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张洁容

南北桥 2020年9期
关键词:探究小学语文

张洁容

【摘    要】小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一大关键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我们也要倾向于学生的需求。本文中我就从游戏式教学模式出发,谈谈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游戏式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083

从人的情感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来看,感性和理性共同构建起人的思维,支撑起人的行为,而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加深,感性和理性开始趋于平衡,并且能够呈现出一定的制衡状态,尤其是情绪的波动受到控制,情感的一边倒趋向频率逐渐减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年龄越小越容易在认知和行为上受到“天性”影响,这也就是我们在小学教育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爱玩、爱闹,唯独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是产生排斥心理的主要原因。本文中所探究的是小学阶段的教育,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其刚开始进入系统性的知识学习,本身在思维和兴趣方面大多还处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而学校教育中所涉及的学科教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智力启蒙、能力培养等,也就等同于给学生的行为和思维圈定了范围,并且制定了固定的目标和方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约束性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再加上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教学模式的固化,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找不到乐趣,进而产生厌学、逃学的情绪,导致教学陷入低效率、低质量的状态,甚至是对学生未来继续学习带来障碍。

本文我想探寻一种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乐趣,获得精神上愉悦感的一种教学模式——游戏式教学。所谓的游戏式教学,实际上游戏是手段,而教学才是最终的目的,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强调学生为主,课堂是学生的学习主阵地,学生则需要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尤其是小学阶段,本身学生的耐性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需要通过“游戏”这样一种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挑起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并且逐步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从而构建活跃的、互动的课堂。本文中我主要是针对小学语文为案例展开游戏式教学模式的探究,针对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来看,语文强调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即理解力、想象力、情感共鸣能力等等,这些都是纯粹依靠学生主观意识的内容,所以也就更加需要学生主动思考、愿意去想、去发散思维。所以,这和游戏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完美契合,那么下文中我就从实际教学中去探究游戏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做好“游戏”规划,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

就如上文所讲,素质教育体制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学科兴趣的基础的构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先从自身出发,针对课堂游戏进行合理的预设,让游戏形式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的磨合,从而为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做充足的准备,迈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一步。

首先,从教师教学来说,我们在备课过程中,要完全针对小学语文这门学科进行游戏设定。因为游戏式教学是基于素质教育与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基本目标,但是从教学实践中能够发现,不同学科能够应对的游戏具体形式不同,我们要想将纯理论转化为实践,就要从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解析知识点进而和游戏融合,如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文章阅读,基本的文学理解和情感把握是重点,那么就需要针对重点进行游戏的创新,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和趣味性。

其次,在小学语文备课过程中,我们要本着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去设定游戏环节,从而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大特性就是“懒”,懒得思考,习惯于依赖教师,这种“饭来张口”的学习惰性导致学生思维持续单一性,学习兴趣也难以构建,所以游戏式教学模式准备过程中,我们还要结合对于学生的课堂反应了解,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如语言上的幽默、故事场景的构建融入游戏中,从而让整个课堂成为“游乐场”,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在其中感受到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构建不同的游戏模式,实现良好的课堂互动

游戏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践,我们要做到因势而变,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带动学生实现良好的课堂互动。

首先,在小学语文課堂上,我们要先从最基础的内容教学入手,在上课一开始就进入“游戏”模式,做好师生的互动热身,放松学生心态,如课前导入环节,我们可以通过接力游戏的方式,从某排某列或者学号出发,从方位、数字延续的形式实现知识回顾接力,借助上节课学习文章的情感分析、好词好句等,让学生在接力过程中回顾知识,并且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思维发散的自由,从而改变学生因为教师的“提问”而战战兢兢的心理。

其次,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将游戏和比赛结合起来,融入团队协作进行游戏的模式,实现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语文教学重点在于文学方面,所以针对文章的审美、理解是关键,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竞赛的游戏方式,培养学生针对文章的解析过程中主动思考的意识,并且在学生交流中实现思维上的取长补短,相互启发。

三、在“游戏”中呈现语文魅力,培养学生兴趣

能力培养是整个教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长久目标,而学科兴趣培养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首先,从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思维只能停留在基础层面上,知识底子薄弱,所以更多的需要教师的引导,而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参与主导。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故事性的文章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更深入角色内心,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切实感受到语文所带来的趣味性、实用性,进而产生更多的兴趣。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我们要实现潜移默化的知识面拓展。小学语文主要目的在于启蒙,所以教学中我们在游戏环节中,也可以细碎的插入对应的拓展性内容,如字词记忆游戏,我们可以借助某一个字给学生拓展中国汉字的演变,从而让学生在游戏中更了解我国的文化起源,从而感受到更多语文的魅力。

总之,在我看来,游戏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确实发挥着较为明显的作用,当然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游戏程度把控、游戏内容创新等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也提醒我们在教学改革大环境下,要秉持着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实现自身教学能力和素养的不断进步,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武君英.浅议小学语文游戏式教学[J].学周刊,2013(1):38-39.

[2]韩爱莲.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J].学周刊,2011(21):6-6.

猜你喜欢

探究小学语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推”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