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2020-09-10余丽萍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余丽萍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多元化的今天,我们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谐地渗入课堂当中,努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共鸣,为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需要尊重传统文化的思想力量。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也应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努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产生共鸣,体会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数学课堂教学;渗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敬老爱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国学经典诵读与演出、家校共育等等。在多元化的今天,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只有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谐地渗入课堂当中,这样的一节课才是相当成功的。

我们要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努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共鸣,为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需要尊重传统文化的思想力量,一方面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外,通过阅读经典等途径弘扬爱国进步、诚信朴素的优良传统,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认知;另一方面,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课堂学習结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通过这两方面的相互配合,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校园主体的精神养分,渗透于校园精神的凝练过程。

1、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概率”相关内容时,我让学生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当然,在游戏前,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起源和发展,使学生对概率的内容有了亲身的体验,同时,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2、在传统文化中,中国功夫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太极武术更是变化莫测,势不可挡。中国的太极就是一个圆圈,太极拳也就是由无数的圆圈连贯而成的一种拳法,我们在学习“圆的有关计算”时,有一种类似太极图的题目:已知大圆的半径为r,计算阴影部分的周长与面积。通过计算,学生发现阴影部分的周长就是大圆的周长,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大圆面积的一半。这时,老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太极图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对悠久的文化多了深刻了解的同时,加深了此类题目的印象。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挖掘出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数学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传统文化教育因素,并应用于数学教学之中。如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后,可出示有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提问:“上有三十五头”的意思是什么?“下有九十四足” 的意思是什么?你能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吗?老师说明该问题是古代著名的难题,以此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这样,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数学知识,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

4、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很多学生反映说课堂没意思,教师可以把古诗加入其中。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一章时,可让学生思考如下一题:古诗“葭生池中”:今有方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1丈=10尺)学生在阅读古诗的时候,思考着数学问题,启迪着学生的智慧。再如学习了“二次函数”后,可以设计如下一道题:《红楼梦》里有这样一首诗:“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清明时节人们放风筝时的情景。假设一个风筝的周长(L)已经确定,要使它的面积S最大,那么这个风筝的具体形状该如何设计?《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让学生在欣赏名著的同时,巩固了二次函数的最大值的应用。

5、通过数学活动,能够寓教于乐,我国古代人民对数学的发展做出过许多杰出贡献,蕴藏着许多丰富的数学活动资源,可以在数学活动中加以运用。如著名的“九宫算”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图形填数,我国古代称为“九宫图”或者是“纵横图”,“九宫图”就是将1~9共9个数填在 3×3 的小格内,它是一个三阶幻方。 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洛水中浮出一只神龟,龟背上驮了一个“洛书”图。在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运算后,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在9个格内,分别填入9个数:-2,-1,0,1,2,3,4,5,6,横竖相加所得结果相同。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熟练掌握有理数加减法运算。

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除了上面提到的内容,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窗花剪纸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结构特征,如轴对称的知识;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计算故宫、天坛等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数据;通过猜拳或者掷骰子等娱乐游戏讲解概率问题。当然,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中,也应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比如适当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结合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增加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也应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努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产生共鸣,体会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德华.在数学课堂中让传统文化绽放[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00(006):P.133-133.

[2]李长泉.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应用探讨[J].新智慧,2018,(9):73.

济宁高新区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浅议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