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科伦·麦凯恩的命运共同体书写浅析

2020-09-10曹燕萍王娅

今古文创 2020年47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死亡

曹燕萍 王娅

【摘要】 科伦·麦凯恩是一位爱尔兰裔美国作家。他的作品涉及苏联舞蹈家、吉普赛姑娘、爱尔兰人等。他被称为国际作家。他的作品讲述了众多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关乎人性,关注我们生活的时代。其代表作品《转吧,这伟大的世界》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语言独特,意蕴深邃。众多人物的命运被一根钢丝缠绕在一起,编织成一幅命运织锦。通过从概念功能、交际功能、语篇功能的角度分析小说语句的句子结构构型,“走钢丝”“死”这两个概念书写的命运共同体得到了剖析。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死亡;功能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7-0017-02

《旋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是科伦 · 麦凯恩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以1974年8月7日法国杂技艺人菲利普·珀蒂在世贸双子塔之间走钢索这一真实事件为明线,把小说中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從事不同职业、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繁多人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在命运共同体中品味彼此的命运。例如,献身于拯救人类灵魂的牧师科里根的命运与妓女蒂莉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这部巨著中,每个概念、每个故事都被作者展开,独立成为一个篇章,但同时又彼此联系。本文从小说众多的概念中提出“走钢索”“死”这两个概念,来探讨小说中所书写的命运共同体。研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展开,讨论作者使用怎样的句子结构构型来书写命运共同体。

一、“走钢丝”书写的命运共同体

“共同体(community)是指人们在某种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或是指若干国家行为体基于共同利益或价值,在某些指定的领域形成的统一组织和类组织形态。”[1]96“命运共同体”中的“命运”,既不同于宿命论的命运观,也不同于存在主义的人生命运,而是指构成共同体成员之间存在着一种生死相依、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必然联系。人类共处于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现代国际社会体系中,有着共同生存的命运,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安全的命运[2]6-7。

“命运共同体”这一观点在小说中得到充分的书写。作者通过描写一名男子在双子塔间架起钢索,走钢丝,来书写: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是命运的参与者,共同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下面来分析一下《观者噤声》这一章中的一段文字。

“一群男女,如剧院观众一般挤在圣保罗教堂栏杆处,还有在伍尔沃斯大楼窗前的……不过他的神秘却不胫而走。”[3]2-3

首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段文字。Halliday(1985)提出,语言具有三种纯理功能,即,概念纯理功能、人际纯理功能、语篇纯理功能。概念纯理功能涉及我们用于构建周围物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概念”语法资源。通过及物系统这一主要的语法系统来实现概念纯理功能。每个概念以结构构型的方式来构建我们对周围所发生事物的体验。每个结构构型都包含一个过程、过程的参与者和与知相伴的环境成分[4]。“人们看走钢丝”这一概念的结构构型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一个“看的过程”就有“十六个参与者”。作者通过省略“过程”,只保留“参与者”的句式,即一个句子只有一个名词的句式,来强调无数独立的个人会牵扯进同一行为中,人们处于一种共同体中。接着,作者写道:“对那跌落瞬间的向往成了一个纽带,将这些人变成了一个家庭”[3]5。“家庭”一词进一步强化了“共同体”意识。从事不同职业、素不相识的人,因其对上面走钢丝的人跌落瞬间的向往,变成了一个家庭,变成了有情感交流、命运休戚相关的家庭成员。再接着,作者又写道:“下面的看客集体吸了一口气,突然间,大家感觉这样的空气,是大家一起共享的。”[3]6“集体”“共享”两个词语再次强调,一个走钢丝的人的命运(是否会跌下来,摔死?)让十六名陌生的看客成了一个共同体。作者在此章节的结尾写道:“上面的男子似乎是一个词语,一个他们似乎知道,却又未曾听人提起的词语。”[3]5-6这个词语是什么?这留给读者无限的联想空间。

双子塔的设计师,山崎石把双子塔的外形设计为象征世界和平。有人能在双子塔61米间隔间架起钢索,在离地面高达400多米的高空挑战走钢丝,这意味着国家的安全、世界的和平受到了挑战。小说中走钢丝的人的原型不是美国人,而是法国杂技艺人菲利普 · 珀蒂。他的挑战会让读者联想到2001年的“9.11”事件。“走钢丝”这一故事写书了人类处于一个“安全共同体”。

二、“死”书写的命运共同体

在《米罗米罗墙上挂》这一章节中,作者对死亡的不同方式描写道:“他在那上面是处于某种孤独。他的思想,他的身体:都是一种孤独,根本没有考虑到死亡。子弹击伤而死……因自然原因而死。”[3]134

在这一长串的死亡方式中,作者列出了82种死亡方式。作者用五百多个字组成了82个句子,构成一个段落。这一段落实现了语言的语篇功能。语篇功能的主要系统之一是主位系统,这是一种在信息推进过程中,通过选择某一信息起点,来为一个小句建立一个局部语境的资源。第一个句子“溺水死”的主位、述位关系的分析是:[主位]:溺水[述位]:死。其余81个句子的 “述位”都是“死”,而“主位”则为82个不同的词语。这种“主位”变化,而“述位”不变的篇章结构,让读者感受到死亡正以让人眼花缭乱的方式攻击着每一个人。在系统功能理论中 “语气”是实现语篇人际功能的资源。这82个句子全都用的“陈述语气”。作者通过陈述语气,与读者建立起的一种人际关系,即,作者以非常肯定的态度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事实:死亡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死亡和命运像一对孪生兄弟,当命运到了尽头,便是死亡。这82种死引发读者思考人类的命运。人类的命运与其所处的物质的、精神的环境有关。科伦的这部小说能让读者反思历史,审视现实。

小说中与死亡有关的6种动物是蛇、老鼠、食人鱼、水虎鱼、蝎子、鳄鱼。“老鼠”让人联想到黑死病,俗称鼠疫。在17世纪欧洲曾爆发了一场空前绝后的传染病,黑死病。审视现实,艾滋病是人类在非洲捕杀大猩猩时,由大猩猩传给了人类。人与动物处于同一命运共同体中,人类要善待一切野生动物,让野生动物安静地生活在森林、旷野、溪流河川中,远离它们,不要让它们背井离乡,进入城市,变成人们盘中的美味佳肴,成为人们炫耀的资本。人与动物处在同一个生态共同体中,让其活,方能让已活。

小说中与死亡有关的3种化学品是橘剂、水银、仙人球毒碱。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球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一个重要的破坏源是化学制剂。橘剂中含有“世纪之毒”二噁英。美国越战期间,美国人为了应对热带雨林的草丛树木,用飞机在越南的丛林里投放了大量的橘剂,致使越南14%的国土上的林木瞬间枯黄,寸草不生。越南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作者用橘剂警示人们:人与周边的自然界形成一个生态环境共同体。如果人类滥用自己发明的各种化学制剂破坏生态环境,那么人类就会灭绝。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保护好了地球的生态环境,构建健康的地球生态共同体,人类才不会失去家园。

动物、植物和人类同为组成“地球村”的元素,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生态共同体”。他们息息相关,只有各种元素处于和谐状态,那么地球村才能宁静祥和。切谨记老祖宗的教诲: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人类应携手创建一个健康的地球生态共同体。

小说中与死亡有关的6个政治人物是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基辛格、山姆大叔、查理。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基辛格为美国总统。查理,让人联想到查理大帝、查理一世、查理二世。作者罗列出总统的名字、帝王的名字以及战争期间出现的知名人物的名字,旨在暗示,人们会在某一政治环境中形成一个政治共同体,这一政治共同体的政策会导致人的死亡,因此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政治共同体中的政治生态。

小说中与道德有关的死有11种。这11种死亡方式涉及色情、毒品、赌博和凶杀。作者罗列出这些死亡方式暗示,人类所处的道德环境极其恶劣。在恶劣的伦理共同体中,人类务必将死于道德沦丧。构建一个健康的伦理共体对人类逃脱死亡的命运至关重要。

小说中与种族相关的死亡有1种。因种族灭绝而死。种族灭绝是指人为地、系统地、有计划地对一个民族进行灭绝性的屠杀。在人类历史上,二战期间发生了,犹太人被大屠杀;种族灭绝的外显手段是战争和杀戮,其内隐的根源是对异己文化的排斥和蔑视。不同的种族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不同的文化。这些不同的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它们是装扮世界的不同颜色。不同的种族共处一个文化共同体中。人类需要用“仁爱”来编织人类文化共同体这一花篮。力求人与人之间博爱、怜悯。力求民族与民族之间包容、平等。力求国家与国家之间友善和尊重。

三、结语

仅仅 “走钢丝”“死”两个概念就书写了丰富的命运共同体内容,即,安全共同体,地球生态共同体,政治共同体,伦理共同体,人类文化共同体。可见此部作品蕴含了丰富的命运共同体意蕴,有待更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公龍,韩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四重纬度探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3):96-103.

[2]王泽应.命运共同体的伦理精义和价值特质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5-14.

[3](爱尔兰)科伦 · 麦凯恩.旋转吧,这伟大的世界[M].方伯林译.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3.

[4]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1985.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死亡
大国文明新气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青春电影中的“死亡”母题解读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境界
2015中国外交理念、实践盘点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
澳媒:中国用“命运共同体”拉近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