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聚丙烯产业的现状与趋势

2020-09-10周朝辉

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聚丙烯趋势建议

周朝辉

摘 要:聚丙烯由于聚合工艺简单,无毒、无嗅、无味,化学稳定性强,可耐酸碱,质量轻、耐冲击、机械韧性强、热塑性加工性能好,自上世纪50年代实现产业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广泛应用于注塑、塑编、纤维、薄膜、管材等多个领域。本文介绍了国内聚丙烯产业链的现状和主要应用领域;针对当前聚丙烯产业链的趋势,对上游供应商提出了加强产品开发、调整营销模式、用好期货市场、推进产品出口等建议。

关键词:聚丙烯;现状;趋势;建议

1 国内聚丙烯概况

1.1 国内聚丙烯产能情况

中国聚丙烯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步,当时加上小本体粉料产能100多万t,世纪之交增加到300多万t,到2010年接近1300万t。2010年以后,随着民营资本进入石化行业以及丙烯原料多元化,国内聚丙烯产能大幅扩张,聚丙烯装置也趋于大型化,2019年末国内聚丙烯产能达到2500万t(粒料),比2018年末增加约280万t。目前中国石化是国内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商,2019年末产能760万t,占国内产能的30.0%。近年来随着国内新增产能的扩张,中国石化聚丙烯的市场份额逐渐降低,市场影响力有所削弱。

1.2 国内聚丙烯消费情况

2019年国内聚丙烯粒料产量2235万,进口量522万t,出口量40万t,表观消费量2717万t,比2018年增加246万t,增长9.9%;进口依存度17.7%,比2018年下降0.3个百分点。国内聚丙烯主要用于注塑、塑编、薄膜、纤维、管材等领域,另外还可以用于发泡、吹塑、热成型等领域,这方面国内比例非常小。

注塑领域,约占消费量的45%,主要用于汽车、家电、医疗器械、日用品、设备零部件等。根据制品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类别的原料,包括均聚注塑、抗冲共聚和无规共聚。

塑编领域,约占消费量的30%,主要用于编织袋、打包带、绳索等。

薄膜领域,约占消费量的10%,主要是取向膜(BOPP)和非取向膜(流延膜和吹膜)。

纤维领域,约占消费量的10%,主要有长丝、短纤和无纺布。

管材领域,约占消费量的5%,主要有均聚管(PPH)、共聚管(PPB)和无规管(PPR),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PPR管。

按地区分,华东是国内聚丙烯最大的消费地,比例约33%;华南是第二大消费地,比例约27%;华北约12%。东北、华北和西北不能消化自身产能,大量资源需要外调华东和华南。

2 国内聚丙烯产业的趋势

2.1 丙烯原料多元化

2010年神华包头煤化工装置成功投产,开始了国内煤化工以及丙烯原料多元化的进程。2012-2014年国际油价持续高位,更是令非常规原料优势凸显,煤化工和丙烷脱氢(PDH)项目投资进一步加速,以煤或者丙烷为原料的聚丙烯产能快速增长。2019年国内聚丙烯粒料产能约2500万t,其中石脑油等常规石油为原料的产能约1380万t,占比55%;煤制产能约820万t,占比33%;PDH产能为300万t,占比12%。目前在建装置除了常规石脑油蒸汽裂解、煤制MTO/MTP和PDH以外,轻烃和重油为原料的轻烃裂解也开始应用。丙烯原料日益多样化,不同原料、不同工艺带来的成本竞争将更加激烈。

2.2 进口依存度逐渐下降

近几年,一方面国内聚丙烯产能大幅增长,另一方面中东天然气和石油伴生气等湿气资源富裕,不断推进裂解原料轻质化,导致丙烯增长缓慢,聚丙烯新增产能不多。在此情况下,近年来我国聚丙烯进口依存度快速下降。2019年我国聚丙烯进口依存度17.7%,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未来随着国内聚丙烯新增产能继续扩张,进口依存度将继续下降。

2.3 产能全面过剩

2019年开始,国内聚丙烯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期。根据目前公布的投产计划,2020-2023年国内聚丙烯有2850万t新增产能。如果这些产能最终都如期投产,预计到2025年前后国内聚丙烯产能将达到5300万t。与此同时,终端消费量的增长跟不上新增产能的快速扩张,国内聚丙烯产能全面过剩已经到来。

2.4 结构升级潜力较大

近年来国内聚丙烯消费结构在逐渐升级,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消费结构升级潜力较大。国内塑编制品比例仍然超过30%,注塑制品中高流动、高抗冲、高刚性、高透明、低气味、低VOC的产品不多;无纺布中熔喷无纺布较少;很多管材不是用专用料生产;薄膜中电工膜、三元热封膜比例也不高。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泡、注拉吹、热成型等领域,比例非常低。

3 对上游供应商的建议

3.1 加快新产品开发

面对国内聚丙烯全面过剩的局面,对于上游供应商而言,实施差异化策略,开发高附加值专用料顶替进口,是避开价格竞争红海的必由之路。目前聚丙烯中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有:①电工膜料:要求灰分20ppm以下,部分进口牌号在10pm以下;②三元共聚流延膜专用料:低热封温度(110℃以下);③茂金属聚丙烯:用于生产无纺布/薄膜/容器;④高融指高模量高抗冲聚丙烯:融指在60以上,弯曲模量超过2000MPa;⑤熔喷无纺布专用料:熔指在1000以上;⑥高透明專用料:主要应用于医疗行业;⑦弹性体:用于薄膜、防水卷材、汽车内饰件和配混改性;⑧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用于吹塑和发泡领域。

另外,随着聚丙烯改性技术的发展,聚丙烯进入很多以往工程塑料的应用领域,扩大了聚丙烯的应用范围,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些产品为客户量身定制,牌号多、批量小,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2 优化客户结构

长期以来,国内塑料制品企业以中小型工厂为主,受制于自身资金、供应商付款条件等限制,很多不是直接从供应商采购,而是通过经销商渠道。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供应商的直销客户比例较低,对终端掌控力不够,难以掌握最终流向;助长了经销商在供应商和终端客户之间进行博弈的心理,买涨不买跌,容易引起市场大起大落。近期新冠疫情引发的聚丙烯纤维料的炒作十分明显。

对于上游供应商来说,要逐步优化客户结构。直销客户太少,经销商太多,销售渠道难以保持稳定,一旦市场有起伏,出货受阻,将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

一是要大力开发终端工厂客户,尤其是具有行业代表性或者行业发展方向的客户,这不仅需要供应商拥有高质量的产品,还需要针对客户特点,量身制订营销方案,配套相应的营销政策。二是扶优汰劣,梳理经销商客户。要把资源集中在资金实力强、销售能力强、研究能力强的大型经销商上,建立双方合作共赢的紧密关系。对于实力薄弱、投机市场的经销商,要收缩资源,逐步淘汰。同时要引导经销商集中力量做精某个下游领域,或者某个区域市场,不要四处出击,面面俱到。

3.3 推动合约定价

目前国内树脂产品主要以现货定价为主,加上经销商众多,市场投机气氛较浓,买涨不买跌,上涨时竞相要货,下跌时相互甩货,导致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要选准产品和客户,积极推行合约定价。根据产品和客户特点,选用周价、月度价、季度价、第三方公式定价、拍卖价等不同合约定价方式,削弱客户投机心理,平抑市场波动,均衡销售节奏。

3.4 用好期货工具

随着塑料产业链上下游期货交易参与度的不断提升,期货市场对于现货市场的影响力大幅上升,逐步成为引领现货市场的主要力量。面对当前现实以及产能加速扩张的局面,作为供应商,要加强期货市场研究,并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积极参与期货交易,用好期货工具,从而规避市场风险、促进现货销售。

3.5 开展出口业务

随着国内产能的大幅扩张,聚丙烯全面过剩不可避免,供需矛盾将日益显现。作为供应商,要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既要继续深耕国内市场,也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要选派熟悉国际贸易的人员,深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情况,选准目标市场、选准出口产品、选准贸易方式、选准出口时机,积极稳妥地开展出口业务,减轻国内市场压力。

猜你喜欢

聚丙烯趋势建议
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剑麻纤维聚丙烯类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燃烧性能测试
独山子聚丙烯新产品试产成功
三代人的建议
智慧交易系统趋势攻略之一:趋势线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