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略

2020-09-10姚洁

学习与科普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问题意识初中

姚洁

摘要:语文教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能力的重要教学科目,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青少年对于语文的阅读能力与思考能力。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从其对于语文阅读的具体学习能力与发展水平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活动,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初中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带动其阅读思考能力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问题意识

引言

培养初中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质疑能力,促进其对于文章作品的理解思考程度,对于提升青少年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全面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立足于初中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诉求的教学角度,选择符合初中生阅读理解接受能力的相关教学素材,在促进其对于语文阅读理解认知能力的发展基础上,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问题意识。

一、尊重初中生在课堂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

要想培养初中生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就应当注重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增强其对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普遍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教学重点更加倾向教材内容当中重点与难点,从而忽视了素质化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1]。教师应当从学生对于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爱好角度出发,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选择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认知的教学素材,提升其对于阅读活动兴趣的同时,让其对于文章内容展开积极的思考活动,并且对于在课堂上勇于提出思考看法的同学,教师应当对其学习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提升初中生语文学习信心的同时,对于培养其在阅读活动过程中问题意识的长效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并且教師还可以将课堂表现活跃,阅读思考能力较强的同学选拔为语文学习组长,树立榜样作用,充分利用青春期表现心理,培养初中生在阅读活动过程中问题意识能力。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

从青少年在初中阶段的身心成长特点得知,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好奇心较强的特点,但是当其面对于课堂活动表现机会时,内心活动相对较矛盾,一方面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表现欲望,期望得到认同;另一方面由于其心理成长尚未成熟,自我意识能力发展不足,害怕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表达错误,容易造成自我否定,从而出现学习自卑心理,降低其在课堂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力[2]。针对这一教学问题,教师应当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降低其对于学习环境的紧张心理。要想减少青少年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心理压力,教师便应当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于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让其形成健康、轻松的学习心理。要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身对于相关课文内容的理解看法,对于敢于提出学习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进行即时的鼓励与反馈,提升其学习信心的同时促进初中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发言的良好表现习惯。

三、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语文教学活动相比于其他学科教学来讲,更加注重学习思维的开放性与活跃性。教师应当意识到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其教学难度比教学主导者大得多,要求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引导初中生对于文章内容进行积极地思考理解活动[3]。教师应当在开展阅读活动之前,可以先为其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其将文章问题带到文章阅读的过程中去。教师注重培养初中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意识发展能力,不仅仅可以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阅读质疑习惯,还可以促进其独立自主思考意识的健康发展,要让其知道每个人对于文章的理解与观点都各有不同,对于人、物以及事件应当形成鲜明的自我观点。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让学生对于文章作品进行积极的反思,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以及相关写作手法的运用上都要进行积极的学习反思活动。这便要求教师从教学细节着手,促进初中生对于文章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例如在鲁迅先生写的《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活动之前抛出“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那几件事儿?对于每一件事情,作者对于阿长的情感是如何的?重点描写了哪件事儿?”等与文章相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形成带着问题去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随着对于文章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会发现作者对于“长妈妈”的情感变化过程是从憎恶到祝福,文中的情感变化会引起学生对于文章写作手法上的思考,教师应当充分引导学生对于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现象的展开积极地思考理解活动,从而深化其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程度。

四、运用多元化教学评价开展教学评价活动

培养初中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发展能力,就要增强其对于文章的全面理解能力,教师应当全面提升初中生对于文章任务、写作结构、语言运用以及文章中心思想和表达情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从而做出更为全面且具体的教学评价。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对于初中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的积极表现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并且教师要通过教学奖励手段,对于在阅读活动中提出自身对于文章理解看法以及相关阅读问题的同学进行鼓励以及表扬,要让学生意识到大胆发表自身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与看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其对于文章的理解与认知程度。将语文问题意识发展能力纳入初中生语文综合教学评价体系,对于促进素质化教学发展理念改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提升其文学素养发展水平,还可以极大程度上推动其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仔细观察学生的具体阅读理解与思考能力的表现,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调整,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特色语文教学活动。促进初中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发展水平,深化其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认知,这对于其形成终身阅读意识有着深刻地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铭鸿. 语文阅读教学价值取向的探究分析——培养问题意识与加强自主学习[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2):139-141.

[2]于宝泉.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 华夏教师,2019(20):54-55.

[3]赵毅. 论多元文化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0):54-56.

济南市济阳区太平街道办事处中学 251407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问题意识初中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