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课堂提升德育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2020-09-10刘泽泉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品德课堂小学核心素养

刘泽泉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如何有效落实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就如今的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来看,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其中一个必要的发展要求。本文先对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界定以及培养目标进行简单概述,再对如何在小学品德课堂中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品德课堂

一、前言

新课改正在不断推进,传统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内容都已经无法顺应当今时代的需求,除需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之外,核心素养的构建也逐渐成为教育界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学科,小学阶段的品德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有效结合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主题以及教学评价来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界定以及培养目标

(一)核心素养的界定

所谓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后能够具备一定的技能、情感以及知识,同时还包括一些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学生今后在面对社会身处于社会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等等。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核心素养旨在使学生能够表现出自身的自我良好认知,能够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具备更加具有意识形态以及目的性的行动能力,能够具备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在社会大环境中将自身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展现出来,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社会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际上并不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其关键是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这种核心素质并不仅靠单一的一门课、一本书或者一节课就能够实现的,其是一个相对综合性且系统化的过程。就核心素养来说,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关爱、个人修养以及家庭情怀等。目前的小学阶段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就是学生们的良好品德,促使学生能够实现更加社会性的发展,不断培养学生能够逐渐认识、适应并且参与到社会中,使学生逐渐具备一个良好的、充满责任心与爱心的个性品质以及行为习惯。

三、如何在小学品德课堂中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把握教学主题

小学阶段的品德课教材通常都是以单元整理的方式编纂的,每一个单元都会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作为品德教师,需要将结合每个单元中的核心内容,基于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选择出有帮助的论题,从而进行综合性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课前与课后的教学延伸,使教学知识能够充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积极开展各类专题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实践中逐渐得到能力的培养以及道德的学习[1]。由于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初始阶段,因此在构建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年龄特点,不盲目追求单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小学也分为不同的阶段,其心理特点以及心理认知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针对性选择不同的教学主题以及教学内容。

例如,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普遍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而且认知能力比较有限,因此教师不能开始就传授学生一些大道理。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课本中的主题,引导学生充分回顾、反思、总结自己的小学生活,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能够对自我成长进行认同的意识,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好铺垫。

(二)优化教学评价

实际上,无论是哪一阶段的教学,唤醒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潜能都是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只有构建出更加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才能够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更加公正、客观的评价,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尊重与关注,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才会更加尊重教师,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一个良好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学习具有更高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促使学生在教学课堂中更加勇于进行发言与交流,在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父亲节或者母亲节快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自己的父母亲手做一些小礼物,比如感恩信、贺卡以及叠纸等等,然后组织班级内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中让学生亲手将自己制作的礼物送给父母,同时为父母讲解礼物制作的动机或寓意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有助于使学生懂得感恩。在完成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更加勇于分享参与活动的感受,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

(三)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能够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来改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小学的每一个学习阶段都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这时教师需要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发展更加重视,促使学生逐渐学会自我认知。对于那些具有一定实践性的教学主题,教师要充分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而吸引学生对实践活动产生兴趣,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更加有深度且更为全面的知识。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责任与角色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在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即可思考该角色的责任。比如学生可以担任教师的角色,进行管理学生以及为学生教学的责任;可以担任医生的角色,负责为病人进行看病等等。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责任进行分享与阐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懂得尊重他人,更加具有责任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阶段学生构建核心素养,这一策略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执教经验,实施更多丰富的教学策略,更加有效的为学生构建出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创新教学方式,有助于构建小学道德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洪冉.试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4):44-45.

[2]曾美婷.小学品德课堂提升德育关键能力的有效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5):156-157.

山東省泰安市宁阳县东疏镇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课堂小学核心素养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让有效活动激活品德课堂
适时有度用之有道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