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红楼梦》中梦境的意蕴

2020-09-10王萌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幻境意蕴红楼梦

王萌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巨著,其全篇三十多次提到梦境。《红楼梦》中描写了特殊的梦境,比如象征之梦、预言之梦、警示之梦等。梦境的解析与研究对于理解文本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浅析《红楼梦》中梦境的意蕴。

关键词:梦;意蕴;幻境

一、象征意蕴

《红楼梦》的梦境中存在着特殊的象征意蕴。小说的第一回描写了甄士隐在闲坐时睡去,梦到僧人与道人谈到贾宝玉与林黛玉前世今生的渊源。贾宝玉前世为神瑛侍者,林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神瑛侍者想要下凡到人世,绛珠草为了偿还神瑛侍者灌溉的“甘露之惠”,要随其到人世以眼泪偿还。小说以“甘露之惠”象征了宝玉黛玉的心心相印。宝玉与黛玉的前世渊源与后文中宝玉黛玉在第一次见面时彼此都觉得眼熟、宝黛的亲近关系、宝黛之间的相互理解相照应。

第一回的梦境中描写了“太虚幻境”,幻境边的对联上书“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小说中第一次写到“太虚幻境”,开篇点明了现实与梦境的真假之辨,以现实之“假”与梦境之“真”相互对应,以“假”的梦境象征现实,以“真”的现实象征虚幻的梦境,在小说的开篇部分便奠定全文“真假相生”的基调,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

在第三十六回中,宝钗在贾宝玉身旁刺绣时听闻贾宝玉在梦中痛斥和尚、道士的话,表明自己要选择“木石姻缘”而不是“金玉姻缘”。“木石姻缘”指的是神瑛侍者与绛珠草的前世渊源,以“木石”象征了宝玉黛玉的恋情;“金玉良缘”指的是拥有美玉的宝玉与拥有金锁的宝钗的姻缘,以“金玉”象征世人眼中宝玉与宝钗的姻缘。贾宝玉在梦境中对“木石姻缘”与“金玉良缘”的取舍,表明了贾宝玉内心的选择。

二、预示作用

小说中多处梦境有着预示作用

在小说第五回中,贾宝玉与仙姑同游太虚幻境,看到金陵十二钗的册子与《红楼梦》原稿,判词中预示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史湘云、王熙凤、秦可卿等府中主要女子的命运。如元春的繁华之后、饮恨黄泉,探春远嫁,惜春出家,贾巧遇恩人等等。

在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做了一个“预警之梦”。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希望能够引起王熙凤的重视,达到挽救家族命运的目的。秦可卿在梦境中提到了家族的危机,给出了力保家族兴盛的建议,预言了贾家未来会发生的喜事。

在秦可卿给王熙凤的托梦中,提出了危机预警,表达了“树倒猢狲散”的担忧,具有预示作用。在后文的情节中,贾家从昌盛繁荣的大家族再到衰败,正印证了梦境中“月满则亏”的对贾家命运走势的预言。秦可卿在托梦中也预言了贾家的喜事,然而表达更深的忧虑。“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梦境中预言了元春封妃的喜事,然而点明那只是“烈火烹油之盛”,只是刹那的欢欣,欢乐过后终究是悲苦。

在第七十二回的描写中,王熙凤提到为了供给开销、为贾母的生日准备礼品,贾家已经在典当家中的物件。随即,王熙凤提到了梦到宫里有人以其他娘娘的名义来索要一百匹锦,王熙凤不肯给,以至于来人开始抢夺。锦,是古代贵重的丝织物,象征了地位与荣耀。王熙凤梦见“夺锦”,与后文夏太监派人来贾家索要银两相照应,预示了元妃在宫中的失势。在原文的语境中提到夺锦之梦,表明了王熙凤对贾家命运走势的担忧,预示了贾家的衰退。

在第八十六回中,贾母常常梦到元妃,元妃点明“荣华易尽”,需要早寻出路,不久后宫中传来元妃病重乃至去世的消息,此处情节是小说中梦境之预示作用的体现。梦境的预示作用往往与后文的情节发展相关联、前后照应,读者可从梦境的预言中推测情节之发展,亦可从梦境对应的情节中反推梦境的意蕴,回味无穷。

三、哲理意味

《红楼梦》中的梦境亦真亦幻,富有哲理意蕴。

在《红楼梦》第五十六回中,甄府的家眷去贾家拜访,提起甄宝玉与贾宝玉不仅名字相同,外貌、性情也十分相似,二人外貌相似到容易混淆的程度,甄宝玉与贾宝玉一样喜欢混迹于女孩堆中。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潜意识活动”。人在睡眠状态中,潜意识的活动仍然在继续,在睡眠中呈现为梦境的形式。贾宝玉听闻甄家有与他相似的宝玉以后心中疑惑,在潜意识的作用下梦到了甄家。贾宝玉梦到与大观园相似的甄家的园子,与自己的丫鬟相似的甄家丫鬟,近似怡红院的甄家院落,而出现在贾宝玉梦中的甄宝玉恰恰也梦到了贾宝玉,两人梦境内容亦十分相似。二人在梦中会面,在二人惊讶之余,贾宝玉讲明“这如何是梦,真而又真了”。在贾宝玉梦境的末尾,梦到父亲叫甄宝玉,甄宝玉要走,贾宝玉叫到“宝玉快回来”,被袭人推醒,袭人推测是由于床对面的镜子反射幻影而造成贾宝玉梦到另一个宝玉。然而贾宝玉梦中的甄宝玉不仅仅是梦中的幻象,脂评本评价甄家为“真正之家”,甄家与贾家的关系是“写假则知真”。“甄”即为真,“贾”意为假。

小说在第五回中描写贾宝玉游太虚幻境,第九十三回中写甄宝玉亦游太虚幻境。甄宝玉在幻境之中“见了好些册子”,在幻境的屋里见了许多女子,甄宝玉驚怕地哭喊而醒,醒来之后不愿再与姐妹们玩耍,以读书为重。小说中主要描写了“假”宝玉的事迹,但又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关系显露出“真”宝玉的行径转变,内涵丰富,韵味无穷,富有哲理意蕴。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刘文涛.《红楼梦》中“梦”的原型意象解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9)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猜你喜欢

幻境意蕴红楼梦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随吟
续红楼梦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浅析电影《黑天鹅》的精神分析美学
漫游藤蔓幻境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