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暴:美国的“流行病”

2020-09-10袁南生

清风 2020年7期
关键词:庇护所流行病家暴

袁南生

自从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可以说是各种大新闻不断,当然丑闻也是不断。特朗普走马上任时就爆出的性丑闻还没停歇,白宫又传出高官家暴的丑闻。担任总统首席助理的波特因家暴千夫所指,不得不递交辞呈。据报道,波特曾对前妻实施过家暴,而且还是对两位前妻都实施过家暴,可见他的恶习难改。

家暴,是美国的一种“流行病”。白宫高官家暴是美国社会家暴这一“流行病”的一个缩影。

触目惊心的美国家暴

虽然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美国历来有“女士优先”的传统,尤其是在好莱坞的电影中,乘车总是男士给女士开车门,吃饭总是男士替女士拉椅子……但这些好莱坞电影不乏虚构和美化。实际上美国大男子主义以及由此导致的家庭暴力由来已久、比比皆是。

所谓家暴,并不仅指肢体上的暴力,精神、语言方面的虐待,被强迫、监视、威胁、恐吓、限制人身自由和性暴力等都属于家暴。美国的家庭暴力发生于社会各个阶层,有穷人也有富人,有的家庭甚至非常有钱;有白人,也有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美国第43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在美国全国反对家庭暴力宣传月活动开始时,曾坦陈家庭暴力在美国是一个“紧迫而且非常严重的问题”。他在任时,美国一年发生的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事件近50万起。另据美国全国犯罪受害者中心提供的数字,在18岁至65岁的美国妇女中,几乎每4人当中就有1人正在或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每年由家庭暴力造成的医疗支出达6100万美元,直接和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15亿美元。

丈夫打妻子的现象在美国司空见惯。例如,著名导演张艺谋的女儿张末在美国求学期间,不顾父亲的劝阻非要嫁给美国人托维,婚后不到两年,托维就原形毕露,吃喝嫖赌样样俱全,还在外面搞婚外恋,常常夜不归宿,甚至还对张末拳打脚踢,无奈之下张末离了婚,回到了国内。

“美国父女协防中心”的特里萨女士告诉记者:全美国每9秒钟就有一个妇女被丈夫或同居者殴打,每年全国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妇女有400万,被家庭暴力摧残致死的妇女有6000多人。由此导致65%以上11至20岁的男孩因母亲挨打而气不过向施暴者行凶玩命。美国的家暴实在是形形色色,触目惊心。

子女伤害甚至杀死父母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例如,2016年5月,加州圣荷西市发生了一件家庭凶杀案。令人震惊的是,这件凶杀案不是丈夫杀妻子,也不是父母杀孩子,而是一个儿子残杀自己的父亲。21岁的嫌犯托雷兹·卡斯楚嫌因房屋脏乱,与44岁的父亲发生争吵,一怒之下,竟用棍子将父亲活活打死,然后将父亲尸体塞入回收垃圾桶里。死者女儿因为联系不上父亲前来查看,这宗骇人听闻的弑父案才得以曝光。警方接到报警后,在活动屋附近的垃圾桶内发现了死者尸体。

多因素致美国家暴严重

美国犯罪受害者中心犯罪受害者服务部副主任蒂默曼斯·格雷厄姆女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导致家庭暴力的原因很复杂,涉及社会、心理、经济等多个方面。美国家庭暴力日益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历史方面的原因。美国主流社会的男女不平等现象是从英国等欧洲国家带来的,现在这种现象依然严重。在美国,许多家庭主妇在家里什么都干,许多男人却表里不一,在外面很绅士,回到家中就原形毕露,他们常把自己在外面所受的气发泄到妻子身上。另外,美国亚裔群体是家暴案件的高发群体,这里面同样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无论是印度裔、韩国裔、日本裔的美国人,还是美籍华人,男尊女卑、歧视妇女是他们祖籍国的传统历史文化,严格的社会等级差异使侵犯人权、扭曲人性、漠视生命等现象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有家庭方面的原因。造成美国社会家庭暴力日益严重的因素很多,原生家庭的影响无疑是其中之一。施暴者多生长于暴力充斥的家庭,他们从小目睹父亲殴打母亲,长大后效法。近年来,美国接连发生多起由单人策划实施的大规模袭击案件,凶手大都当场自杀或被警察击毙,犯罪动机难以明确。但梳理这些凶手的背景发现,他们都有家庭暴力记录。例如,2004年11月5日,美国德州一所教堂发生该州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案,造成27人死亡25人受伤。据警方确认,持枪凶徒是26岁的戴文·凯利,曾在美国空军服役,2010年因品行不良被空军开除。他曾多次殴打妻子和孩子,并导致孩子颅骨碎裂,被军事法庭以家暴罪判监禁12个月。

有社会方面的原因。男人酗酒、吸毒、赌博是产生家庭暴力的温床,枪支泛滥成为美国家庭暴力的隐患。2001年至2012年间,被男友或丈夫杀害的美国女性人数是同期死于阿富汗、伊拉克战场的美国士兵人数的两倍。数据显示,在2005年至2015年10年时间里,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有约300名女性被男友或丈夫杀害,平均每12天就有一名女性因此死亡,该州女性被谋杀率是全美平均水平的两倍。另据美国暴力政策中心的报告显示,美国女性人口在25个高收入国家女性总人口中占32%,但因枪支致死的女性人数却占到84%。哈佛大学伤害控制中心研究发现,枪支越多,女性被杀害的概率越大。在美国,枪支数量越多的州,妇女死于家暴的人数也越多。

有文化方面的原因。一味猎奇、寻求感官刺激、以取得更多收入为目的的美国电影和小说,对催生家庭暴力也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此外,还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家庭生活拮据,尤其是在整个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家庭暴力自然会更多。

政府对家暴“零容忍”

虽然美国的家庭暴力日益严重,但实际上美国政府对家庭暴力保持的是一种“零容忍”的态度。美国当前实施的事前预防、事后救助的法律和政策,正在成為应对家庭暴力问题的有效手段。

一是发挥好立法在反对家暴方面的基础作用。为了消除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美国国会于1994年通过了《针对妇女暴力法案》,司法部1995年根据该法案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指挥与协调有关停止包括家庭暴力等在内的针对妇女的犯罪行为。美国大多数州都制定了针对家庭暴力的法律,至少有23个州的法律规定,施暴方必须给予受害方赔偿。此外,美国政府从2002年开始,每年拨款3.9亿美元用于司法部的反对家庭暴力项目,为地方政府和非官方机构提供指导和资金上的支持。

二是发挥好政府在反对家暴方面的主导作用。例如,美国政府组织开展反家暴宣传月活动。从1987年起,“全国反对家暴同盟”将每年10月定为“家暴认知月”。1989年,美国国会将其确定为官方活动,美国总统出席活动,就反家暴发表专题演讲。1996年,美国司法部拨款建立“全国家庭暴力求助热线”。该热线提供全天24小时170多种语言的免费保密电话服务,帮助受害者同其所在地的家暴信息提供、法律援助、庇护所等服务提供机构建立联系。

三是发挥好司法部门在反家暴方面的保护作用。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美国对于家暴的处罚程度比偷窃还要严重。在美国最多家暴的报警电话都是来自第三方,如邻居、行人或医护人员。施暴者一旦被逮捕或者遭起诉,后果非常严重。施暴者会被关上1至3天后,上庭听候法官的发落,再交上万美金的押金才能释放。此外,法官还可能给女方受害者一纸保护令,这种保护令分有条件的和无条件的两种:有条件的保护令允许丈夫回家,但不能再对妻子发出威胁,否则会再度被抓。无条件的保护令则禁止丈夫回家,甚至禁止丈夫给妻子打电话、发传真或者写电子邮件,还不能通过第三者与妻子接触。这种保护令可能是一个月,几个月,甚至一年。而且如果对方没收入,施暴者还得给对方付抚养费。

美国对家暴中的犯罪嫌疑人量刑之重,往往出人意料。2019年2月,美国俄亥俄州一名男子大卫·齐思顿因家暴入狱,在法庭得知自己将被判入狱47年后,怒不可遏,当庭拳击了他的辩护律师面部。他的辩护律师亚伦·布罗克勒当时站在佩戴手铐的被告身旁,聆听法官的裁决。此次法庭袭击案后,他将面临更多的指控。已判47年,一拳又换来加刑,这辈子十之八九要把牢底坐穿,家暴的代价,在美国确实很大。

此外,美国警方还通过运用“亲密关系风险评估工具系统(APRAIS)”,来帮助受理家暴案件的警官判断受害者受到威胁的程度,同时评估受害者再受伤害的可能性。

亚利桑那州警察部门是第一个运用该系统的机构,该项目关注的是受害者及其将来还会遭遇什么。评估工具系统包含16个问题,譬如“你相信他/她有能力杀了你吗”“你曾经被他打过吗”,等等。警察部门收到评估报告并确定受害者处于高风险时,会审查这些信息,并为受害者提供设置在秘密地点的避难所。避难所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最近受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或那些即将面临家庭暴力的人。避难所组织也提供病例管理、个别咨询以及一系列社区服务协调、法律宣传、安全规划和求职援助。

名人效应呼吁反家暴

除政府牵头的运动外,许多基于非政府组织的公众运动和公众人物也走向美国社会反家暴的前线。

与政府措施比较起来,美国民间在反对家庭暴力、为受害者提供帮助方面开展活动的时间要早得多。据美国全国犯罪受害者中心提供的资料,家庭暴力引起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4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专门为被殴打妇女而成立的庇护站。自那以后,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庇护所和援助中心,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提供情感、经济、就业培训和法律等方面的援助。

为了拯救越来越多的被虐待妇女,妇女们自发组织起家庭暴力协防中心,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成千上万个“妇女庇护所”。受到虐待的妇女只要拨打家庭暴力协防中心的24小时热线急救电话,中心就会立即派车将她接送至附近的庇护所。考虑到有些妇女逃出来时连外衣和鞋子都没来得及穿,并且大部分带着小孩,这些庇护所会免费为她们提供吃住和生活用具。庇护所的经费主要靠募捐、赞助,部分来自政府补贴。紧急庇护所最多只允许住45天。在这期间,家庭暴力协防中心会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迅速进行个案处理,帮助她们设计下一步生活。如果在这45天内仍解决不了的,就要转移到次紧急庇护所,在那里她们最长可以住一年到一年半。

通过明星效应呼吁社会提高反对家庭暴力的意识,是美国营造社会对家暴“零容忍”态度氛围的重要方式。美国最大限度地利用名人的号召力来宣传家庭和睦,反对家暴。由20多个反家暴组织共同组织的“No More”反家暴运动,联合了考特尼·考克斯、伊莱·曼宁等文体明星进行反对家庭暴力和性侵犯的公益活动。

美国政府对待家暴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人物,在政府的鼓励与推动下,许多美国演艺明星自发地投入到反对家暴运动中,运用自身的名人效应向民众宣传反家暴知识。

杰米莉娅是流行歌手兼作曲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她的《谢谢你》在单曲排行榜上名列榜首。这首歌记录了她在前伴侣手中所忍受遭受的暴力,但歌词并没有过多的愤怒和报复,而是反映了自己遭遇不幸之后的涅槃重生,以及从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内在力量。脱离暴力生活的她成了反對家暴的代言人。无独有偶,歌手兼作曲家霍泽尔创作的《樱桃酒》也是一首关于家暴的歌曲,他还将这首歌的全部收益捐给了家庭慈善机构。美国演员莫妮是一位热心慈善事业的社会活动家,经常在媒体上发表观点呼吁停止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成为年轻女性坚强有力的榜样。

(作者系外交学院党委原书记,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曾任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驻苏里南大使、驻印度孟买总领事、驻美国旧金山大使衔总领事,应本刊邀请撰写专栏稿件)

猜你喜欢

庇护所流行病家暴
Why I Give
Pros and Cons of the Internet(1)
反对家暴
Dinosaur Extinction
How Archaeologist Discovered “Treasures of Apollo” Buried Below Ancient Greek Ruins
需要立法保护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
实用庇护所
小数点流行病
波兰庇护所发生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