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解决对策探究

2020-09-10刘澄

南北桥 2020年5期
关键词:倾向小学化教学探究

刘澄

【摘    要】幼儿教育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必然条件,但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幼儿教育越来越趋向于“成熟化”“小学化”,背离了启蒙的教育理念。所以,本文中我就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现状展开探究,具体分析问题并找到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5.030

从我国教育具体体制和规则的构建来看,对于人才的培养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启蒙阶段、基础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所谓启蒙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学前教育,也叫幼儿教育;而基础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的教育;而专业教育则是指通过高考之后学生所接受的高等院校教育。而从教学实际来看,前两个阶段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享受到的。正是通过这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我们一步步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层层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对应行业领域内的从业能力和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最终保证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下的生存、生活和个人发展。因此,在我们共同的认知中,不同的教育阶段承担着不同的教育责任,就以我在本文中所要探究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来说,其主要目的就是启蒙,因为从我国的教学体制来看,学前教育往往招收的是三到六岁周岁的幼儿,其在身心发育方面都处于最懵懂的状态,学前教育是其迈出家庭,迈入正式教育之前的一个过渡和准备阶段,通过集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适应集体教育生活,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启蒙学生的情商和智商。所以幼儿教育的教学任务就在于启蒙、开发、引导和挖掘等方面。

良好的幼儿教育是实现高效化的基础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这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共同认知,但是从教学实际来看,这三者在幼儿教育方面明显存在“认知”和“行为”不符的状态: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小学化”倾向。但就如上文中所讲,幼儿其身心的发展并不足够支撑其学习过多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小学阶段对应的学科知识,这不仅容易耽误幼儿教育中智力和能力的启蒙,更容易造成家长和幼儿自身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错误认知:学科知识学习就是一切,理论就是主导。进而造成应试教育思想在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今天依旧残留影响。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在当前教育鱼龙混杂的大环境下,我们不仅要立场坚定,信念明确,更要从自身做起,从教学实践中明确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分析问题,进而以自身为媒介架起家庭、社会、学校之间的桥梁,做到教育教学方面的引导、沟通,在教学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对应策略,让幼儿教育回归启蒙本质,遏制“小学化”教学倾向,促进幼儿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健康成长,实现循序渐进的素养和能力提升。

一、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社会和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更加看重,这本来是对于学生发展较为有力的趋向,但是在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快的大环境下,部分家长对早教的关注程度矫枉过正,进而导致部分幼儿园教育呈现出“提前教学”状态,那么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现状是怎样呢?此部分中我就针对较为典型的表现进行列举,并分析原因。

首先,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以课堂教学取代游戏教学、活动教学作为主要的幼儿教育手段。课堂教学本身是学生进入小学教育之后,针对系统性学科教学内容而言所呈现的一种效率较高的教学方式,但是幼儿身心方面的发育不成熟导致其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等,天性停留在吃喝玩乐方面,而游戏教学、活动教学一方面适应了学生天性,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学生想象力的开发,“静态”的课堂替换这些灵动的教学模式,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幼儿被硬生生“按”在座位上,并且幼儿的“不听话”通常还会带来教师的“斥责”和“纠正”,反而形成恶性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最大表现就是片面的追求知识的数量和难度,且过渡挖掘学生的“特长”。从当前部分的幼儿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拼音、识字,开设音乐班、书法班等手段层出不穷,幼儿反而呈现出比小学生还忙的状态,早教不是“早启蒙”而是成了“早学习”,这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发育,更容易导致幼儿在过度的压力之下形成学习的“应激反应”,进而提前排斥未来的知识学习。

再次,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提早利用小学制度来管理幼儿。幼儿正处于身心萌芽期,所以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的每日生活至关重要,而当前幼儿教育主要是以游戏、活动为主,学习是辅助,并且保证足够的休息。而小学化教学,则造成本末倒置,游戏和休息反而成了“奢侈”。

二、幼兒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措施

针对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我们在寻找过程中,最核心的目标是恢复“幼儿化”,坚持“启蒙化”,进而引导幼儿教育回到正轨。

首先,在教学形式上,我们要坚持回归“幼儿化”教学模式,以游戏教学和活动教学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重启蒙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情商,构建幼儿的行为能力等。如在游戏教学中,我们从计算教学回归数数游戏,通过打地鼠的方式让每个幼儿一人记忆一个数字,培养幼儿的记忆能力,同时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初步乐趣,培养幼儿的好学意识。

其次,在内容方面,我们要遏制住超前教育的势头,结合幼儿的能力和发展需要去制定对应的教学内容,如针对培养幼儿记忆能力,可以准备朗朗上口的儿歌;针对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图画、动画等,另外,在教学中结合幼儿潜力的挖掘给予家长合理的建议,针对性的培养幼儿的特长,而不是乱抓一气,更不是全面撒网。

再次,在幼儿教育最基本的教学进度安排方面,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顶住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过度期待压力。合理规划幼儿教育的教学时间分配比例,并且引导家长在课下教育中也尽量做到如此,充分保证幼儿的休息时间和玩耍时间,促进幼儿天性和个性的自由发展。

总之,对于新时期的幼儿教育来说,“小学化”倾向的出现是客观性大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我们不必畏惧也不必如临大敌,在幼儿教育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肩负起不断纠错的责任和使命,从而实现幼儿教育在发展方面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03):43-45.

[2]高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9,25(6):90-93.

猜你喜欢

倾向小学化教学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论国共合作早期中共党内右倾倾向的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