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指导与创新思考

2020-09-10曾华彭效华

南北桥 2020年9期
关键词:全民健身高校体育指导策略

曾华 彭效华

【摘    要】全民健身的热潮巩固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地位,提高了体育教学对师生的影响力和促进健康价值。然而面对全民健身这一社会潮流与趋势,高校体育教学的策略略显无力和落后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科学创新与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策略是现阶段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全民健身  高校体育  教学创新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15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健康话题,重视体育锻炼与健身运动,并引发了全民健身的热潮。而高校体育教学作为连接学生在校运动锻炼与步入社会保持锻炼习惯的重要环节,作为实现学生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环节,更加引发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密切关注高校体育教学状况,结合全民健身的理念和要求创新体育教学指导策略,鼓励学生将体育锻炼当作终身事业。具体探究过程如下。

一、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方向

(一)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全民健身热潮旨在引领人们将体育运动与健身锻炼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让运动健身与工作学习、休闲娱乐相结合,继而在潜移默化间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心理素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方向也必须要根据全民健身目标方向进行调整,改变传统教学中强调竞技结果、关注课堂教学的模式,让体育锻炼真正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让运动锻炼的意识深深扎根于学生的脑海,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摆脱教师监督、远离学校管理的情况下,依旧保持强烈的运动锻炼意愿,养成规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帮助学生在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同时,将运动锻炼纳入到终身发展的规划中。

(二)弱化技巧教学,强调健康引导

在全民健身大环境中,我们看到了锻炼形式的不受限制和锻炼项目的多种多样。许多中老年人士会选择难度较小,技巧性较低的锻炼项目,但对改善全民身体素质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这一现象结合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对我们教师的指导意义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重视竞技和技巧的观念,将课堂教学目标转移到致力于回归运动锻炼本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形成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为引导方向上。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体育锻炼的完成度,重视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提升效果,而尽量避免将重心放在挑战运动难度,加重学生锻炼疲惫感上。这样,学生才更能够从体育锻炼中收获直接的效果,形成以健康为引导的锻炼目标,从而推动体育教学效果与全民健身要求相接轨。

二、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策略

(一)高校体育教学与时俱进

全民健身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大众锻炼理念,尤其强调锻炼实际效果与可操作性,重视锻炼者在健身过程中的实际收获和体验感,是一种专注人性化发展的理念。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克服高校体育教学的落后性,推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与时俱进,推动课堂教学理念与全民健身理念緊密结合。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想法,情感和行为,实现个性化教学,致力于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不同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和体力范围内有效进步。同时,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过渡重视体育技巧和技术的观念,避免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技巧展示和本质分析,而要形成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高的全新观点,让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真正服务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化的体育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进一步加强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丰富体育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锻炼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运动锻炼的科学性与安全性。譬如运动安全理论、单一肌肉锻炼理论等,满足学生的实际锻炼需要,为学生形成终身锻炼意识与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和调整体育教学内容

全民健身观点指导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策略还包括进一步丰富和调整体育教学内容结构,不断给学生介绍符合全民健身需求的锻炼项目和健身理念,为学生不同阶段的健身运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教师在创新性调整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加强体育锻炼与文化提升、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结合,旨在通过运动锻炼促成学生全面的改变与发展。因此,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运动锻炼项目的时候就要格外关注其是否具有休闲性和娱乐性,是否具有终身锻炼价值,以此来帮助学生早日形成日常化锻炼与终身锻炼的科学内容结构。

其次,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专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运动锻炼之间的关系和要求,坚持通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在未来科学克服职业病问题,降低职业性损伤。比如有的学生将来可能会处在长期久坐的工作环境中,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选取帮助学生有效加强下肢力量,放松颈部背部等肌肉的教学内容,从而为学生终身锻炼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优化体育教学方法与形式

教学方法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影响教师向学生方向输出知识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创新性调整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与结构,使教学方法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更有利于学生锻炼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一方面,教师要将体育教学划分为课内与课外两个部分。在课内,教师要集中解决学生的锻炼问题,教授学生全新的锻炼内容,带领学生不断充实提高。而在课外,教师则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运动锻炼的机会,如组织校园跑活动、每日运动打卡、长跑里程积累活动等,丰富教学指导形式,让运动锻炼逐渐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教师要丰富体育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如何锻炼,提高锻炼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机结合教师演示法、学生自主尝试法、训练教学法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和好奇心。

综上所述,针对全民健身潮流,高校体育教学先要明确改革创新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制定明确清晰的体育教学创新目标来指导后续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从全民健身的要求和内容来看,教师应当将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观点和运动健身技巧上。而以上述目标指导教学实践,高校体育教学将会更加实用有效。【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健康中国视阈下云南全民健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理念与路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YB2018069)】

参考文献

[1]张永刚.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1):155-156.

[2]胡俭云,谭玉芳,曾白琳,等.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和课程改革思路[J].安徽体育科技,2009(03):100-102.

猜你喜欢

全民健身高校体育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