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020-09-10郭新明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小学体育

郭新明

摘要:教育的使命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形成基本的体育技能,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作为完整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体育教学最终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这个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则成为每个体育教师不得不着重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体育;规则要求;锻炼习惯;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够伴随人的一生,使其受益终生。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年少时期的良好习惯对学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也需要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有足够的认识。从目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没有正确的体育习惯,再加上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落后,使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一度跌入谷底。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把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让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成为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在这一过程中,展现自身的教学魅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投其所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一、规则要求是前提

从学生的成长规律来看,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缺乏顽强的意志,难以克服困难是学生这一阶段成长的主要特点,而这些因素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造成了严重阻碍。因此,设计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规则要求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其良好习惯的重要前提。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发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则,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另一方面,也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了解到学生内心的需求,从而在师生共同参与中达成共识,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奠定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我会从室内和室外体育课两方面入手,在室内体育课堂上,在保证学生遵守校园日常规范的基础上,专门针对体育课制定相关规则,比如,鼓励学生按照顺序积极发言,不准在教师讲课过程中交头接耳,不准吃零食,不准大声喧哗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障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在室外体育课上,我会制定相关体育规则。如,站队做到“快、静、齐”,有事必须先请假,迟到要打报告,批准后方可入队,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等,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除此之外,我还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深刻了解学生对体育课堂的需求,关心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并在师生共同交流的情况下制定课堂纪律,按照“加分和扣分制”进行相互监督,从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

二、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师教的过程是否合乎学生学的规律深深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一个师生互动为基础的教学过程,教师能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利用自身的教学魅力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独特的体育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久而久之,使学生能够在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中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训练习惯,体育课上我会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比如,在教学“跳绳活动”这一课内容时,首先,我会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学生展示花式跳绳,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欲望。之后,我会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学习跳短绳,为学生示范的过程中,对每个学生进行悉心指导,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基本动作要领。进而,让每组学生派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哪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跳绳数量最多。最后,选出胜者,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并让跳的好的学生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主动选择差的学生,以优带劣,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另外,為了发展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我还会以选项教学法来展开,让学生从田径、球类等运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并自主制定锻炼目标和计划,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大幅度提升,使自身的体育能力和习惯初具雏形。

三、科学评价是保障

生而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誉,小学生更是如此,每个学生内心都有一种被教师认可的深层心理需求。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本着“解铃还须系铃人”的原则,通过行之有效的课堂评价,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要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提高自身体育锻炼的信心,为养成良好的体育训练习惯提供可靠的保证。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上体育课时,我会在评价上下足功夫。一方面,我会根据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表现,对其展开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学生,采取肯定性评价策略,引导学生戒骄戒躁,稳中求进;对于表现差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策略,鼓励学生一往无前,克服困难,并与学生时刻沟通,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指出对方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认识到自己在锻炼上的差距,提高完善自身能力的动力。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积极评价中获得学习上的满足感,养成自主锻炼、自主提升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是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一切体育教学活动的落脚点。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因急于求成而功亏一篑,作为一名一线小学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锻炼习惯,使学生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锻炼习惯面对今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房狄.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1):102-103.

[2]桂国儒.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J].亚太教育,2019(04):63.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峤山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小学体育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