿插复习或者(阅读和解读)间插学习。

3.历史导图是法宝。

学生自己也要学习构建课时、单元导图,加深理解,可采用图文结合、框架脉络等。

总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既需要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加强专业水平,形成科学的历史思维,进而改变教学中存在的认知偏差。还需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认知偏差,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用历史眼光分析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王玉萍《考试周刊》,对中学互动探究教学的评价与反思2013(1):139-140

猜你喜欢

矫正策略历史教学
谈学生学习不作为的正向引导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及矫正策略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学目标设计常见问题与矫正策略
调动自控意识,克服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