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从“四磨”开始

2020-09-10张波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书法教学师资队伍培养策略

【摘 要】作为坚守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书法教育的担当和使命受到了广泛的认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就是书法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书法教育的高度和格局。教育有情,重在用情;书法有法,贵在得法;墨香有路,难在上路。书法教育需要的是从“相识、相知、相恋、相爱”的建构,需要的是“建、模、塑、形”的观照。

【关键词】书法教学;师资队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69-0031-02

【作者简介】张波,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石桥中心小学(江苏赣榆,2222114)副校长,高级教师,连云港市首批骨干教师。

2015年,书法作为国家课程正式走进中小学课堂,对推动书法教育发展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而要想使书法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常态化有效实施,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团队,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曾经把教师的专业交往与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作为教师成长的“吉祥三宝”。这里的交往主要指的就是书法。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系统正在大力推进的三晒工程(晒字、晒书、晒文),将写字放在第一位,这是教师成长中最根本的基础。字里乾坤大,书中日月长。长期以来笔者始终认为当好书法教师需要“四磨”的历练。

一、从琢磨到建模

“琢磨”语出《荀子·大略》:“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这里是指通过反复细致地斟酌推敲,给自己和学生定目标,建模板。学生写不好字的原因大致是:课程多,作业杂,影响态度;坐姿错,执笔误,影响兴趣;倒笔顺,不规范,影响美观。培养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使人人都成為书法家,而是要引导他们把字写得端正大方、入体整洁。养成好习惯有诸多益处,能使人细心务实,精力专注,善于磨砺生活。所谓的“模板”因人而异,可以是一本字帖,也可以是小学生硬、软笔习字册。语文教本课后描红部分也是重要的练习范例。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明确目的,对照定位,把琢磨的功夫下到底。笔者归纳为先认真观察,再临帖思考,接着反馈比较,最后评议提升。当然身正、肩平、臂开、足安的好坐姿和规范的执笔姿势是基础,提笔即是练字时。

二、从打磨到入模

“打磨”语出元代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今日在私宅前厅上,收拾军装,打磨兵器。”本指借助粗糙物体通过摩擦来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契合度。体现在书写层面,就是利用“模仿”的媒介,指导练字课堂,进而提升自我,引领学生入模。对于小学生来讲,模仿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途径,或者说是一个窍门。事实证明,连鲁迅这样的大家,也曾经走过模仿的道路。一些读者在鲁迅早期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找出模仿的痕迹来,但这并不妨碍鲁迅成为大作家,因为他很快就超越了模仿阶段,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近代文学的一面旗帜。因此,我们不必担心模仿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不利。写作尚且如此,对于初学写字的学生来讲,模仿更是十分必要的。背帖是临帖的延伸,就像背课文是默写的基础一样。如果少了这一阶段,学生很难写好字,至少是延长了写好字的进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由此在书法指导中要有意识地引领模仿,点拨要领,学生在反复临摹中熟能生巧,自然能掌握方法,拥有“套路”,逐渐学会写字。

三、从揣摩到塑模

“揣摩”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这里指的是把书法要领放在心里悉心探求,揣度思虑,以相比合,也就是心学中那种沉浸式的体验。王阳明作为五百年来“第一完人”,不仅是伟大的心学大师,还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相传他在练习书法的时候,常常把要写的字在心里书空上千回,从间架结构,到运笔方向,到粗细变化,再到字魂神韵。然后身体力行,反复练习比对,真正做到了“胸中有丘壑,动静皆风云”。在指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说文解字,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一旦理解了,顿悟字形意义,这口气也就顺了。达到一定阶段时,自然就会摆脱模仿的束缚。

四、从研磨到出模

“研磨”语出唐代贾岛《送僧归天台》:“妙宇研磨讲,应齐智者踪。”笔者的理解就是研习书法到了入魔的程度,即全身心投入。甲骨金文的尚古,石鼓隶书的尚法,魏碑晋韵的尚性,苏黄米蔡的尚意、吴门四家的尚态、扬州八怪的尚新……都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灵动和思考。苏东坡论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的《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样的心外无物,知行合一,就能达到字中有我,我中有字的境界,体味到我的眼中只有“你”的那种禅味。寓形赏质、畅寄幽情,见智识性,到了这个程度就可以出模了。人字一体,无论在欣赏和书写的方面都能达到灵活自如的程度,你手中的笔就能书写你的那颗心。从指导写字到陶冶情操再到铸造品格,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这也许就是书法教师理想中的境界吧。

很喜欢曾国藩的一句自嘲: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为耕耘。联系生活,笔者的解读是:习字追求的不是成功,而是成长。书如其人,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更如其心。袁枚诗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练习书法只要有兴趣、能坚持、从小事做起,就一定能有所成就。让我们一起做“四磨”书法教师吧,和学生在墨香中共成长!

猜你喜欢

书法教学师资队伍培养策略
对隶书体势的全面诠释
浅议小学书法教学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