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堂教学实际探析五年级有效教学

2020-09-10邱小怡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邱小怡

摘要:新课改浪潮中,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其教学内容和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素质教育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坚持学生为本,根据语文教材文本特点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课堂中探究指示,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语文课堂更具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完成语文认知、提升基础语言逻辑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学方法是影响和决定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单纯采用落后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只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下降,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和提升。在五年级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探析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關注文体特点进行教学

小学教材中的文章多是编选者精心挑选的文质兼美的内容,文体丰富多样,教师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能够重视文体文本的分析,关注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深刻探讨语文内容,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分析中实现教学有效性。以古诗词教学为例,在学习《长相思》这首词时,教师要能够在课前详细分析词的特点,研读词中内涵的情感意境,在鉴赏过程中采用朗诵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诗词赏析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古诗词学习,语文课标对各个年段的学生做出了不同的要求,五年级的学生要能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实际教学中,诵读是诗词教学的根本,教师在解析本首词的过程中,可以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从读准生字、多音字开始,要求学生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得抑扬顿挫、韵味十足,读出词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读得层次要分明,引领学生自主发现一整首词的押韵。这样,以诵读为主线,复活了词的音律、声气和节奏。同时,教师在引领学生感悟诗词意境时,不可以字字翻译疏通为准,而是要能够通过分析意象进行想象画面,比如引导学生在想象过程中对“行之难”“思之切”的画面进行深刻感受,让学生感受词人在异乡梦回故园的意境。这样,在研读文本特点的前提下进行有序教学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搭建活动支架驱动实践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人文课程,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强化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围绕学生的学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听说读写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

以《忆读书》一课为例,教师在本课教学时可以从一下几个活动设计入手展开教学:首先,本节课的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基本没有难懂的语句,因此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阅读和积累,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投身于阅读实践中。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整理冰心奶奶的书单,让学生借助书单说一说冰心奶奶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梳理信息整体感知文本;通过评一评冰心的最爱,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汇报,各抒己见并品读文本语言深度思辨,通过自主阅读、比较、分析和综合去理解语言,以沉淀阅读与言语经验;在写一写我自己的《忆读书》这一活动环节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学习文本语言运用的章法、揣摩做着语言运用特点的基础上,用作品表达方法、根据表达交流的对象、目的和语境进行言语实践。

三、多种角度研读品味细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立足学生视角研读教材实施教学时,要能够充分挖掘文本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从多个角度着手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品味文本细节,领悟文本内涵,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将教学目标设计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感悟慈母情深,并能举一反三抓住场景和细节描写表达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细读课文,通过四个场景:初入厂房、寻找母亲、要钱买书和又得书款等四个场景的阅读圈画出感受深刻的词句并说一说自己的初步感受;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边读边想象场景和细节,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体现对语文要素的初步落实,体现对文本的遵循和对学情的尊重。在品读课文,体会情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教师采用逐段分析,问题引导的形式让学生回到课题“慈母情深”,深入解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四、体现单元整合聚焦表达

语文教材中的单元语篇都是依据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进行分类的,教师在语文知识探究过程中,要能够从单元整体入手,通过单一课例的分析体现单元知识的有效整合,通过聚焦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学会应用语文知识。

比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的好处,并能够尝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将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某一个特点介绍清楚。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导入新课后,可以借助单一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方法,体会其好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后,可以多媒体呈现多个句子,让学生交流对比句子之间的差异,整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读一读、比一比、换一换,及迁移运用让学生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让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好处。在单元整合学习表达的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整理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事物,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其特征,通过将单元习作中帮助学生选材的表格和“初试身手”第一题整合,使得单元内部的衔接更加紧密,这不仅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有效降低了学生的表达难度。

综上所述,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课堂的过程中,要能够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放在首位,通过转变教学观念,从关注文体特点进行教学;搭建活动支架驱动实践;多种角度研读品味细节;体现单元整合聚焦表达这四个方面入手探析,引导学生在文本分析研读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习得语文思维,获得语文情感的有效提升,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养成。

参考文献:

[1]高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64.

[2]咸金霞,黄丽萍.探析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89+126.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舟坝学校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