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09-10詹雪梅

南北桥 2020年9期
关键词:方法措施初中音乐新课程

詹雪梅

【摘    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的实践,鼓励学生音乐创作,理解音乐文化多样化,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我国教育模式正摆脱应试教育,逐渐发展素质教育。但音乐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积极弥补教学漏洞。

【关键词】初中音乐  新课程  教学模式  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132

德国音乐评论家罗伯特·舒曼曾经说过:“要留神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民族的风格”。的确,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丰富学生的思想层次、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甚至学校都应该重视音乐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让教育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本文笔者就教学中的所思所想做出粗略总结并提出相关策略。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低

部分教师甚至学校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正课教学好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就相当于让学生放松。所以就有这样的现象:若其他课程(如数学、语文、英语等)的进度未赶上,那么就会以教师出差生病为由,将仅剩不多的音乐课换成正课来上。音乐教师根本没有教课的机会;部分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为学生播放音乐,虽然享受了耳朵,却没有实际的知识储存。这样的音乐课有怎么能算是响应国家素质教育呢?学校应该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满足学生不断苛求的问题,达到“有求必应”,这才会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足

初中音乐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环节,这样就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阻碍学生对音乐的感悟。音乐最主要的就是思想的交流,但教师往往对此会有所忽略。部分教师是通过灌输性的教学思想教授学生知识,没有让学生对音乐所要传达的思想进行情感交流、艺术的大碰撞。这样的教学又怎能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灵魂呢?这种僵硬的学习模式正如走马观花无法让学生在音乐素质方面有所提高。如此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误解,让学生认为音乐很深奥、不易了解。

(三)过分追求学习进度、无法保证质量

因为音乐课程每周的次数屈指可数,所以许多教师会因为教学任务而放弃教学质量,无论是通过课程讲解到一半就赶着讲解另一章的内容,还是跳过必讲章节让学生私下看的方法,这都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据笔者调查,这样的现象普遍发生。这种只为“赶进度”的态度会给学生的学习情况带来不好的影响。

(四)理论大于实践

部分教师传授音乐知识的方法有误,过多注重理论而削弱实践的地位。根据笔者对生活周边环境的调查,很多教师都以课本为主,按照课本的步骤,一字一句地讲解课本中音乐的音调、音符,通过教师口头解释音乐,必然会存在差别。学生没有亲自感受到音乐的涵义,对音乐的认识只能处于表面,这就会影响学生对音乐的见解。这样的方法不仅效果差,还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让学生失去对音乐的热情,抑制学生对音乐的探究。

二、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重视音乐课程,实现学生知识的全面性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而柏拉图也曾说过:“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所以学校和教师应该了解音乐的重要性,了解音乐对学生的深重影响。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范畴和学习任务,认真编制课件。让学生不仅对音乐有了初步了解,也让学生在掌握后能够合理消化,转化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学校也可以举办文艺晚会、歌手大赛等活动,让学生踊跃参加,在不耽误正课的同时,放飞自己的艺术梦想,实现教育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教师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编制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多次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的难处、兴趣点等,進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音乐的艺术独特魅力。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习气氛更加浓厚、温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也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手段更加契合学生的特征个性。根据与学生交流的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思维、想法、喜爱的事物,然后对音乐教程进行“改造”,让古板的音符音调变成容易搞懂的通俗语言,便于学生理解。

(三)以学生为本,保障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准,杜绝“抢时间”现象的发生,使教学质量能够得到保障。《义务教育音乐标准》提出:“面向全国学生,发展个性。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课程的学习不是培养出杰出的音乐家或音乐创作人,而是通过对音乐的初步了解、音乐的感受,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细胞跳动、音乐潜能能够激发并从中获益。

(四)注重音乐实践性,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音乐不是存在于书本上的do、re、mi、fa、so这些难懂的音乐标志,而是隐藏在这些音调之后的优美旋律。新课程中提出:“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学习音乐,最应该注意的就是实践,音乐是通过耳朵、通过聆听、通过延长来感受它的意境。音乐是让枯燥的字符变成蹦跳的律动。只有亲自去听、去唱、去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实践形式,学生才能真正对音乐产生一定的经验、得到情感的碰撞。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去研究乐谱、弹琴敲鼓等才能掌握相关的音乐技巧、领悟音乐的真谛并以此来创造音乐。教师也可以号召喜欢音乐的学生举办小型音乐比赛,通过Battle、合作等方式进行音乐碰撞,这样也能激发学生创造音乐的潜力,为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创造了更多可能。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广大音乐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探寻教学手段、提高自身修养、完善教学方式,为国家的素质教育献出自己的力量,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感悟、在音乐中创想未来,真正发展学生的审美体验、艺术表达。

参考文献

[1]巴桑顿珠.浅谈初中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J].教育,000(006):P.118-118.

[2]辛丕祥.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初中音乐实践活动[J].中华少年,2018(22):109-109.

猜你喜欢

方法措施初中音乐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完善制度建设,提升队伍战斗力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