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评价

2020-09-10何启明

南北桥 2020年9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评价体系教学评价

何启明

【摘    要】课堂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判断与诊断同步、激励与促进并行,明理与导向共存等多种功能,但它一直以来不被重视,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从转变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观念,找准评价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主体和方式多样化等方面加以对比与分析。为此,必须改进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美术课堂  教学评价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120

根据新课标的诠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与学習效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甄别与选拔,也不是单一的判断是与非,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句话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美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我们的定位就是:判断与诊断同步、激励与促进并行,明理与导向共存,让学生通过课堂评价实现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沟通,学识上的提升,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从而让课堂教学因评价而完美!

转变观念,找准评价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经常把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主导核心位置上,把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灌输对象。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评价的内容是围绕教师的“教”展开的。而这恰恰违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新的教学评价主要对象是学生,评价的出发点从“教”改变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已经从中心主导地位转变到了学生美术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改变以往旧的思想观念,要正确审视,看自己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的兴趣。

随着教学模式的变化,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课堂教学就应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单一,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过分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评价主体“错位”,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这些弊端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也严重阻碍了美术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和美术课程教育功能的发挥。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应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目标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发展性、多样性评价,以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效能,促进美术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更应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美术课堂学习过程评价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个体在美术表达和认知上的差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美术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应从“甄别性”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从“单一化”的评价转为“多元化”的评价,以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为主,少用或不用整体横向比较。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促进心智才能的发展。

在笔者任教的初、高中学生中,他们其他学科成绩都较好,唯有艺术学科的学习不够理想,据他们所说是没有艺术细胞。但实际是他们对美术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存在偏科思想。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对自己进行纵向比较,并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及时肯定他们学习上的优点和进步。如在人像写生中,虽然造型差了点,但真实表达了他本人的感觉,而且能把握人物的神情。对此及时给予肯定,使他感到老师的关爱和信任,从而促进了他学习美术的信心和兴趣,并逐步改变了对美术学习的认识。人的智能发展是多元的,且拥有各自的优势,蕴藏着发展的潜能,学习过程评价要在发展学生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在因人施评这个方面多下工夫。

在评价中还应坚持评价主体和方式多样化。新课程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其中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美术教学的内容是多维度的,其评价方式也必须与之相适应。例如,十分注重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对他们的作品的题材内容、表达主题、创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引导学生立意、构思、选材等,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更好地表现创作主题。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的指导性评价,促使学生综合各方意见而不断自我修正,自我完善。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由于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必然会影响欣赏评价的进行。事实上,欣赏活动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审美感受的多样性。据此,笔者十分注重学生个体的审美感受和评价,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注意把自己的判断用推测性和非定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受和评价作品,进行自我分析和思考,并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看到自己评价的客观性和与他人评价的差异性。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减少评价的盲目性,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另外,教师对作品的评价虽带有一定的权威性,但要放在学生评价之后。因为教师任何定性的评说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因缺乏主见而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使欣赏教学失去原有的审美教育功能。

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务必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将评价变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他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对他人评价也是学习、交流和提高的过程,有助于更清楚全面地认识自我,取长补短,培养独立自主和自我发展、与人合作的能力。学生间开展自评和互评,教师不应是旁观者,而应是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整个评价开展中要起主导作用,这是教学评价有效性的保证。

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是检验和改进我们课堂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课堂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众多环节中的一环,不能将它从中分离出来夸大其功能,应与其他各环节有机结合,相互联系,发挥各环节的合力,共同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对美术课堂教学的正确评价,应是以素质教育的内涵在情感、认知、操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应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评价;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从表象到内心的和谐,体现出它的科学化、全面化、多样灵活的特点。这样就减少了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并促使我们由此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陈通顺主编.《中国美术教育》[C].教育部委托南京师范大学主办2008年版.

[3]栾禄璋主编.《美术大观》[C].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

[4]刘玉山主编.《美术向导》[C].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2010年版.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评价体系教学评价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