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打造全国高校思政工作“新样板”

2020-09-10戴红永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15期

戴红永

摘要: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培养出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扎实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这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探索出具有长效机制全国可借鉴、可复制的高校思政工作成果。

关键词:探索思政工作;二级院系分党校;新样板

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有没有前途,关键看青年;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能不能高质量迅速發展,关键在人才。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怎么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就是什么样。高校是青年最集中的地方、高校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最活跃的地方,那么高校如何做好思政工作,探索打造出具有长效机制全国可借鉴、可复制的具有特色的高校思政工作“新样板”呢?

一、从问卷调查得出的高校思政工作现状

近段时间我向部分高校发出《高校思政教育现状调查问卷》1200份,收回875份。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及我的走访部分高校二级学院调研可对我省高校思政工作现状有个基本了解。

1、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方面:52%的大学生正在形成;11%的大学生还不稳定;11%的大学生还说不清楚/不知道;只有27%的大学生已经形成。

2、大学生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态度方面:46%的大学生主张通过适当形式和方式可以接受;41%的大学生赞成,认为很有必要;10%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对日常生活没有多大作用。

3、大学生平时关心政治时事方面:21%的大学生很关心,经常与同学们讨论;44%的大学生比较关心,常看新闻报纸;35%的大学生不大关心,只是偶尔看看新闻。

4、大学生对日常思政教育类课程态度方面:44%的大学生赞成,认为很有必要;43%的大学生认为通过适当形式和方式可以接受;8%的大学生不喜欢;5%的大学生无所谓。

5、大学生经常关心讨论的中心话题方面:12%的大学生关心经济方面;20%的大学生关心民主和政治体制改革;54%的大学生关心毕业就业问题;6%的大学生关心恋爱问题;4%的大学生关心同学关系问题;2%的大学生关心日常学习与生活;1%的大学生关心国际问题。

6、大学生认为目前形势下思政教育是否必要方面:39%的大学生认为必要;51%的大学生认为必要但有待加强;10%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7、学校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开展思政教育讲座,大学生参加方面:35%的大学生经常参加;53%的大学生有时候参加;11%的大学生从不参加。

8、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作用发挥因素方面:26%的大学生认为教师教育态度和教育水平;23%的大学生认为内容是否丰富;25%的大学生认为形式是否多样;10%的大学生认为是否具有有效的载体,9%的大学生认为领导重视的程度,6%的大学生认为个人认同大小。

9、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方面:31%的大学生认为与学生思想需求实际联系不够紧密;25%的大学生认为内容单调枯燥,缺乏创新;18%的大学生认为教育过程形式主义,理论空洞抽象,没有或很少与实践相结合;8%大学生认为没有充分发挥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10、学校对思政教育工作重视程度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影响方面:18%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大;41%的大学生认为比较大;29%的大学生认为一般;10%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不大,1%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影响。

11、网络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是否有影响方面:55%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大、比较大;37%的大学生认为一般;9%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不大;1%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影响。

12、大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网页、网站、微信等关注和浏览方面:23%的大学生会经常关注和浏览;40%的大学生有时间就会关注和浏览,26%的大学生较少关注和浏览;11%的大学生基本不关注。

13、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有没有努力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方面:62%的大学生有且努力争取过;16%的大学生想过,但觉得自己还不够条件;16%的大学生还没有想过;5%的大学生已经是学生党员。

14、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动机或目的方面:58%的大学生认为为人民服务,入党动机纯正、入党目的明确;28%的大学生认为加入党组织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23%的大学生认为加入党组织对自己以后就业、工作等方面有帮助;8%的大学生不想加入。

15、教育者(理论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与大学生课后交流方面:50%的老师经常课后与大学生当面进行思想交流;32%的教师经常与学生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交流;15%的教师基本上不与大学生交流;3%的教师从不与学生交流。

16、大学生对今后高校思政工作建议方面(即:最想说的一句话):93%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思政工作不应局限于课堂枯燥理论化教学,要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在形式与内容方面应创新,让学生乐学、乐做;要搞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少开空洞的会议。

二、从问卷调查得出的高校思政工作现状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及分析:

1、单独的思政课程教学、偶尔的专家学者讲座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实际需求了,必须要有针对性的丰富多样教学载体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了。

2、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52%的大学生正在形成,11%的大学生还不稳定,11%的大学生还说不清楚或不知道,这就说明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紧迫而又极其重要;如果我们不主动,不占领有效阵地,那就必将被其他对大学生成长不利的势力占领。

3、大学生对于加入党组织动机不纯及入党目的不明确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还比较功利;必须加以矫正。这个矫正任务课堂专业思政课和讲座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所以必须通过二级院系分党校的作用才能予以解决学生入党动机问题。

4、高校教育工作者队伍需要稳定、需要加强,这也是在调研过程中二级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基层党组织书记的一致感受。队伍不稳定、待遇低及责任心不强,造成与学生少交流或不交流状态。

5、领导重视不够。都知道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但是扑下身子研究适合学生需要又能达到育人效果的工作方法不够,没有真正把思政工作与教学柔和起来,没有真正把心思用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上来。

6、高校思政工作做的好对青年大学生成才成长起关鍵性决定性作用的典型事例。以某高校个别毕业生毕业后考公务员的为例:2005级文秘专业学生王同学,现任贵州省威宁自治县某镇党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2009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张同学,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县纪委第二监察室副主任;2008级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姚同学,在学校期间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现在在安徽省安庆市某县某乡负责乡镇政法方面的工作;他们在学校上学期间都是学生党员,他们现在在单位工作年度考核均为优秀,深受单位领导同事们的好评;他们在谈到工作时都一致认为:在学校入党后再参加分院党校组织的学生党员入党后再教育培训班,对他们的一生影响很大,像姚同学所说“尤其是在学校每单周二晚上的入党后再教育培训班的学习对我的党性锻炼很大、影响很深、会影响我的一生”。正是由于去了一批有党性、有干劲、有方法、能吃苦的大学毕业生,才为底层基层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地方工作出现了生机盎然的工作局面。

三、探索打造全国高校思政工作“新样板”的建议(即:充分发挥高校院系分党校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中主阵地的作用)

(一)要准确把握高校院系分党校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日常思政课教学为主渠道,以充分利用好院系分党校为主阵地,以充分发挥好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科研育人、一线育人等功能为抓手;大力弘扬江西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着重解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这个强基固本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着重解决当代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 “如何做人”这个人生坐标的根本问题;争做教书育人之优和创新创业之优;全力打造高校思政工作“新样板”,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要充分发挥高校院系分党校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中主阵地的作用。

1、要充分认识到高校院系分党校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独特优势。

院系分党校在高校思政工作中有四大独特优势:(1)直接面对培训对象。院系是从事学生一线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的最基层单位,在高校没有任何单位比院系更能直接接触学生(2)直接检验培训对象的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大家还在一起生活和学习,培训的效果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用,院系分党校一目了然。不像在其他地方培训,培训结束了,大家就“再见了”,效果怎么样,要靠自己自觉,培训单位监督及检验培训效果无法跟踪(3)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院系发现学生骨干、入党积极分子、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及个别学生群体等存在什么问题,分党校马上就可以组织人员、拟定培训计划内容,具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和分组讨论,达到思想统一,业务能力增强等目的。(4)培训时间更灵活。只要院系分党校认为针对某个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集中开展培训学习,就可以马上开始,不会因牵扯到学校其他任何部门单位的协调而误事。

2、要全力抓好高校院系分党校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六大培训班。

院系分党校有六大培训班:(1)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一年办两期培训班。一期培训班要进行十一次集中培训。这个培训班主要是解决青年大学生为什么入党的问题,让其明白入党目的、端正入党动机、掌握党的基本知识。(2)入党后新党员再教育培训班。这个班是长期办班。每周二晚上定期在党员活动室举行全体新党员学习活动。每个学期办一期,一年办两期。这个培训班主要解决入党后怎么干的问题,真正解决思想上入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分院党校对团学部长级以上干部、社团主要干部、各班团支部书记、班长分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期别进行培训。一学年办两期班。这个培训班主要解决坚定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将来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4)分院科级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培训班。每两周至少培训一次。这个培训班主要解决分院工作骨干,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能力和业务水平。(5)教学科研“创新创业”骨干培训班。每年下半年开始培训。每年培训一期。这个培训班主要解决业务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增强教师指导青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提高青年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水平。(6)学困生(指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相对比较落后的差等生,特别是针对沉迷于网路游戏的学生)培训班。一年办一期培训班,主要在下半年办班。这个培训班主要解决一些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圆满完成学业的基本问题。

3、要大力夯实高校院系分党校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七大主要培训内容。

院系分党校有七大主要培训内容:(1)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培训。主要解决信仰缺失,信念不坚定,精神缺“钙”问题。(2)党史、国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培训。主要解决历史虚无主义和缥缈主义,解决为什么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及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等重大历史课题。(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育。这是指导我们当前和今后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4)党纪、党规、法制教育培训。这是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纯洁和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个人成才梦的重要保障。(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教育。高校思政工作说白了就是如何做人的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就是解决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课是分党校的必修课。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学生人生成长成才的“指路灯”、“方向标”和判断是非曲直的“度量衡”。(6)各省省情及红色培训教育。主要解决“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谱新篇”的问题。激励当代青年学生立足省情、国情投入到实现个人成才梦、出彩梦与中国梦相统一的伟大实践中去。(7)业务专业创新创业培训教育。一个人有没有魅力和威信,主要看他的专业学习的怎么样,有没有建树,业务专业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创新创业创造能力是大学生个人成才、人生出彩的杀手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同志《中国共产党党的十九大》报告.

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校党委委员、校党委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