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习近平扶贫观的国内研究

2020-09-10张清远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思考实践

张清远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明确指出:“脱贫致富从直观上说,是贫困地区创造物质文明的实践活动。但是,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这个伟大的观点不仅是对新时期下脱贫攻坚的精准判断与和准确总结,同时也是新环境下对精神扶贫客观性与重要性的高度提炼。下面就来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站在“扶贫先扶志 扶志先扶德”的角度,对开展精神扶贫的实践与思考展开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精神扶贫;实践;思考

自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中国近8000万的人口已经陆续摆脱了贫困,这种成绩不仅令人鼓舞,同时也需要每一名参与者倍感自豪。然而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扶贫攻坚战初见成效之际,依旧有一部分贫困人口出现了志向与道德上的“贫瘠”。每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在扶贫实践的过程中,做好“扶贫先扶志,扶志先扶德”工作,才能够从本质上转变群众的不良想法和做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扶贫理念转换。

一、当前精神扶贫中的突出问题

在数年的扶貧工作中,经常能够发现一些贫困群众存在“帮而不富、扶而不起”的现象,站在精神扶贫的角度来看[1],这种思想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几种原因:

(一)“听天由命”思想的影响

很多贫困群众已经对“富贵在天”、“生死有命”的精神贫困根深蒂固,更严重的是他们缺少摆脱贫困的手段和走出贫困的勇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分群众往往更加缺少对现状的分析与根源的扭转, 而是盲目的接受贫穷、接受命运的安排。

(二)“张口等食”思想的影响

随着扶贫机制的不断完善很多贫困群众并没有将扶贫当成一种“过渡”,而是将扶贫看作是一种难得的“待遇”,即便当地的政府和主管部门为其提供了各种脱贫手段,但也往往会由于其缺少强烈的脱贫愿望而导致他们的停滞不前。这种“张口等食”的思想不仅影响到了一批壮年群众[2],同时他们的孩子也会耳闻目睹的对贫困户存在理解上的偏池,在享受政府给予的医疗救助、住房补贴、教育保障及各类补贴款的同时以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

(三)历史遗留原因造成的影响

在这些贫困户中,不乏一些受教育程度水平较低、自身缺少一定技能与技术的人,这部分人虽然有着相对先进的想法,但也往往会由于其自身能力的不足而导致了他们无法摆脱贫困的威胁。

二、做好精神扶贫的思考

(一)狠抓思想引导摆脱自愿贫困

从思想上鼓励群众产生摆脱贫困的勇气,充分利用各种脱贫励志报告会,通过各种宣传来激发贫困户励志脱贫致富的信念。有条件的贫困村不妨通过建立脱贫“光荣榜”的方式, 将那些有劲头、有信心并且脱贫效果显著的村民作为榜样来进行推广,让更多的贫困群众认识到并非“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二)从“扶贫先扶志”入手转变观念

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基层管理团队的力量,在发挥驻村干部、包村干部以及第一书记作用的同时,充分的投身于贫困群众的生活与工作中,通过知其所想、知其所思、知其所困来有的放矢的展开各种精准扶贫攻略。

另一方面则是要通过打消贫困户的各种疑惑与顾虑,通过群众代表大会、党委会、党员会等多样的形式来将国家的脱贫战略部署进行逐层渗透,有条件的村委会和当地的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各种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汇演形式,将党的扶贫思想、政策转化为群众易于理解的、妙趣横生的节目[3],让每一名贫困群众都能够积极的对国家最新的脱贫政策进行了解,从而打心眼里愿意参与到脱贫攻坚战当中。

(三)强调“扶贫必扶智”在精神扶贫的重要性

针对一些由于自身缺少技术、缺少谋生手段的贫困群众而言,则是要强调对其展开教育扶贫,在强调“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同时,逐渐的将传统的“输血式”扶贫逐渐过渡到“造血性”扶贫,以此来让更多的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对于适龄的青少年学生而言,当地政府要加大专项教育资金的投入,通过改善贫困地区办学环境来吸引更多、更优质教育人才,让更多的贫困学生能够学有所教、学有所成,真正在优质教育的帮助下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而对于贫困群众而言则是要加强其实用技术领域的培训,让每一名贫困群众都能够学得一技之长。特别是对于一些贫困村而言,当地党委政府、帮扶部门更是要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聘请农业、科技领域的专家,站在农业科学发展的角度为其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4]。

三、在乡村振兴中规划扶贫

在党的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的支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振兴战略要求,这与新时期下的脱贫攻坚目标一脉相承。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精准的规划扶贫、站在乡村发展的振兴宏观战略角度来进行思考,在合理保护耕地的同时也要做好科学开发。特别是面对一些已经成功的走出贫困村、镇的人员而言,更是要通过鼓励“乡贤回归”的方式来通过更好的政策吸引他们返乡创业;而对于一些具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贫困村则是要通过内部的乡村核心力与凝聚力的打造,来培养出一支爱家乡、爱非物质遗产、爱拼搏的“三农工作队”,通过这种正面的力量来激发身边的贫困群众积极的投身于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当中来。

除此以外对于一些扶贫工作从业人员而言更是要从自身做起,打破“等、靠、要”的思想,通过制定相关扶贫优惠待遇,将这种福利慰问转化为一种激发内在生动力的激励手段,在打造营造积极向上氛围的同时避免政策养懒汉的现象发生。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的精神扶贫工作必须要站在“扶贫先扶志 扶志先扶德”的角度进行推进,每一名扶贫工作的参与者、从业者都应当将这项工作视为一种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来抓,同时以一种滴水穿石的力量来实现整个困难群众的思想转变,为早日实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江军, 万可. 扶贫先扶志 文化当先行——论先进文化对扶贫工作的作用[J]. 理论与当代, 2014(8):20-22.

[2]黄占兵. 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助力内蒙古打赢脱贫攻坚战[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3).

[3]秦立军. 扶贫扶志扶精神 加强贫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 新湘评论, 2016(7):52-53.

[4]王双梅.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J]. 经济师, 2015(4):164-164.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思考实践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