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折钗股”与“印印泥”

2020-09-10赵艺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笔法

【摘 要】“折钗股”与“印印泥”都是极为重要的用笔。“印印泥”旨在强调用笔时垂直方向向纸面的下压运动,及由此带来厚重浑圆的线条;而“折钗股”则为书写时平面方向的扳折弯曲,及由此形成的兼具流动性和体积感的笔道。这二者皆是书写者下笔用力地体现,却表达了不同的运笔方式,学书者可以怀素及吴昌硕的篆书为例,分析两位书家的重要笔法,并将其做对比及融合,为研习各家笔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折钗股;印印泥;笔法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69-0067-03

【作者简介】赵艺,南京艺术学院(南京,210009)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

古人对书法用笔方法的阐释及对笔法的总结,多用日常事物来做比喻,使之生动形象、便于理解。笔者之前曾讨论过“锥画沙”与“屋漏痕”两种笔法,已讲明“锥画沙”用笔可造成迅捷爽利、明快媚好的线条特质,“屋漏痕”用笔则可造成迟缓流动、苍茫浑厚的线条质感,这二者为一对,书写的速度一徐一急,执笔方式一松一紧,表现的形质也各不相同,却都体现了线条砂纸、渗透纸面的强劲力度。“折钗股”与“印印泥”作为另外相对的一组笔法的物象比喻,又各自有怎样的用笔要求、表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呢?

关于“折钗股”的出处,马宗霍《书林记事》曾有记载:“相传鲁公与怀素同学草书于邬兵曹,或问曰:张长史见公孙大娘舞剑器,得低昂回翔之状,兵曹有之乎?怀素以古钗脚为对。鲁公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捉公手曰:老贼得之矣!”“折钗股”这一比喻其实解释得简单明了,钗原系头上绾发的金银饰物,质坚而韧,折钗虽弯曲盘绕,而因其金属的质地,其形致依然圆润饱满,有随即绷直的弹力和韧劲,以这样的物象比喻书法用笔,学书者不难想见其法,也很难产生歧义。

前人对此用笔方法早就有过论述:宋代姜夔在《续书谱·用笔》中解释道:“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清代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折钗股者,如钗股之折,谓转角圆劲力均。”折钗股线条光润匀净,挺秀刚健,给人以圆劲流畅的美感。这就决定了“折钗股”的技法要点与顿挫刚毅的折笔相对,所谓折笔,是指笔毫在平移时,突然在一点上做方向的改变,靠提按顿挫形成一个折角。折笔时侧锋或偏锋起,这在行草书中时有出现,打点发力,率然直下,是以显得峻拔刚断,陡峭险绝。而折钗股笔法恰恰相反,是以力在笔中,拎笔控制,中锋浑圆。朱和羹《临池心解》说:“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笔毫平铺而笔锋圆劲,如钗股虽弯曲却仍体圆理顺。若以武术作比,折笔当如少林拳,力量矫捷迅猛,刚烈飒爽;“折钗股”的圆转处,则如同太极拳,看似缠绵流畅,实则笔力万钧。

再者从出典的人反观,僧怀素,自矜得“折钗股”笔,以他的字迹来举例“折钗股”也最恰当不过,他的传世书作,诸如《苦笋帖》、《自叙帖》等皆是笔圆锋正,精练流逸,其圆转之处也是“折钗股”的流畅有力,如拉弯的弓一样圆且有韧劲。于是我们可以总结,在书法的用笔效果上,“折钗股”所提出的要求大致有两点:一指书法用笔在转折处所要达到的线条质感是中锋浑圆,遒劲有力;二是行笔时笔锋虽经转圜,却要一气贯穿,毫无滞碍。

再来说“印印泥”,这一比喻的出处是褚遂良的《论书》:“用笔当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唐代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也有相应的记载佐证:“后问于褚河南,曰:用笔当须如印印泥。”蔡希综《法书论》中亦有记,“仆尝闻禇河南用笔如印印泥,思其所以久不悟”。可以确认“印印泥”的比喻出自褚遂良之口。

关于“印印泥”的解释后世也存在过诸多争论。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印泥”不是今天我们所用的蘸色钤印的印泥,它是一种类似今天火漆的紫泥,古人将官印按于泥上作为实物和木制牍函封缄的凭证,即遗留至今的封泥。前人借用印章印压胶泥之中呈现的状态来说明用笔,旨在说明藏锋与用力深入之意,如封泥突起之处的深入肯定,有体积感且线条凝重有厚度。再者,古人多将“锥画沙”与“印印泥”放在一起阐释,说的就是这二者皆是有“杀纸”“入木三分”之意。观清人写碑的书作,就多有“如印印泥”的感受。例如清人吴昌硕的篆书,浑厚凝重的中锋用笔,笔锋常在笔画中,用浓墨,远观有凸起之势。

“印印泥”与“折钗股”,这二者刻画的线条都是浑圆且富有体积感的,不同的在于“印印泥”是笔往下压,做向下的垂直运动,所写出来的线条凝重饱满。而“折钗股”则是笔在纸上平面地拉动,形成一种流动的、有弹力的线条。

这些表现书法笔力的用笔技法,通常是不可割裂而言的。“印印泥”垂直下压何尝不需要平面拉动?“折钗股”平面拉动同样包含了在每一点上的垂直下压。也就是说,线条既要有沉着有力的向下压纸的厚度和体积,又要有拎得起来又吃得住纸的流畅自如,实质上即为“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提中有按”并非只提不按,筆要压纸,下笔果断肯定,不能轻轻扫过或者草率收场,否则轻浮露怯,甚至导致线条起笔尖刻或运笔过程中线条微微颤抖,要有“印印泥”般笃定圆厚的线条质量。韩方明《授笔要说》指出:“夫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乎轻健,故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不涩则险劲之状无由而生也,太流则便成浮滑,浮滑则是为俗也。”这就是指毛笔在做平面的较为轻便流利的运动时要有向下沉的力量。

“按中有提”也并非只按不提,在圆转戈钩处,线条绷紧如弯弓折钗,否则笔毫不能转束浑圆,导致线条单一扁平。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发笔要提得起笔,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如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兴行书得之。须悟后,始肯余言也。”这就是要求“提得起笔”,是一种微妙的发力方式,能控制笔毫弹性和聚散达到最佳状态的能力。又说“余尝题永师《千文》后曰:作书须提得起笔,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后代作书皆信笔耳。信笔二字,最当玩味,吾所云须悬腕、须正锋者,皆为破信笔之病也。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起笔,则一转一束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所谓转、束,即为写出“折钗股”线条的动作要领,是笔在纸上平动尤其是圆转时,书家对毛笔的控制能力的体现。

无论是“折钗股”还是“印印泥”的笔法,都是书写者笔力的体现,然并非有哪个书家会单用一种表现形式,正因为有这些丰富笔法的表达,才使得书法呈现出如此丰富的面貌,其中将“折钗股”与“印印泥”融合最为精妙的当推吴昌硕,其线质即有“如印印泥”的浑厚凝结,圆转处亦如“折钗股”遒劲。是为后世用笔之楷模,亦为今人理解和练习书法笔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实例。

猜你喜欢

笔法
品读
论笔法势的作用
最强大脑
飞白与枯笔的区别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篆书评价标准探究
书法与中国画研习
《左传》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