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武陵山区民族村落体育发展机理研究

2020-09-10彭友

体育风尚 2020年7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彭友

摘要:武陵山区民族村落体育发展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途径,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文化建设作为先导,要通过“体育文化”的发展原则进行特色乡村体育文化设计,将体育发展和人身健康作为第一要素,注重民族村落的体育文化建设,打造出健康的民族村落。基于此,本文对武陵山区的民族村落体育发展制约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深化贫困地区体育改革并全面克服体育发展制约因素的策略,以此全面促进武陵山区体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武陵山区;民族村落体育

武陵山片区包括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公里。71个县共有1376个乡镇,其中民族乡122个,占8.9%;有23032个行政村。片区内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8,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1234.9万人。由于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文化教育事业以及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使得其体育发展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制约,村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不高,其经济水平无法得以快速提升,因此,需要找出这些制约因素所在,并根据武陵山区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克服策略,找出民族村落体育发展机理,以此来全面深化武陵山区民族村落的体育改革,进而带动当地的经济腾飞。

一、武陵山区民族村落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人均经济收入较低。武陵山区是中国现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地区当中大多数都是农民,其经济收入偏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不健全。在我国的587个贫困县当中,武陵山区占据了贫困县的半数以上,据有关数据表明,农民的年均收入在过往的数年间收入不超过5000元,而武陵山区甚至只有2000到3000元左右。贫困地区人均年收入低的现状意味着其仅有的经济收入也是更多的用为维持生活,在保障自身的基础生活之后,已然剩不下过多的资金来进行其他活动,更遑论体育健身。所以这些缺乏体育消费的低收入群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区体育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

(二)体育机构不够健全。我国当下县级以下的行政机构中基本不存在规范的体育管理部门,武陵山区也不例外,这就导致了管理程序发生错位,让群众体育在落实体育建设的主线上出现脱节,再加上山区的体育团体的发育严重匮乏,导致武陵山区民族村落群众从事体育活动呈现出疲软现象,群众不仅缺乏体育锻炼意识,且从事相关体育活动呈无序状态。

(三)体育锻炼意识淡薄。由于武陵山区处在边远山区、盆地、丘陵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带,该地区交通极为不便,且信息传递闭塞,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渲染和紧固,导致村民群众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停留在单纯的肢体运动或者身体是否呈现出病态的概念上,这种守旧的思想观念年注定会对其健康观念带来极大的桎梏。此外,由于武陵山区教育事业落后,导致当地的青少年儿童的文化程度较低,对于体育健康的认识十分匮乏。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武陵山区每年平均有10%的小学毕业生、30%的初中毕业生和50%以上的受高中教育的毕业生不能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当中去。这些数据都表明武陵山区群众缺乏全新的思想灌注,对于体育健康的认识极度匮乏,且意识淡薄,参与相关体育活动的参与度较低。

(四)体育建设的经费不足,场地设备缺乏。虽然我国对体育建设的经费投入已经超过了20亿元,然而其中绝大多数都用在体育竞技活动的开办和与之服务的行政开支当中,这就导致用于开展群众体育的经费十分有限,且群众体育场地和设施都十分匮乏。比如武陵山区民族村落,本身投入经费就不高,再加上用于其他服务活动的开支较大,直接导致当地的体育设施稀缺,即使有一定的场地和设施,使用率也不是很高,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学校或者地方行政部门,开放于普通群众的场地设施实在是少之又少。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武陵山区民族村落体育发展策略

(一)改變传统思想观念,政府部门加强指导。农村体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在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普惠政策之下,各级行政部门都应该站在照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体育发展对于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如果广大农民群体没有参与到体育当中来,那么所谓的农村体育发展又将是一纸空文。具体而言,武陵山区要想真正进行体育建设,需要政府起到带头引领作用,以行政行为为主,加大体育发展的重视度,以制定总体体育发展规划为辅,制定出明确任务指标和要求。各级政府需要将体育发展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当中,且农村居民的体育活动要作为乡镇府的工作日程,利用山村闲暇时期,组织相应的体育活动,例如农民运动会、民族体育、篮球等,并在此过程中将相关体育活动量化,以便更好的落实。

(二)加大推广力度,提升体育锻炼意识。村落体育要发展最关键的是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由于上文提到的武陵山区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落后,且由于交通、网络、地域的限制,受到的传统封建思想影响较重,大多数村民对于体育锻炼根本就没有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开展体育事业无疑十分困难。而要想解决此种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山区人民的文化素质,所谓的生老病死并非是上天可以主导,是可以通过人为锻炼延长寿命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武陵山区人民群众的体育参与度,让其认识到科学锻炼的重要性。此外,要想彻底改变山区民众的传统观念仅仅依靠当地的“体育法”以及“纲要”是远远不够的,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制定出国家体育的宣传政策,让农村群众真正意识到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提升其积极性。

(三)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相应的体育场地和设施。由于武陵山区经济较为落后,其体育经费缺乏,造成了体育场地不足以及锻炼器材紧缺的情况,极大地阻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所以,这就需要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根据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的大量投资,制定出相应的惠农政策,积极鼓励行政人员参与到村民事业的赞助和捐赠当中去,在当地建设出“农村建设工程”以及“雪中送炭工程”,在新农村中建设体育活动场所,再购置一些实用的体育器材,为武陵山区民族村落体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逐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总结

由于武陵山区自身地理位置以及经济文化等原因,导致其体育事业的发展较为滞后,主要的制约因素包括山村群众体育意识淡薄、体育场地和器材匮乏、当地政府的重视度不足等,这些因素都极大地限制了贫困地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武陵山区民族村落要想更好地开展体育活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通过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推广,利用政府人员众筹的方式购置一些体育器材,全面投入到武陵山区的体育建设当中去。

参考文献:

[1]赵娇艳.振兴乡村战略背景下乡村体育教师发展现状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 (12):119-120+106.

[2]张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于我省农村体育推进问题的一些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 (01):203+187.

[3]白晋湘,万义,白蓝.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治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 (10):1-7.

[4]张磊,郭振华,雷鸣,万义.湘西古丈土家族跳马民俗体育文化解读——基于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太坪村的考察[J].运动,2017 (20):141-142.

[5]黄元骋,彭健民.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村落体育推进路径的“民俗化”选择[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 (03):23-26.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