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低段歌唱教学中的节奏体验策略研究

2020-09-10刘姗虹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剪羊毛节奏教学小学音乐

刘姗虹

摘要:节奏作为四大音乐要素之一,相比较于旋律、音色以及和声这些要素,在小学音乐学习中更为关键。让学生把握歌曲的节奏,是小学音乐课堂的重点之一。节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节奏素养,深化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文章将以《剪羊毛》歌曲为例,分析低段歌唱教学中不同节奏体验的依据,不同的节奏型对应不同的体验方法,为小学生低段歌唱教学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音乐 节奏教学 《剪羊毛》

一、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现状

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对音乐教育没有足够重视,教学内容基本上以歌唱和聆听教学为主,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单一。在乐器演奏的活动中,很多学生只是手拿三角铁、碰铃、铃鼓等乐器,为歌曲伴奏,虽然学生体会到了演奏的乐趣,但没有真正达到节奏教学的目的。所以,节奏训练学习还有待创新。

二、探究休止符、附点节奏和八分音符的节奏体验方式

1.休止符——律动体验,感受劳动的休憩间歇

用于记录不同长短音的间断时值的符号叫作休止符。它可以使音乐短暂停顿,也表示音乐语气上的留白。它是休止中的音乐,是一种无声的音乐。休止符和旋律一样,也能给听众传递某种情绪。在《剪羊毛》中,每一个乐句后面都有一个四分休止符,这充分体现了休止符在这首歌中的作用。我认为休止符在这里的作用是让演唱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劳动与休息的停歇感。通过各种手势、肢体动作的配合,横拍和附点节奏的转换简单化,进而加深学生对休止符的理解。

以下是《剪羊毛》教学片段:

(1)律动初次体验音乐,感受休止符

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歌曲中休止符的作用,难以掌握休止符的韵律。所以,必须加强学生对节奏的掌握能力。可以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符号来表达歌曲中的节奏。例如,在上课之前,先给学生播放《剪羊毛》这首歌曲,然后带领学生用踏步和拍手的方式慢慢掌握恒拍和附点节奏之间的转换,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这首歌曲中所包含的韵律与节奏。

(2)联系生活理解感受休止符

結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表达能力,可以日常生活中事物的客观规律为载体,让学生慢慢感受和理解休止符的定义。生活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节奏声音,教师要加以留心,将其适当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回忆生活,更深刻地掌握节奏。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生活中可以发声的物体的节奏,例如,小鸟叫声、闹钟的嘀嗒声、劳动号子等,让学生感受节奏的不同。给每个学生分配学习任务,让每个人都能举一个例子。在这个学习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融入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也感受到了更多的乐趣。

(3)梯度递进,完整演唱后,用声势进一步巩固和表现休止符

节拍能够让学生感受整个歌曲的旋律和停顿。节奏的感受和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在学习《剪羊毛》时,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找到节拍的规律。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拍手或用不同的声势感受整首歌曲。例如,可以组合两种声势和动作为歌曲伴奏。可以用拍手加“嘿”表现休止符,进而感受歌曲的律动。这一环节完成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对于刚才的声势和动作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加强学生对休止符的认知和理解。

2.附点节奏——剪羊毛体验,感受劳作的韵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言:“生活即教育。”知识依靠生活。小学低段节奏教学更应从兴趣出发,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倾听,感受最纯粹的节奏。比如,《剪羊毛》这首歌曲充满了附点节奏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我希望学生感受旋律中本质的东西,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所以我没有着眼于“附点”是否妙哉,而是以此为出发点,发掘一些节奏背后的创作背景,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收获跳跃的愉悦。

(1)用“咔 咔.嚓 | 咔 0 |”念读剪羊毛的节奏

要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整体旋律,就必须把握歌曲的节奏感。这也是小学低段歌唱教学的核心。教师可以采用身体律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加深学生对节奏概念的理解。其次,当学生聆听不同的节奏,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手势或声音,将抽象的节奏教学变得更为具体形象,让学生感受和记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剪羊毛》的节奏,教师可以借助剪羊毛的场景,从旁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停顿。其次,通过和八分音符的对比,学生总结出附点节奏更适合劳动时的韵律,加上抹羊毛的休止符,更好地掌握附点节奏。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整体旋律和节奏都有了基本把握,接下来的学习也会更加容易。

(2)借助乐器卡洪箱念读附点节奏歌词

在音乐教学当中,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段时间的理论教学后,利用音乐器材进行现场模拟,在演奏音乐的过程中掌握节奏感。在演奏音乐时,教师要分别对每种乐器进行介绍,并布置同一首歌的演奏任务,让学生利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相同的节奏,加深学生对节奏的把握程度。例如,在《剪羊毛》歌曲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带有非洲色彩的卡洪箱演奏加深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并结合这首歌曲的歌词进一步掌握附点节奏。

3.八分音符——对比体验,感受不同节奏的劳动强度

在音乐中,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音符是代表音的时值,简单点说,就是那个音要唱多长时间。若全分音代表4拍时值,则八分音符代表0.5拍时值。八分音符就是全分音符的八分之一。音符的数字越大,则唱的时间越短。在不同音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听声辨位的教学方法,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其代替音符。我们可以用打哈欠、打喷嚏或小动物的叫声,让学生了解发声的具体位置,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环境中学习。除此之外,在歌唱教学中,对唱歌力度的控制能力也是较为关键的。要对学生准确地定位,帮助学生唱准音,把握歌曲的节奏。当然,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指出学生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训练的方法。例如,《剪羊毛》中持续的八分音符,就是所谓的“恒拍”。我在八分音符的教学中,通过劳动中不同的节奏和强度,让学生体验八分音符的劳动强度小一些;相反,附点节奏会让人感觉劳动更急促、更具韵律感。

三、结语

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难点,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更高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加深学生对节奏的认识和感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艺术教学的客观规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艺.把握音乐的脉搏:培养小学阶段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探究[J].新课程(上),2016(3).

[2]管丹丹.低年级音乐课中节奏教学的实践策略[J].新课程(中),2017(1).

[3]张宏波.多措并举,构建学生的音准概念[J].音乐天地,2015(2):16-18.

[4]林琴.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评论,2016(12).

猜你喜欢

剪羊毛节奏教学小学音乐
奶油温柔
第十回 搭讪的老者
剪羊毛比赛好玩吗
剪羊毛火热的冬日硬汉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童谣节奏教学有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