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以读促写”教学案例分析

2020-09-10张芳芳

高考·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以读促写新课程

张芳芳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项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学生感知语文教学内容,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容易把阅读与写作这两项割裂开来,读写分离,弱化了二者互相促进的作用。因此,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实施“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是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结合“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激活学生的阅读意识,以便更好地进行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关键词:新课程;以读促写;教学案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以读促写”的教学理念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的共识,被广泛地提及与使用。然而阅读与写作,作为两种不同的思维活动,其转换与内化不是自动的、绝对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阅读和写作真正融合、贯通。但如何探索出将阅读材料内化为写作资源的具体策略,至今仍然是教学过程中的难题。

基于此,笔者将根据新课标内容,结合多年教学实践,通过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将“以读促写”这一思路引入高中写作教学中,分享具体有效的实施策略,力求给一线教师以借鉴。下面笔者将以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中《种树郭橐驼》的教学设计为例,结合案例进行理论分析与思考。

一、案例背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课内阅读中暗含着许多写作方面的知识,然而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却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严重脱节,错过了绝佳的写作教学时机,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思维方式无法在写作实践中运用。另外,学生议论文中呈现出的分析方法单一或者议论空洞的弊病,也是一线教师和学生所苦恼的问题。因此,如何根据学情及教学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挖掘其潜在的写作资源,借鉴课本中的写作方法、思维方式等,高效合理地进行读写活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是本案例关注的焦点。

案例是一篇文言文,选自高二选修教材第六单元第一课,依据本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主题,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文本分析理解作者写作目的,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所以本课设计理念主要是通过细读文本分析出比喻论证的方法,再通过群文比较的方式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比喻论证的方法,摆脱议论文中思路不清、内容空洞等问题,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具体过程包括四项内容,每项内容都有设计意图。

二、案例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分享讨论,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讨论分享预先准备的有关柳宗元的五个关键词来介绍作者,借此引出唐代“古文运动”的内容:韩愈、柳宗元他们针对当时骈文不重内容、浮华空洞的风气,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必须反映现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此让学生初步明白作者的文学主张,为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作铺垫。

(二)精读文本,以读促写

本环节共分为如下三个步骤实施:

任务一:以读促写的前提是要精读文本,挖掘素材、思维方式等写作资源。所以首先要求学生齐读文本,然后小组讨论解决作者为何要为郭橐驼这个人物作传的问题。此处还预设置了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读懂文本后就能理出“種树之道”到“治民之道”的过程即是运用了比喻论证的写法。

1.郭橐驼虽然身份低微,但是有绝技。有什么绝技?(种树技艺天下奇绝)

2.如何体现他的种树技艺高超?(与他植者的对比)

3.郭橐驼本领高超的秘诀是什么?他与他植者种树的区别是什么?(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4.柳宗元给郭橐驼作传,介绍他的“种树经”的意图是什么?后文有一个词正好与前文的“种树经”形成对应关系,大家能否把这个关键词找出来?(“养人术”)

5.柳宗元为什么要提出“休养生息”的主张?谁能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来谈一谈?

6.当时官吏的所作所为与前文中哪种人的所作所为是相似的?“种树”和“治民”有何相通之处?

任务二:学生从文言文中学到了比喻论证的写法,但体会并不深刻,仍然无法在作文中运用。因此此步骤将通过和已学教材中的另三篇文章的群文比较,进一步阐释概念,明确比喻论证的具体特点:比喻论证是用人们熟悉的、易懂的具体事物证明人们较生疏的、难以理解的抽象道理的一种论证方法。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

比喻论证运用举例: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巧用战争中“五十步笑百步”对梁惠王说明了治国之道。

《庖丁解牛》中,庄子用庖丁的“解牛之道”来说明要顺应自然、回避矛盾的“养生之道”。

《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也大量使用了比喻论证来说理。

任务三:在前面两个步骤的铺垫下,选用现代文《拿来主义》中典型具体的段落引导学生分析结构,明确比喻论证中提出观点、建立比喻、分析比喻、总结比喻、重申观点的论证思路,为接下来的写作任务搭建好写作框架。

(三)学以致用,写作训练

经过前面“以读促写”三个步骤的分析研讨,学生已经初步从阅读文本中感受到了写作的思维方式,并且已经明确了具体的写作结构规范。所以本环节适时安排了片段写作训练。选用了2017年全国1卷作文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选用一个关键词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随堂写一个片段。分为两个任务完成。

任务一:通过审题分析关键词,因为关键词较多,此次训练目的是为了初步规范学生写作结构,所以教师先帮助学生确定两个喻体,重申比喻论证的写作要点后,由学生自主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论证思路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

任务二:根据小组讨论成果,限时十分钟让学生模范文中段落,随堂独立完成片段写作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展示,教师再选择几位代表性的学生文段运用希沃白板投影讲评,并附上教师下水示范段落。此步骤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展示自我的欲望,而且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以便进一步引导规范写法。

(四)技法总结,课后巩固

作业是知识巩固的最佳体现,本课时课后作业包含两个方面的任务:

1.推荐阅读柳宗元《蝜蝂传》和陈兰村《论韩愈、柳宗元传记的生命力》,让学生进一步尝试精读文本,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感受阅读的力量。

2.修改完善各自的写作片段,然后按照所给的评价标准在小组内评价各自的写作。此项作业旨在通过自我修改和小组内互评,让学生巩固所学,并在互助合作中增强写作兴趣。

三、案例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潘新和教授也在“写作本位”的读写观里谈到:“读完一篇文章,阅读教学才完成一半。另一半更重要,这就是使学生学以致用,要让学生把从读中学到的用在文章写作中;让他们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想写出来。”因此,本案例设计始终以读写为主线,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在对不同文本的细读比较分析中借鉴和吸收作者的写作思路,提炼归纳。然后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结合小组互助合作讨论,模仿训练片段,成功将课内所学与高考作文相结合,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师任务型教学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可以说本节课教师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也都基本得以实现了,完成了“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提升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源头活水。要解决当下的写作教学困境,教师改进的方向应是引导学生提升阅读量,因为写作是建立在对阅读并蓄领悟之上的。只有把阅读与写作成功地对接起来,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才会提高。而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所以仅仅靠课内阅读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在学生广泛的阅读中,丰富写作素材,对接写作立意,培养思维品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以读促写”是经过大量的实践经验探索得出的、能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阅读积累只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是实际写作中的运用。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文本的阅读教学,由课内教材延伸拓展到课外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在主题阅读中对接写作的立意,在思辨阅读中培养辩证思维,在诵读名篇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地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能。另外,在以读促写的同时,也能够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才能构建起积累与运用之间的桥梁,达到高效写作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苗海娟.“以读促写”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9

[3]庄照岗.以读促写、读写转换的路径与过程[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5.11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以读促写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