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式分析

2020-09-10李志刚

高考·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培养科学思维高中物理

李志刚

摘 要: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实施,教育部门为了推进高中学生课程教育高效性,将教学手段改革的政令推行至各阶段教育院校中,督促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以往教学效率不高情况,探究新型的教育手段。其中,高中阶段教学政策实施力量较大,尤其是物理学科教育,教师将新课改的教育手段首先作用于此课程上,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注重全面性发展思维能力,这对促进学生今后良好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面对新教育改革的改变趋势,教师必须做出教学改变才能更新教学方向,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充实自己,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状况。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课堂,强化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仍能完善思考方式。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高中阶段物理教学课程中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措施,以便于让学生更加适应新课改环境下,增加物理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培养;科学思维;实践

教育新改革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渗入较深,基于传统课程教学体系之上将各个学科的核心知识带入到核心素养的体系转化中。教师若想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方面的核心综合素质,便要首先教会学生怎样找准自己的物理学科思维定位。而学科思维辨识让学生们站在物理学的角度上观察生活中每件事物的根本、运转规律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借助自身知识的掌握对事实进行推理,并且这也是学生在培养创新思维方面所要求的基本品质。物理方面的学科思维训练,对于高中多数学生来讲,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建设思维构架,科学理性的推理以及知识论证,且勇于质疑创新,让学生们学会根据当下情况进行定向分析,联合实际得出解决答案。

一、目前高中物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中物理课程是学习难度较高的学科,传统教学塑造的课堂教学活跃性不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探究性,核心素养得不到发展空间从而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降低。除此之外,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动性较为灵活,对于新奇的事物好奇心较重,但是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导致教学质量直线下降。并且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需要在课堂中认真的听讲,顺从教师教学方法“强迫”自己认真听,但是此种思想介入所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得到的知识内容“组合”形式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并且,认真听讲效率如果没有大幅度的提升就会加大学生的思考任务量,没有时间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思考。长此以往在学生的教学过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也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变弱,进步空间大幅度缩小。

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具体实施手段

(一)让物理学习接近生活,追随源头

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本愿便是让知识回归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且学生若在学习中遇到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学习兴趣也会随之提升。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将物理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课堂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去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与教师共同探讨物理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汽车在启动的过程中,计算它的能动原理并且将教育课堂分为几个步骤来拆解教學:第一,在生活中学生接受的大多数汽车运动背景为光滑的水平面上,为了顺应学生的这种惯性思维,便在教学课堂上设置为这种教学方法,在此作用力上做拉力并根据牛顿惯性定律计算得出Fs=1/2mv12-1/2mv22的公式。第二,在思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考虑事实原因,地面的作用力并不是非常光滑,在计算中算上阻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使用同样原理得到公式,左侧合力做功便于顺利得到动能的计算公式。此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们导入了一种物理构架思维的教学方式,可让学生更加喜爱物理课程。

(二)利用物理实验的教学次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物理课程能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可以通过对此门知识的学习,探究生活中常见却无法解释的事情。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非常新奇的物理实验,勾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操作,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同时锻炼观察能力,物理实验的成功或失败,都会引起学生对物理反应的探究心理。例如,学生可以参加教师准备的物理实验演示,在此过程中将实验的原理与器材组装加上研究性学习等各项组织起来,让高中学生提升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物理摩擦力教学课程的时候,需要计算不同物体之间存在的动力摩擦,首先需要画出计算设计图,注重实际操作步骤并批注出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自主操作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注重在课程中渗透思维方式灌输

想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思维教师需注意课程的连贯性,注意不要为了将此种思维方式带进课堂而故意为之,选择合适的时间与章节将科学思维的灌输进去,不要让学生看出技巧性,防止学生产生抗拒心理。科学思维的培养讲究潜移默化,渗透式的教学手段更能起到加深课堂教育的作用。比如教师在进行重力实验时得出的物理实验结果与预想情况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这个时候便需要教师对这个实验结果,做出科学、正确的解释,有可能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了偏差的发生,而不是为了挽回面子做出一大堆说辞,既不公正也不科学的说法会误导学生的判断力。

结束语: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素养培养,是教师需要付出非常多的精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并且科学素质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专注自主学习。而如何让学生在学会自主的学习与思考是物理教师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敢于在原有教学手段上创新方法,让物理教学回归到生活中,顺应学生的基本学习规律,才能让学生从心里真正喜欢上物理。

参考文献

[1]王长玲.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物理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18):35-36.

[2]张晓春,彭银利.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教学),2018,(12):30.

[3]朱小青.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反思[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6):4-7.

[4]侯永馥.浅谈科学素养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培养[J].新课程·下旬,2019,(8):206.

猜你喜欢

教学培养科学思维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价值观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