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2020-09-10付林杰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态理念实践应用

付林杰

摘 要:目前,我国民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推动着项目建设理念的变革,在工程中越来越多地考虑环境友好、绿色节能,这对市政道路设计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已有实践表明,市政道路设计对于提升建設项目生态效益有着显著的作用。本文结合市政道路设计的现状详细剖析了其理念,并基于此论述了多种生态理念在道路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生态理念;市政道路设计;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市政道路建设项目中,其设计从根本上决定了道路的使用效果,合理的设计不仅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工期、成本,还可以协调项目多方面的功能需求,因此做好市政道路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目前生态需求在建设项目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亟需建设项目在设计上做出调整,提升设计水平、完善设计方案。

1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在道路强度、耐久性、适用性得以满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损耗、污染排放,以限制对环境的破坏,改善道路行车体验,塑造环境友好的道路设计理念,满足道路工程的功能需求。

1.1 基本生态理念

(1)控制资源占用。道路建设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资源损耗,譬如建筑材料、建筑占地等。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对资源的使用作出限制,尽可能减少富余的施工材料、不必要的建设路段。(2)提升施工文明化程度。施工的过程常常伴随着噪音、振动等工程污染,对于建设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设计阶段应当基于实际情况,对于这一问题予以考虑,通过优化建设设备等方式来缓解。(3)综合建设区域环境。由于市政道路建设的地理跨度较大,所以其生态环境的跨越也较大。在设计阶段,要紧密结合建设地的具体环境因素,对生态理念予以考虑。对于不同温度、海拔、土层情况的条件,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以最大化满足施工地环境需求。

1.2 其它生态理念

(1)以人为本。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将道路的安全性、行车的舒适性作为设计的基本要求来对施工方案做出规划。在设计中,依据对于不同路段的限速情况来设定道路的设计速度,确保设计速度与行车要求相适应。此外,还要对行车舒适度予以考虑,在合适路段设置配套设施,为司机提供帮助。(2)道路安全。道路安全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原则,在设计时应当予以足够重视,要对道路全程的安全性进行考虑,对于弯道、视野盲区等要特别注意。此外,还需要做好安全防护预案,对于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拟定应对措施,来减少安全风险。(3)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协调环境发展,对可能出现污染的施工环节作出控制,减少污染的发生。此外,还应当最大化开发可再生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来促进可持续发展。(4)协调功能与经济需求。市政道路设计有着安全、耐久以及多种性能需求,来满足市政道路使用的诉求。此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建设成本、资源使用,综合协调成本与功能,来优化设计方案。

1.3 遵循设计目标

市政道路项目的建设目标包括了:安全、耐久、经济、环保等,在设计中需要针对这几个目标开展设计工作。设计时要与最初的设计思想、设计预期良好地结合,并采用合适的手段来减少成本投入,协调路线在三维尺寸上的需求。对于施工环境较为复杂、特殊的,要充分结合地勘报告制定应对方案,灵活采取高新技术。

1.4 项目协调发展

建设项目的开展需要多部门协调进行,譬如勘测团队的勘测结果对于施工方案的拟定、施工技术的选定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在设计中,如果业主有着具体的要求,设计单位应当积极沟通,共同制定设计方案;如果业主没有额外的要求,设计单位则应当与当地的规划部门紧密联系。此外,项目内的各单位,譬如电气工程、道路工程、环保等需要及时沟通、互相补足,有效避免各部门在设计上的独立,特别是跨专业学科部分的设计,来确保设计制定在跨专业学科上是协调的。

2 生态理念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2.1 废料二次利用

实践经验表明,工程中材料成本往往占到了建设总成本的一半以上,而且很多材料的使用对于环境影响严重。基于以上现状,领域内有越来越多的研究针对于废料二次利用展开,变废为宝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建设成本,还能够缓解废料对环境的破坏。目前在市政道路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的二次废料有橡胶沥青和废弃玻璃等。前者由于其主要成分为沥青,所以可以用于沥青混合料的制备,且耐热、抗疲劳等方面的性能更优。

2.2 环保路面

路面结构作为直接接触外界环境的部分,对于生态理念的应用有着直接关联。经过多年的技术开发,目前已经有很多绿色环保的路面材料被研发出来并应用于工程实际中。譬如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环保路面,其内部独有的结构使其具有很强的声音吸附作用,可以高效地吸收噪音、排泄积水,极大地减少噪音污染。已有的实践表明,该材料能够很好地提升市政道路的生态水平。

2.3 路面再生

作为近些年市政道路研究领域的新方向,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极具生态意义。路面再生技术具体是指对老旧、损坏的路面进行破碎、加热、混合,并用以浇筑新路面的一种技术,新路面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与原路面能够保持基本相同。通过该方法,能够在不耗费过多材料的基础上极大地延长路面寿命,且施工成本更低。目前我国所使用的路面再生技术根据制备方式不同可分为厂拌、热再生以及冷再生三种。该方法对于运载强度日渐上升的市政运输而言,有着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2.4 光触媒技术

光触媒技术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环保技术,其可以在光的催化下净化空气。该净化过程较为洁净,不产生其他污染物质,能够高效、简单地完成污染物降解。但由于光触媒技术在应用成本上较高,且净化范围主要局限于空气,所以推行困难,在市政道路中难以得到广泛的使用。目前光触媒技术主要应用于道路的重要附属设施中。

2.5 隔音降噪

市政道路沿线一般分布有较多的居民区,所以其噪音控制就成为了环境友好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广泛使用的噪音控制方法有两种,一种采用设置屏蔽物来阻碍声音的传播,以此减弱噪声影响,另一种则是通过延长声音传播距离来减噪。实践表明,这两种方式在市政道路中都取得了较为不错的噪音防护效果,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2.6 道路绿化

市政道路的绿化在功能上不仅美化了视觉环境,而且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绿化植被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调节温度与湿度,并且还能够作为道路隔离带起到降噪的作用。不同种类、高低的植被通过合理的布置所展现出的视觉美感对于道路美化起着显著效果。

2.7 LID技术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在促使着市政道路的建设,但路面路基的建设往往使得城市硬铺筑面积增加,而透水设施相对不足。所以在降水较为丰沛时,由于排水的不便很容易产生内涝,但当降水少时又容易出现干旱。在这一现状下,就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通过设置LID设施(低影响开发设施)来完成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在LID方案中,其将降水看作是水资源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应当在雨水形成的源头加以合理地利用,而非对积水进行后期处理。借助已有的实践经验可知,LID方案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积水排泄、雨水储存利用问题。

3 结语

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着工程建设也随之进步,但生态理念的引入也使得建设要求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设计有了新的研究方向与实际需求。新环境下的市政道路设计不仅仅要考虑质量、经济,也要关注其环境友好性。

参考文献:

[1]刘刚.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20(31):53-54.

[2]刘垚.LID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市政技术,2020,38(04):193-196.

猜你喜欢

生态理念实践应用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网络实战法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