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2020-09-10黄月秀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语文

黄月秀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步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新宠,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也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育结构的调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下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从而逐步提高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效果。在本文中,笔者提出“调动学习兴致”“呈现直观情境”,以及“丰富教育结构”等策略,尝试说明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以便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别样光彩。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语文;兴致

为了优化传统教育体系中的结构,切实地探索出全面培养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育活动进行有效地整合,无疑是符合当前时代发展潮流和课程改革标准的重要举措。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及时地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真正地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态度和兴趣,探索多媒体教育手段的应用策略,使得多媒体技术在发挥应用价值中,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的教育意义,靠近理想状态下的教育目标。

一、调动学生兴致

兴趣一直是学生进行知识主动探究的动力,在当前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尽管初中生的性格已经趋于成熟,但是,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仍旧会主动地耗费自己的精力,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而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能够观察到,初中生会利用游戏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休闲时光,以便达到舒缓心情、愉悦身心的目的。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基于此技术的优势,进行游戏活动的创建,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语文课程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玩乐中逐步提高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效果。

例如,在《孙权劝学》的字词释义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媒体技术进行游戏活动的创建。在课下,教师先对本节课的文言文词句注释进行分析,指出“初”“掌事”“当涂”等古汉语等的现代解释,是需要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容。之后,教师以上述内容为基础进行课件的制作,使得每张幻灯片对应一个古代汉语字词。在课堂中,教师先为学生教授本节课的词句注释内容等,为学生读懂本篇文章奠定基础。随后,教师将之前制作的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荧屏上展现的古代汉语字词进行反应,说出它们的现代释义。对于回答速度最快,且最正确的学生,获得游戏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参与游戏的形式,能够逐步完成对本节课中字词注释的认识,提高学习的质量。

由此可见,在对学生教授语文知识中,教师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游戏活动的创建,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氛围中,高效率地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建构。

二、呈现直观情境

实际上,在对初中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中,教师能够看出,导入环节的设计在整节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若学生在导入环节就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也会抱有积极的学習态度,从而逐步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建构。而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能够进行课堂导入的形式有限,单一化的导入方式很难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导入方式的革新,创建直观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图片、动听的乐曲中,主动地将注意力从课下转移到课上,跟随教师的脚步进入新课的学习,为高效课堂的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黄河颂》这节课中,为了在一开始就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展开导入环节的设计。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黄河大合唱》的乐曲,并为学生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在声乐、图片等内容的刺激下,主动地从课下的休憩状态转移到课堂的学习状态,从而将目光聚焦在课堂上。紧接着,教师再为学生播放介绍黄河的视频,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视频中,对黄河的起源,黄河的象征意义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之后,基于学生的感官体验,教师顺势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秉承积极的学习态度,更主动地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探索。

显而易见,在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课堂导入的形式,打造直观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视听刺激下,主动地将目光放在课堂上,奠定高效课堂生成的基础。

三、丰富教育结构

教育结构是教师展开教育活动的流程,纵观当前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实况,我们可以看出,当教育结构越复杂时,学生越容易将目光放在课堂上,越会步步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知识的建构,而当教育结构越单一时,学生也越会发生走神、不注意听讲的现象,以至于降低学习的效果。因此,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也开始主动地探究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教育结构的丰富化设计,从而期望维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多媒体技术中的多样教育功能,无疑可以满足教师的这一要求,实现语文课堂教育结构的多样化设定。

例如,在为学生教授《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这节课时,在一开始教师可以利用视频为学生介绍叶圣陶先生,让学生可以从整体上认识叶圣陶先生。随后,教师使用图片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可以把握本节课中包含的所有知识点,更好地跟上教师的教育节奏。紧接着,在具体开展本节课的施教工作中,教师再以叶圣陶先生的不同图片为背景,进行本节课的细致教学,使得学生在图文结合中,始终将目光维持在课堂上,进行本节课的精心学习。在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后,教师可以结合《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等,使用Word文档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这些问题的思考,以便学生在解答问题中,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更好地实施查漏补缺的学习活动,逐步提升学习的品质。

总而言之,在当前信息化的教育背景下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教师能够认识到现代教育资源的应用优势,主动地利用现代教育资源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致,丰富课堂教学的结构,让学生维持进行语文知识认知的动力。但是,语文教师也应当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绝不仅限于此,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中继续为多媒体技术找寻落脚点,从而逐步最大化地展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意义,实现语文课程的高质量讲解。

参考文献:

[1]眭春梅.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江西教育,2017(36):22-23.

[2]葛冰.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165.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多媒体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