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优秀女子50米仰泳项目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

2020-09-10韦逸

体育风尚 2020年4期
关键词:技术特征仰泳

韦逸

摘要:本文通过观察2016、2017全国年冠军赛女子50米决赛视频采集运动员比赛各阶段相关运动学参数,对两场比赛的运动员各项运动学参数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与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优秀女子50米仰泳运动员傅园慧在出发反应时R.T.相对较慢。2.我国优秀女子50米仰泳运动员途中游阶段后程游速有所下降。傅园慧途中游阶段身体稳定性较差。3.我国优秀女子50米仰泳运动员5米冲刺速度有所提高。

关键词:仰泳;优秀运动员;技术特征

一、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2016、2017年冠军赛女子50米仰泳决赛运动员比赛各阶段技术,找出我国优秀女子50米仰泳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分析其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希望为运动员提高運动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我国优秀女子50米仰泳项目运动员技术特征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在我国CNKI、万方知识平台等系统的检索、查阅、整理、归纳有关国内外高水平女子仰泳项目运动员技术特征方面的学术期刊、优秀学位论文,并为本论文开展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视频解析法

运用Edius软件在采集的比赛视频上进行标记并将全程比赛划分为出发、途中游、转身以及冲刺触壁四个阶段,整理出运动员各时段的技术参数数据,进而分析出我国优秀女子50米仰泳运动员的技术特征。

3.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SPSS20.0软件,对决赛运动员的比赛各阶段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检验,获取所需要的结果进行分析。

4.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任务,对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教练员、游泳项目科研人员进行访问,了解我国优秀女子50米仰泳运动员的主要技术特征及其今后发展趋势。

三、结果与分析

(一)出发阶段

1.我国优秀女子50米仰泳运动员出发阶段运动学参数分析

将2016年、2017年冠军赛女子50米仰泳决赛运动员的出发阶段离台时间、水下腿速度及出发15米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均显示方差齐,t=0.294,P值为0.773›0.05,无显著性差异;t=0.226,P值为0.824›0.05,无显著性差异;t=0.029,P值为0.997›0.05,无显著性差异。

2.我国优秀女子50米仰泳运动员出发阶段技术分析

根据谭政典《我国与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出发反应时R.T.比较分析及评价量表研制》一文中提到的运动员出发反应时等级评分标准,傅园慧的出发反应时仅处于中等,及格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出发水下腿方面,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水下腿频率有所下降,更注重单次反蝶泳腿的打腿效果。

(二)途中游阶段

1.我国优秀女子50米仰泳运动员途中游阶段运动学参数分析

将2016年、2017年冠军赛女子50米

仰泳决赛运动员途中游各阶段划频均值、划幅均值及游速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t = -0.358,P值为0.773 > 0.05,无显著性差异;t = -0.200,P值为0.851>0.05,无显著性差异;t = 0.171,P值为0.870>0.05,无显著性差异。

2.我国优秀女子100米仰泳运动员途中游阶段技术分析

根据2016、2017年冠军赛女子50米仰泳决赛运动员途中游各阶段划频、划幅、游速的整理分析发现,我国优秀女子50米仰泳运动员总体存在减少划水频率,增大划水幅度的特点。在游速方面,我国优秀女子50米仰泳项目运动员途中游各分段游速与距离呈负相关(即距离越长,游速越慢),运动员后程能力需要加强。我国女子50米仰泳运动员代表傅园慧途中游阶段划水频率相对较慢,划水幅度相对较长,身体上下起伏较为明显,稳定性较差。

(三)冲刺触壁阶段

1.我国优秀女子100米仰泳运动员冲刺触壁阶段运动学参数分析

将2016、2017年冠军赛女子50米仰泳决赛运动员冲刺5米速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t=-3.298,P值为0.005‹0.05,存在显著性差异。

2.我国优秀女子100米仰泳运动员冲刺触壁阶段技术分析

根据访谈了解到,在最后5米冲刺阶段,运动员需要在疲劳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技术动作,同时加快打腿、划手的频率。运动员触壁侧手臂屈臂甩出水面,同时配合腰部发力,头部后仰,形成背弓的身体姿态,触壁到边。2016、2017年冠军赛女子50米仰泳决赛运动员冲刺5米速度均值均高于最后25米段平均速度均值。

四、结论与建议

结论:1.我国优秀女子50米仰泳运动员傅园慧在出发反应时R.T.相对较慢。2.我国优秀女子50米仰泳运动员途中游阶段后程游速有所下降。傅园慧途中游阶段身体稳定性较差。3.我国优秀女子50米仰泳运动员5米冲刺速度有所提高。

建议:1.建议加强我国优秀女子50米仰泳运动员出发反应的训练,提高出发反应时。2.建议加强我国优秀女子100米仰泳运动员后程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 谢威,李建英,周继和 . 游泳比赛现场的技术监测研究及应用 [J]. 体育科学,2008 (03):52-57.

[2] 谭政典,刘苹 . 我国与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出发反应时 (R.T.) 比较分析及评价量表研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01):115-117.

[3]沈赢,徐国义,盛怡,罗丹.对我国男子100m仰泳运动员徐嘉余的运动学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 (02):63-70.

[4]高捷,程燕,袁绍婷等.我国高水平女子200m蝶泳运动员技术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 (06):108-113.

猜你喜欢

技术特征仰泳
鸡蛋会仰泳
游泳
“洪荒少女”傅园慧
中国田径男子冠军马群标枪分析
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技术特征及演化趋势预测
短跑技术的发展
荷叶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技术特征与训练特点研究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m混合泳运动员技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