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汉字对话:在书写中立规正气

2020-09-10李瑛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楷书课程

【摘要】汉字历经千年,各个时期各具特色。小学生与汉字对话,应着重与现代汉字对话,即与楷体字对话,习字立规,树立规则意识;与楷书对话,习字正气,构建人文班本课程。

【关键词】楷体字;楷书;立规正气;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3-0073-02

【作者简介】李瑛,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江苏苏州,215128)教科室副主任,一级教师。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从甲骨文、金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已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演变,每一个时期的汉字各具特点,可以说,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从古至今,书法家们研究汉字,书写汉字,一幅幅书法名作体现着书法家们的志趣与心境,书法已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

随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步步深入,小学生学习书法的人数越来越多,学校也越来越重视书法的教学,许多学校更是把书法作为特色引入了课程建设之中。然而,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延伸,把书法引入班本课程,该从哪一方面着手是值得深究的。学校的一位特骋书法教师曾这样说过:“每次评审小学生的书法作品,总是让我叹为观止,体裁丰富、形式多样,皆是上乘之作。但是,再细细琢磨,却明显发现许多问题:机械复制,急功近利,为考级而书写;随心所欲,作品风格没有出处;错别字层出不穷,书写不规范。”是的,在看似传承的背后,学生学习书法似乎走入了误区。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学生书法作品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规则乱了。规则对学校、家庭、社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端端正正书写规范楷体字,从字中摄取正能量,树立规则意识,构建人文班级,是书法班本课程的核心,也是建设书法班本课程的第一步。

在与楷体字对话之前,我们必须区分的是“字”与“书”并不属于同一范畴,正楷字属于写字的范畴,与楷书不同。书法大家王羲之说:“夫欲书者,先干研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若平直状如算子,上下方正,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化耳。”可见,字与书是不同的,两者不能混。楷体字注重求同性,其点画结构要求稳定、规范。而楷书则注重求异性,其点画结构讲究变化,讲究方法技巧、艺术形态、美学原理和文化渊源等方面。

1.识规则——与楷体字的形态对话。

正楷字都是方方正正的,是最具“方块字”形的。由于正楷字是属于写字的领域,追求文字的信息传递功能,强调字的易读性,因此要求字内相同笔画的写法及形态是一致的,这样更便于读者识别。

对于楷体字的这一特点,在书法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呈现每一个字的字形,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找到楷体字的字形结构相同点——匀称方正。所谓字如其人,利用晨会课,由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读、讲、演、放的形式,给学生讲一个楷书书法大家的故事,并组织大家讨论书法大家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从而感受到方方正正楷体字背后蕴含的是规规矩矩做人的道理。

2.懂规则——与楷体字的笔画对话。

楷体字书写时要求一笔一画,且每一个笔画书写的时候都是具体独立的。另外,楷体字要求笔画的起笔与收笔可以有承上启下的形态,但笔画之间不能连写。因为每一个正楷字的书写都在清晰地向读者展示每个字笔画的数量及字内每个笔画的形态及写法。

针对楷体字对笔画的要求,教师在书法教学时,教授学生每一个笔画的书写规则与方法。楷体字笔画工整,规矩有法度,教师可结合“永字八法”,教给学生书写笔画的规则。同时,在笔画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认识书写规则的重要性:一个笔画的不规范,将导致其他笔画的不协调,从而影响整个字的书写。如,教“十”这个字,虽然只有两个笔画,一“横”一“竖”,但是如果横不平,竖不直,那么这个字会成什么样呢?让学生试着不按规则来写,观察写出来的字与按规则写出来字的不同,从而让学生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楷体字的每一个笔画是不相连的,一个字从哪一笔写起,接着写哪一笔,一共多少笔,是规定好的。在教学时,更要强调笔顺与笔画数的规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记住字形,不写错别字。

从笔画到班级的规则可谓是异曲同工。每一个笔画就好比班级中的一个规则,班主任可以做个有心人,将每一个笔画对应一个班级规则,如横代表上课遵守纪律,竖代表课间不奔跑等。结合学校“和”的精神,利用每天的晨会课,书写“和”字,强调每一个笔画代表的规则,只要有一个同学没有遵守班级规则,那么“和”字就写不成,整个班级就会乱套。把笔画与班级规则结合起来,从写字到正规,正是班本课程所要达成的目标。

3.守规则——与楷体字的大小对话。

楷体字的字形大小都具有一致性。上下方正、前后齐平、左右均衡、不越界格是书写楷体字追求的实用美。在教学书写楷体字时,教师务必要向学生强调和谐统一这一点。如果一排楷体字,有一个字写大了,或是一个字写小了,那么整个一排字都将失去其追求的实用价值,看上去会极不协调。因此,守好楷体字字形大小一致的规则,则是写好楷体字的最后一道关卡。而在认规则、懂规则后,守规则才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要让学生把学会的楷体字写成一幅幅作品,每一个字大小一致,和谐统一。

楷书与楷体字不同,追求的是艺术之美,在规则之上,有个性的彰显。古往今来,汉字书写时,楷书是最难写的字。作为小学生,习楷书,并非是要人人当书法家,而是习书法之气,显书法之性,构建人文班本课程。

1.习书法之气——与楷书名家对话。

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书法名家的作品能流芳百世,肯定是下了苦功的。颜真卿小的时候,家中贫穷,没钱买纸笔,就用坏掉的笔蘸了黄土水在墙上练字,正是这份苦功,才成就了他独具一格的“颜体”,流传至今。在书法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与楷书名家对话,讲讲他们的故事,谈谈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身上的诗书之气,或刻苦,或勤奋,或坚持,总之,在品读中,学生要把书法名家的气节慢慢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

2.显书法之性——与楷书作品对话。

楷书四大家,即颜、欧、柳、赵,他们的楷体各具特点,自成体系,自有见姿。利用书法课程学习,让学生欣赏这四大家的书法作品,品读书法名作的内涵,感悟书法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在与书法作品的对话中,学生并非是要把书法名家名作临摹的十分相像,而是要学习这些书法作品在书写结构、书写笔法等方面的精妙之处,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彰显自己的个性特点。

楷書有楷模之意,《辞海》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作为现代规范汉字,书法班本课程,正是要引领学生学习楷书,以它为楷模,学其之法,学其之规,学其之气,做一名字好、人好的好学生。

猜你喜欢

楷书课程
楷书的教与学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楷书
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