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实用文体不该成为点缀

2020-09-10赵彤

高考·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考

摘 要:高考语文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不管是作为以前的选考题,还是现在的必考题,一直占有一定的赋分比例,就连语言文字运用中也常见实用文体的身影,但其真正的“实用性”却并不高,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也非常低。高考语文越来越趋向于人文性的考察,语文的工具性越来越淡化,作为体现工具性的重要载体——实用文体地位堪忧。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平时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受益,我们是该重新审视实用文体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和训练的重要性了。

关键词:课程与教学论;高考;实用文体

按说,高考是为“实用文体”留足了空间的,文章主观阅读题就分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两部分。在2017年前它们属于选考,但据说因为两种文本答题难度不一样,结果出于考试效益最大化的考虑,绝大多数学生选的是“实用类文本”,让雄霸语文教学的文学作品阅读陷入被弃的尴尬。为了纠偏,从2017年开始,将“你死我活”的互杀格局变为两类皆考,“实用类文本”仍然占据着应有的篇幅和分值[1]。

只是,这个“实用类文本”在“实用”上显得名不副实,起码对一个日常生活里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文字书写而言,这个“实用”就不够接地气。就它进入选考题以来的命题语料看,其“实用”偏于新闻一类,甚至是人物传记和回忆录。虽名曰“实用”,却依然固执地向文学方向偏移。

这是阅读。那么写作呢?与“实用文体”的关联度会大吗?事实是大作文写作从来就与“实用”无缘,因为觉得它无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充分表现。只有书信体沾点边,但也多年难见一考。

那么,语言运用考试部分,赋分小,无碍大局,实用文体总该有用武之地了吧?纵观历年高考题,其实还就这个部分与实用文体关系最大,但仍不够。这个部分偶及实用文体,也是着眼于语言层面,考查语言的得体、准确与连贯,与文体本身没有太大关系。如命题人比较青睐的“请柬”考题,主要考語言表达中的谦敬礼仪元素,文体本身只提供语境,不纳入考试。

这就是“实用文体”在语文高考命题中的大致情况,以下将具体阐释它不该成为“点缀”的缘由:

一、实用文体在高考命题中被淡化,游离于“边缘”

在“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时代,由于高考的这种导向,实用文体也渐渐淡出了高中语文教学,连“边缘化”都算不上。因为“边缘化”总还有“边缘”作为立身之地。这种对实用文体的有意无意的淡化,已经造成深重影响,造成了中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短板和缺陷,很可能变成他们人生之路上的一个绊脚石。目前,能够非常规范地写一份他们在任何阶段都可能遇得到的申请书或启事,对他们来说已经越来越成为完不成的任务。

实用文体实际上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重要体现。不过,一提“工具性”,有人就担心会削弱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实这是杞人忧天,人文性和工具性,谁也替代不了谁,它们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中,各有比例,不可或缺。但作为人的一项技能,实用文体写作也应该占一席之地,不能完全无视它的存在,或者把它当做可以无师自通的技能。

二、高考不重视实用文体,让语文教学接不了地气

毕竟绝大部分学生是普通劳动者的后备军,文学性的阅读和写作也的确有助于陶冶情操,使其精神更趋文明;但这肯定不会是他们的职业追求和生存刚需。他们得有匹配他们人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

大多数劳动者一生中会和劳动协议、用工合同、求职简历、各类申请以及请柬、通知、海报、广告、产品说明、商品营销策划等产生联系,还有情况报告、人与商品的命名、贺词悼词、发言稿、主持词、解说词乃至对联拟写、书信往来、发帖跟帖等等,都在我们每个人的某个生命阶段中等着我们。而这些,高考不考,课堂自然不会去教,但生活中又很难绕开。高考,以选拔的名义命题,却忽视了公众的实际需求。语文考试,变成了一种艺术,一种思维,却无视技能短板的存在,这就有不接地气之嫌了。

三、以高考为指挥棒,落实实用类文体的实用性

有人会觉得实用文体在表述时浅俗无深度,拉不开档次,不利于选拔。其实这是杞人忧天。退一步讲,这几道题就算是“送分题”,这几分也“送”得意义重大,因为它实实在在完成了语文素养的纠偏补短,何乐而不为?让这些即将成为普通劳动者的大部分中学生练就实用写作的十八般武艺,比会写一篇鸡汤文来得更重要。

当然,考查这个部分,命题可以自由灵活。设置特定条件下的微写作、瑕疵文本的修改完善、逻辑漏洞的推敲与封堵、文体规范的遵从与使用,都可变成考试内容。可多题型多材料联动,高考一引导,学业考试自然会跟进,语文阅读写作的“实用性”就会落到实处。

高考的选拔功能毋庸置疑,但大部分考不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变成了陪绑者,精英培养与他们无缘,只能朝普通劳动者方向行进。但在高考指挥棒之下的中学教育中,因为语文实用性的边缘化,他们连基本的实用技能也学不到,这对他们是不公的。不过即便是考上重点大学的高材生,实用文体的价值只怕会更大,因为他们的发展,更容不得任何知识技能上的缺陷与疏漏。

看在全民文化素质提高的份上,实用文体的教学与考试应该重新定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7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10/t20161014_284883.html.2016.10.14

作者简介:赵彤,女,西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中学二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高考
新课改高考英语备考复习策略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农村学生弃考现状、原因及对策
古代名医如何医治“高考”后遗症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