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高中经典阅读的现状及实施策略

2020-09-10黄呈祥

高考·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高中生文学

摘 要:经典阅读是语文的一部分,经典阅读可以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沉淀农村高中生浮躁的心态,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然而现在农村高中生经典阅读严重缺失,往往急功近利,不重经典阅读的"泛阅读”、"碎片化”阅读,阅读随意性大,学生感受不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如何有效地在农村高中开展经典阅读,让农村高中生沐浴着中华文明的精华,提高语文素养,是当前农村高中语文老师应当积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字:农村;经典阅读;意义;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经典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这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语文人文性教育目标的体现。但当前农村高中生由于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加上教育体制、考试方式、升学压力的影响,农村高中生课外阅读时间很少,经典阅读更是寥寥无几,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一、农村高中生经典阅读的现状

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经典阅读遭遇挑战。上网玩游戏,玩手机等成了一些农村高中生的陋习。一些漫画书、武侠、言情小说成了畅销书,学生喜欢"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而那些给我们带来精神动力的经典作品往往被束之高阁,能够阅读整本纸质书的经典作品,只是少数学生的行为。

另一方面,面对着高考的重压,高中生阅读功利性色彩浓厚。市面上大量以经典名著为题材的导读本、浓缩版更受欢迎,整本的经典名著遭遇冷落。这种急功近利的阅读方式导致学生对作品一知半解,还容易使学生养成走捷径的阅读习惯,学生关注的不是文学经典里的真善美,而是哪些是重点考试内容,重点记,分数第一,学习功利性较强,人文情感的教育薄弱。除此之外,农村高中生在经典阅读的习惯、态度等方面都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农村高中开展经典阅读的实施策略

面对农村高中生文学经典阅读的现状,经典阅读的作用毋庸置疑,语文教师身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同时文学经典的研读也需要长时间的过程,需要我们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精准施策,让经典阅读有效开展。

1、教师要热爱经典,潜移默化引导学生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想学生喜欢阅读文学经典,语文教师就要有比较扎实的文学功底,还要能够以自身具有的文学魅力引领学生读书。经典著作由于深厚的思想性和文学性而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特别是古诗文等传统经典著作,很多农村高中生往往”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教师能够通过自己言传身教,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沉浸在美的语文世界中,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在平时交流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适时展示自己读书成果,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学生在自己的熏陶下有所获得、有所启发,让学生自然而然的爱上经典阅读,不是靠简单的强调和反复的说教,而是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引导学生,真正融入到经典阅读中来,感受经典文学的美和阅读带来的愉悦。

2、循序渐进,利用教材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有些农村语文老师急于求成,要求学生对经典作品"海量阅读”、"增量阅读”,若能真正落实,自然是好。但对于农村高中生来说,不切实际,往往流于形式。所以要根据农村高中生的现实和能力来选择经典阅读的类型和数量,由少到多,有一篇到一本,由课内到课外,循序渐进,阶梯式推进经典学习。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有很多文学经典名著,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资源,引导学生由课本中的篇章学习而至整部经典作品的阅读。例如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后去读《红楼梦》,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后去读《史记》,学习了《滕王阁序》等文章后去读历代文学大家的经典名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比如《诗经·氓》,《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等都有一个永恒的爱情主题,从而探讨古代礼教制度下女子的爱情婚姻生活,又可以巧妙推荐学生读《诗经》,进一步体验中国古典文学之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慢慢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字词,提高了理解感悟能力,渐渐的找到了打开文学经典的钥匙,才能让经典阅读持续有效的展开。

3、因材施教,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

面对经典作品,农村高中生文学水平各不相同,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制定各自不同的学习要求。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经典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时间深入研读,揣摩思考,感悟回味,沉下心才能品悟经典之美。所以要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实践,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读出自己的情感,要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学会联想,体验经典作品的角色,加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从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的乐趣。与此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并做好阅读笔记,写分析点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思想感悟等,积累经典中的写作素材和写法技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应只是一个唐僧保护者或不屈的反抗者的形象,而更是个能够教会我们勇敢面对生活的各种挫折和挑战,指引我们走好人生每一步的引导者。

4、建立经典阅读激励机制,形成阅读习惯

长期以来,农村高中生普遍存在阅读时间少,积极性不高,阅读习惯不好等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持之以恒,督促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根据学生实际约定学习目标、时间、经典篇章等,让学生互相推荐经典著作,说说著作的主要内容和推荐理由。并交流心得体会,保证阅读的持续性。也可以利用早读时间通过老师指导在班级分组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文学经典知识,带动读书氛围,提升语文素养。另外,业余时间也可以开展经典篇目课本剧表演等,要让经典阅读已然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通过经典阅读而获得的精神力量后,学生就会知道经典阅读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修养品性。

经典阅读,既弘扬国粹,延续文化命脉,又提升了我們的语文素养,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滋养。所以我们要拒绝粗制滥造的“快餐式文化”,与经典同行,谱写农村高中生的辉煌人生,也实现语文人文性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本文系2018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文学经典阅读与提升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立项编号:ZPKTY18071)的成果】

作者简介:黄呈祥(1983—),男,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单位:福建省云霄第四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高中生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读经典作品的体会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試述梵高经典作品
为什么读经典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文学小说
文学
共鸣经典 感应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