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2020-09-10黄建飞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班级管理

黄建飞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意义进行阐述,然后对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策略,希望可以借此文和业内人士展开有效交流,以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管理 渗透 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指的是依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用科学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目标下开展一系列心理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意义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人才储备对一个国家能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心理健康是人才评定的重要标准,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只有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让学生自我调整学习方式以及处事方法。第三,审美素质提升的需要。审美素质的提升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只有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才能让其具有内在美、外在美。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问题

在我国部分小学高年级学段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有效渗透,可能会让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1.学生方面

在学生方面,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学习困难。小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学习困难现象多有存在,其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够集中、集中时间相对较短等。二是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课堂学习期间活动过度、容易冲动等方面。三是顽固行为。顽固行为主要表现在偏食、口吃、啃咬指甲等方面,这些是小学生主要不良习惯。四是自卑心理。部分小学生存在估计自身能力水平相对较低的现象,不清楚自身的优点,时常感到悲观,在面对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时会选择放弃。五是抑郁。部分小学生存在着抑郁情绪现象,尤其是小学高学段学生。

2.教师方面

在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之所以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部分班主任本身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如对自身工作缺乏热情,对待学生较冷淡,缺乏耐心,师生关系融洽度相对较差,师生互动不足,对学生存在回避心理等。二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既是咨询师,又是班主任,学生对教师存在疏远心理。此外,部分小学班级在日常管理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部交给心理咨询室专业教师负责,而心理咨询室的环境会对小学生心理咨询主动性造成影响。如果环境设置嘈杂,就有可能让小学生安全感降低。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方法

1.促进教师角色转型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实施者。对此,班主任应加强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班级管理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水平,让自身实现顺利转型,从自我的角度做到陶行知先生口中的“知、行、意”合一。具体转型方向为:

从单一到多元。班主任应从传统的学科教师单一角色转型为多元型教师,既要做一名本学科教学的专家,同时还应做好一名班级日常情况的管理者、班级活动的组织者,保证自身工作质量。

从限制到发展。在传统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班主任选择的管理方法往往是告知学生“不能……”,这是一种限制型的班级管理方法,对于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固然具有一定作用,但却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对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创造,和学生共同探讨尝试、创造的方法。

从权威到对话。班主任应从传统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权威者转变为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的对话者,需要在班级中构建平等师生的关系。

从经验到科研。在过去,经验往往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效果的决定因素,而根据班主任经验,班级管理严格化的理念根深蒂固,这会对学生健康发展造成阻碍,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心理、自卑心理等。班主任工作本身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的特点。对此,班主任应努力做一名班级管理的科研者,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科学管理理论。

2.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班级内部氛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重要成长环境。陶行知先生曾说:“要解放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对此,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内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内部成长氛围,激励学生自我成长、陶冶学生情操。在日常管理中,应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提出个人对班级管理的看法,并积极采纳学生意见,提升整体班级氛围自由度。

3.设立学生心理委员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在学生中设立心理委员的方法,可以帮助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质量,让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渗透。心理委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宣传人员,班主任在设立心理委员后,需要对其开展培训活动。例如,笔者在设立心理委员后,就告知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将同学的心声、烦恼反馈给教师,而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现存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4.加强与外部环境联系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为让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全方位渗透,班主任需要增强班级管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效联系。主要从两方面构建与外部联系。

(1)家长方面

家长的言行举止以及日常教育方法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对此,班主任应积极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课堂表现情况、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育方式等。同时,班主任应告知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如果发现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家长、班主任二者需要进行积极沟通,以保证问题解决及时性。

(2)社区方面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学校属于社区的一个部分。学生所处环境会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造成影响,如优秀的社会风气就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同时,学生深入社区环境中可以锻炼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情感、意志力以及智力的培养均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学校应加强和社区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聘请优秀人才开讲座等方法,让学生明确成为一名成功社会人的努力方向,坚定自身的学习信心。

针对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存在的师生关系融洽度差、管理方法不当等问题,通过促进教师角色转型、构建良好班级氛围、设立学生心理委员以及加强与外部环境联系的主要策略,可以對其进行有效解决,进而提升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华.浅谈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4-5.

[2]冯灵元.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名师在线,2019(21):95-96.

[3]邹大谋.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甘肃教育,2018(15):45.

[4]高凌波,吕丕宝.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名师在线,2018(05):80-81.

[5]马继忠,马旭仁.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8,5(01):359-36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班级管理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