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20-09-10贺卉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7期
关键词:模具设计工匠精神教学模式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今天,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除了要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作为高职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除了技能提升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匠心精神”。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设层面出发,在分析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缺失原因的同时,探讨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以此来进一步促使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工匠精神;模具设计;制造专业;教学模式

0  引言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态度,也是职业精神的一种体现。在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入“工匠精神”,这既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也是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注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只有保证核心课程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发挥育人的作用,从而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1  工匠精神的意义

古往至今,中国向来不缺“工匠精神”,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精美绝伦的古代八大金工艺、巧夺天工的古典建筑以及叹为观止的器物等,都在向人们诠释着什么是“工匠精神”。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内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但“工匠精神”在制造业的体现却显得有些不尽人意。尽管我国目前仍是制造大国,但距离制造强国的目标却还有一段距离,而想要缩短乃至达到这一目标,“工匠精神”在制造业的贯彻和体现就显得至关重要。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工匠精神”提升导国家战略的高度,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创品牌,培育“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重视对相关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此来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帮助我国早日实现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

2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

在当前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导致学生“工匠精神”缺失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以下三种:

2.1 学生因素  在“工匠精神”的诸多内涵中,“吃苦耐劳”精神和“持之以恒”精神是最突出的两项,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两项。然而就当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来看,却很少能具备上述精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科特点导致的。目前,高职院校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面并不具备较为完善且成熟的理论,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大多都是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而这就要求学生到一线吃苦、敬业、钻研、创新和风险,特别需要有“工匠精神”,但很少有学生能做到这一点。大部分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还停留在文字表面,对其深层的含义却并不理解。通过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工匠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因素,刚毕业的学生对工作的困难缺乏理性的预见,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缺乏真正的理解和体验。

2.2 学校因素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从而导致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仍停留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对于客核心课程的设置,均集中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不断的实操练习掌握更为专业的技能,进而在毕业时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是,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上,却忽略了“工匠精神”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学校作为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主阵地,如果高校都未能意识到“工匠精神”培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势必会导致学生“工匠精神”的缺失。所以,对于高校而言,应在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重新做好人才培养的定位,结合高校教育教学目标,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让其全面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并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社会因素  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初期,无论是工厂还是群众,对于产品数量和规模的关注往往要高于产品的结构和质量,而这种思想的变化将直接呈现在产品制造上,致使现阶段的产品与以往截然不同。加之我国社会经济过于迅速,致使很多方面都不能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在这样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个别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会通过偷工减料、制假造假、山寨产品等行为谋取暴力。这些歪风邪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年轻一代,致使很大年轻人萌生了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心态,根本没有心思去追求“工匠精神”,这也是导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缺乏“工匠精神”的根本原因之一。

3  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能够导致学生缺失“工匠精神”的因素有很多,在諸多因素中,学校因素比较关键的。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应该提高对“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度,并将其有效融入到核心课程教学中,并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模式。结合当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学校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完善核心课程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虽然目前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理论内容还需有待完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仍具有一套教学体系,对这一教学体系中核心课程内容的优化和完善,将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首先,学校应依据行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对核心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就目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来看,“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将其制定为核心课程后,接下来就是对教学模式进行确定。为了保证教学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对于核心课程的教学应本着“全面、系统”的原则,以模块教学的模式将整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设置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核心任务下设置其他分支任务,让学生能够更为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最后,要注重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也是当前教学中相对比较欠缺的环节。除此之外,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工匠精神”的贯彻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磨砺工匠精神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通过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的相互促进,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目标。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特点,很多理论知识需要通过操作实践来掌握,但部分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即使学校有条件建设实训基地来模拟企业运行情况,但总体而言,仍存在一些问题,这样一来,学校的培养就必须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磨砺工匠精神。所以,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至关重要。在校企合作中,校方应与企业达成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中,不仅可以熟悉模具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全面提高模具专业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在真实的环境中磨砺“工匠精神”。

3.3 参加技能竞赛,让学生体验工匠精神的快乐  除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多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竞赛,赛事规模大小暂且不论,之所以让学生参加经死啊,一来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彼此的交流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二来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比赛的经验,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从而促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投入,精益求精的不断追求创新,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可以让其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快乐。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的养成至关重要,其不仅是行业精神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可以将其视为一种人生态度。从本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当前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工匠精神”,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教学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做好对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完善,保证“工匠精神”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充分展现,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萬丽.培养高职模具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1).

[2]陈叶娣,许朝山,黄敏高,刘江.高职产教深度融合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研究——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19(02).

[3]贺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23).

[4]胡光明,车定新,杨进峰.模具专业核心课程的软件植入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模具工业,2014(10).

猜你喜欢

模具设计工匠精神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补偿回弹冲压件模具设计的方法
浅析高职高专“模具设计”课程中“课程设计”的设计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